病灶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症46例临床观察

2015-06-05 14:3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腺肌症出血量住院

洪 琳

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545

病灶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症46例临床观察

洪 琳

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545

目的:观察采用病灶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 (采用病灶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应激各项指标 (ATⅡ、R、E、N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病灶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子宫次全切除术

子宫腺肌症是多发于育龄女性的常见病症之一,患者多因此病出现的月经量增多、不孕以及进行性痛经等不良情况[1],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不良影响。在传统治疗中,由于创伤比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慢,且对患者的卵巢功能、性生活均造成不良影响;药物治疗只能短期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一旦停药,患者就会复发。我院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中应用病灶切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到我院就诊的9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在取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46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为(31.64± 5.67)岁;未婚17例,已婚29例;无痛经史者20例,有痛经史者26例。观察组46例,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为(32.18±5.81)岁;未婚15例,已婚31例;无痛经史者21例,有痛经史者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行常规消毒、铺巾,行全麻,待麻醉药物起效后,在患者下腹部行手术切口,长度约为6cm,对皮下组织和肌层进行逐层分离,充分暴露手术部位,采用 “钝性+锐性”分离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然后对子宫血管行结扎处理,最后在宫颈部位行楔形次全切除子宫。

观察组采用病灶切除治疗。对患者行常规消毒、铺巾,行全麻,待麻醉药物起效后,在患者下腹部行手术切口,长度约为6cm,对皮下组织和肌层进行逐层分离,子宫充分暴露,将子宫壁切开,然后沿着腺肌症病灶来切除子宫,完成病灶切除后,采用可吸收线将子宫壁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②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应激情况:在患者术后3d,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检测其应激情况,包括血管紧张素Ⅱ (ATⅡ)、肾素 (R)、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应激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应激各项指标(ATⅡ、R、E、N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情况比较 (x±s)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应激情况比较 (x±s)

3 讨论

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患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2],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不断侵入患者的子宫肌壁部位,随着女性月经周期的到来,发生充血和脱落,由于经血未能及时排出体外,在子宫肌层逐渐堆积,进而造成其肌肉组织出现反应性增加,患上子宫腺肌症[3]。就目前情况来看,关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但大多数学者、临床医生认为与患者的激素水平紊乱、遗传、生长因子异常等存在较大的联系[4]。

在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治疗中,主要有两种方法,即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由于子宫肌层内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的血供较少,采用药物治疗很难达到满意的药物浓度,其疗效不甚理想,且患者一旦停药,极易复发[5],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手术切除治疗成为子宫腺肌症的首选方法。在传统手术治疗中,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够深入,再加上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成熟,为了保障可靠的治疗效果,大多采用子宫全切除术予以治疗。但是,这种术式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且还会影响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寻求新的治疗方法也就越来越迫切。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在子宫腺肌症的手术治疗中,逐渐采用病灶切除法。该方法将病灶区域切除,可以大大减轻对患者的损伤,还能保留子宫。有研究显示,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中应用病灶切除予以治疗,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且有利于提升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6]。在本文研究中,两组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后,采用病灶切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病灶切除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此外,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应激各项指标 (ATⅡ、R、E、N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病灶切除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中应用病灶切除治疗,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1]姜红叶,姚书忠,陈淑琴,等.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59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02(10):788-790.

[2]赵彩霞,刘鑫,刘淑杰,等.病灶局部切除术配合皮下埋植炔诺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03(36):5826-5827.

[3]王妍.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1(24):20-21.

[4]刘海燕,陶李苏,王家秀.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06(09):712-714.

[5]郑龙.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65例效果观察 [J].当代医学,2014,03(22):79-80.

[6]朱军义.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3,02(08):86-87.

R711.32

A

1007-8517(2015)14-0079-02

2015.05.23)

洪琳 (1976-),女,福建人,本科学历,妇产科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腺肌症出血量住院
妈妈住院了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人工流产术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关联的探讨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