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领式切口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37例临床观察

2015-06-05 14:3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乳头状低位颈部

李 珞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岳阳 414000

低位领式切口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37例临床观察

李 珞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岳阳 414000

目的:对低位领式切口术和 “L”形切口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方法:选取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行 “L”形切口术;观察组行低位领式切口术。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对两组术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低位领式切口术与 “L”形切口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均有效,但低位领式切口的疗效明显优于 “L”形切口术。

低位领式切口术;“L”形切口术;甲状腺乳头状癌;癌复发与转移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由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恶性肿瘤,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排在首位,高达80%。甲状腺乳头状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1],临床上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多为切除病变甲状腺并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大部分患者由于淋巴结转移范围不大,在淋巴结清扫时都选择改良式的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这样可以部分保留甲状腺功能,不破坏患者的外观形象[2]。本文对74例入住我院耳鼻喉科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经过超声和病理诊断,74例患者均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且均发生了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49例;患者年龄33~47岁,平均年龄为(40.28±6.38)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3],根据患者的病情,行颈部增强CT扫描,使用细针对可以触及的肿大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的 “L”形切口手术,观察组行低位领式切口手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耳后进行切口,切口向下,至锁骨上一横指,颈丛神经不予保留,连接其切口与甲状腺切口,使其呈 “L”形,可对Ⅱ~Ⅴ区淋巴结进行完整的清除,同时可在切口处对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清扫并切除甲状腺。

观察组在锁骨上一横指处进行切口,切口范围为患病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后缘至前缘,在颈阔肌下方对皮瓣和胸锁乳突肌进行游离,使颈部淋巴结露出。由于用电刀分离时,容易刺激副神经,操作时,应对颌下腺包膜进行分离,使二腹肌露出,在二腹肌下方暴露颈内静脉,并充分暴露副神经。牵拉副神经,对ⅡB区的淋巴结沿颈深筋膜进行清扫。对患者颈丛神经予以保留,在切口处对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清扫并切除甲状腺[4]。

两组患者术后均需进行促甲状腺激素注射治疗,进行常规检查、超声检查以及甲状腺功能的检查,定期行X线检查以免肿瘤细胞自淋巴结向肺部发生转移。

1.3 观察指标 术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评价。

1.4 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我院自行编制,调查问卷主要有瘢痕、舒适度、美观度、并发症、疼痛情况等5方面,每项内容各占20分,总分共100分,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 (80~100)分、满意 (60~80)分和不满意 (60分以下),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和满意率的总和。

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SF-36调查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内容。SF-36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5]。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年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有2例淋巴结复发,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观察组有1例淋巴结复发,无淋巴结转移。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对照组满意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生活质量评价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甲状腺乳头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在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时,手术切口是进行甲状腺切除和清扫淋巴结的路径。传统 “L”形切口手术中,切口呈 “L”形,切口疤痕明显,实施有很大的局限性。采用双弧形切口比 “L”形切口在外观上更为优越,疤痕不明显。本次研究采用低位领式切口手术,手术切口位置位于患者锁骨上一横指,不仅切口隐蔽,术后疤痕不明显,而且手术野暴露尚可,这样既能对颈部淋巴结进行完整的清扫,又能保留颈丛神经,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外观要求和肩颈部功能做到兼顾。

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中,由于低位领式切口不如“L”形切口明显,医师手术操作时的术野可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进行高位置转移的Ⅱ区淋巴结清扫时,医师应使用手术头灯进行辅助照明,从而提高手术操作时的术野清晰度;同时,在技术方面,进行低位领式切口手术对医师的手术操作技术要求更高,特别是在进行ⅡB区淋巴结清扫时,医师应认真小心操作[6]。

在手术疗效方面,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发现,行低位领式切口手术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 “L”形切口手术者,表明低位领式切口手术尽管在手术中对患者的颈丛神经予以保留,但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未受到影响。

颈丛神经被切断后,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肩颈部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1年。本次研究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对患者的肩颈部疼痛进行评价。部分患者出现了肩颈部疼痛,严重者肩颈部甚至发生感觉缺失。低位领式切口术在手术中对颈丛神经予以保留,所以在随访中发现,进行低位领式切口术的患者的肩颈部疼痛程度明显比 “L”形切口手术患者轻。

综上所述,低位领式切口术和 “L”形切口术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有着较好疗效,但低位领式切口术疗效更好,不仅能够不破坏患者外观形象,减少肿瘤复发和淋巴结转移,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1]裴雷,陈干农,周恩相,等.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探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05):443-445.

[2]王培松,李晨姚,陈光,等.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1):178-184.

[3]朱祥胜,朱宜春,李国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学,2010,31(01):39-41.

[4]吴干勋,陈伟,左文娜,等.颈侧区探查联合中央区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17):1962-1964.

[5]李鲁,王红妹,沈毅,等.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6]尚培中,苗建军,徐志勇,等.甲状腺乳头状癌157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08):56-57.

R736.1

A

1007-8517(2015)14-0083-02

2015.05.05)

猜你喜欢
乳头状低位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预计2020年油价将低位震荡
枣树低位截干萌枝嫁接新技术
上半年磷复肥市场低位运行
利好不足下半年尿素市场仍将低位震荡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