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

2015-06-05 14:34程元妹饶光春涂凤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茯苓包块盆腔炎

饶 沁 程元妹 李 青 谢 文 饶光春 涂凤莲

江西省新建县人民医院,江西 新建 330100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

饶 沁 程元妹 李 青 谢 文 饶光春 涂凤莲

江西省新建县人民医院,江西 新建 330100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盆腔炎血瘀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桂枝茯苓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外敷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桂枝茯苓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血瘀型有较为显著治疗效果。

慢性盆腔炎;桂枝茯苓丸;中药保留灌肠;血瘀型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中医诊治有优势,瘀血既是慢性盆腔炎致病因子,也为病理产物,导致慢性盆腔炎迁延难愈,复发率高。而抗生素长期运用会产生耐药性,效果不佳。因此中医药逐渐在慢性盆腔炎血瘀型中应用广泛,本文予以桂枝茯苓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外敷治疗,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慢性盆腔炎血瘀型患者均于2013年2月~2014年8月期间到我院就诊,与 《实用中医妇科学》[1]中慢性盆腔炎血瘀证型诊断标准相符;年龄20~40岁,平均(35.2±2.1)岁。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0~39岁,平均年龄为(35.1± 2.0)岁,病程6个月至8年,平均(3.5±0.5)年;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1~40岁,平均年龄为(35.3±2.2)岁,病程8个月至7年,平均(3.8±0.6)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抗生素治疗,月经前3d,200mg甲硝唑口服 (生产厂家:远大医药 (中国)有限公司;批文号:国药准字H42021947),qd;4g头孢噻肟钠(生产厂家: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文号:国药准字H23020948)静脉滴注,qd;氟氧沙星口服 (生产厂家: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岳分公司;批文号:国药准字H20054198)400mg,bid。一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治疗组行桂枝茯苓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外敷治疗。桂枝茯苓丸基本方:桂枝10g,茯苓12g,丹皮、赤芍、香附、丹参、党参、白术各12g,桃仁10g,玄胡15g,黄芪20g,用水煎煮取药汁300mL分三次口服,经期停服。中药保留灌肠:基本方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煎制灌肠液量100m l,温度40~42℃,相连一次性输液器与14号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20~25cm,灌肠后予臀下垫枕抬高臀部10min,卧床休息30min后再活动,每天一次,经期停用。同时药渣可装入长20cm、宽15cm纱布袋中扎紧放置脐下热敷15min,经期停用,每天1次,10天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按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正常,B超见盆腔包块、积液消失;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指标明显改善,B超见包块缩小、积液减少>2/3;有效:症状改善,妇科检查指标减轻,包块缩小,积液减少>1/3;无效:症状未改善,包块未缩小。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7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盆腔炎症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腹膜炎等,是性传播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分急性、慢性两种,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3]。妇女以血为用,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无不与盛衰及畅滞有密切关系,在慢性盆腔炎的发病过程中,瘀血既是一个病理产物,又是一个致病因子,二者互为因果,导致疾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

目前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主要使用抗生素、激素及物理疗法,长期使用抗生素易致耐药菌产生及两重感染等多种弊端,且服用中药配合外敷,保留灌肠,简便易行。在此次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不理反应。表明采用桂枝茯苓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外敷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桂枝茯苓丸方中桂枝温经、行气、通阳,丹皮、桃仁活血化瘀,赤芍行血散瘀,茯苓益脾渗湿,全方有活血、化瘀、消癓之功。现代研究,桂枝茯苓丸药理作用主要是:①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抑菌杀菌作用;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活性、加速血栓溶解;③抗炎作用,无论急、慢性或自身免疫性炎症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并可抑制肉芽组织及粘连形成作用;④子宫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抗痉挛,促进子宫修复;⑤调节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自身免疫;⑥镇静与镇痛作用。配以中药保留灌肠,方用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效,再加上中药外敷,皮肤直接吸收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位置,消炎止痛,促进炎症的吸收[4]。三种方法共用,使瘀血消散,冲任得养。

综上所述,桂枝茯苓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血瘀型有较为显著疗果,可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降低患者复发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1]李永丽.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 [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3):60.

[2]李秀珍.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J].吉林中医药,2001,21(5):321.

[3]王海娜,胡超峰,蒋优芬.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492-2493.

[4]陈晓娟,杨永刚.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10):115-116.

R711.33

A

1007-8517(2015)14-0094-01

2015.05.15)

猜你喜欢
茯苓包块盆腔炎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云茯苓
云茯苓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