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90例临床观察

2015-06-05 14:5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住院费用

蒋 曼

江西省儿童医院儿内科,江西 南昌 330006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90例临床观察

蒋 曼

江西省儿童医院儿内科,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 (CAL)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g/kg治疗;研究组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g/kg治疗,随访3个月,综合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冠状动脉病变 (CAL)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AL发生率为24.4%,与对照组的2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1g/kg和2g/kg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患儿均具有较好疗效,均可有效缩短病程,且可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丙种球蛋白;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不同剂量

小儿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症,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被证实积极有效[1]。笔者选取所在医院9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第3届国际川崎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6±1.5)岁;平均病程(10.3±2.5)d。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4±1.6)岁;平均病程(10.2±2.2)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201,规格为0.1g/片)50~80mg/(kg·d),持续用药至症状消失,加用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同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83053,生产批号1408104)2g/kg单次静脉输注,于8~12h内输完。

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片治疗,剂量和用法同对照组,加用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1g/kg单次静脉输注,于8~12h内输完。

1.3 评价标准[3]CAL(冠状动脉病变)分级:轻度:冠脉内径增大,但不超过4.0mm;中度:出现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相应部位出现梭囊状或串珠样扩张改变,冠状动脉主干直径为4.0~8.0mm;重度:冠脉内径超过8.0mm。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退热时间/d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研究组 45 1.03±0.74 10.46±3.26 3530.3±127.9*对照组45 1.08±0.81 10.31±3.32 5652.6±210.5

2.2 两组患儿CAL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CAL发生率为24.4%,略高于对照组的22.2%,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CAL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川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病因学尚不明确,可能由一种或多种病原微生物诱发的、以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为特点的全身性血管炎症反应性疾病,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单次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但价格昂贵,药源有限,且可能导致血液黏度增加,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加大。宋柳安[4]研究指出,有效浓度的丙种球蛋白即可中和血循环中未知的致病微生物,抑制免疫细胞过度活化,激活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刺激自身抗体的产生,达到抑制血管免疫性损伤的目的。丙种球蛋白1g/kg可达到足够强度免疫抑制所需的血清IgG峰浓度。因此本研究中分别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g/kg、1g/kg治疗,结果表明: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CAL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同路军英[5]等研究结果相近,说明在缓解症状、降低冠状动脉发生率方面,1g/kg及2g/kg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效果相当。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1g/kg和2g/kg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患儿疗效相当,推荐使用1g/kg剂量治疗,可有效减少住院费用。

[1]沈新.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损害的改善作用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4):1538-1540.

[2]高淑娟,朱菊.川崎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7):140-140.

[3]周玲,唐晓燕,杨山.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8):9-10.

[4]宋柳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9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5):65-66.

[5]路军英,王丽君,刘丹.静脉输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129-130.

R725.9

A

1007-8517(2015)23-0075-01

2015.08.29)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住院费用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