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15-06-05 14:55彭张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急诊科纠纷优质

彭张霞

合肥市滨湖医院急诊科,安徽 合肥 230601

优质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彭张霞

合肥市滨湖医院急诊科,安徽 合肥 230601

目的:观察在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优质护理;急诊;护理质量

急诊科是医院接待危急病患的绿色通道,接收患者后需要最短时间内给予救治。急诊科的临床护理表现出急、忙、乱、杂的独有特点,给急诊科护理人员带来较大压力。不但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素养,还需要具备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尽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我院急诊科在多个病区开展了优质护理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0例。排除有老年痴呆、意识障碍及其他精神病疾患者。对照组男301例,女199例;年龄9~74岁,平均(42.88±3.21)岁;其中外伤127例,呼吸系统疾病97例,心血管急症101例,神经系统疾病34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41例,妇产科43例,其他57例;观察组男270例,女230例;年龄13~78岁,平均(43.61 ±3.29)岁;其中外伤181例,呼吸系统疾病114例,心血管急症102例,神经系统疾病34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1例,妇产科21例,其他17例。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研究的患者年龄需在18~65周岁之间,意识清醒,语言能力与理解能力正常;排除具有严重精神系统疾病、处于昏迷状态,急诊时间不超过3d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按照急诊常规流程开展护理工作,内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临床表现;准备与疾病相应的抢救物品与器械;配合医生实施对疾病的救治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包括:①建立 “以患者为中心,让患者满意”的优质服务理念,要求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人性化的精细护理,并在不违背医院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使患者获得被尊重、被关爱的感受,增加对护理的满意程度。②积极配合120的工作,开通绿色通道,根据120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提前通知抢救医生到达,为患者到院后能立即获得救治创造条件。接到120送诊患者电话,责

任护士提前准备好抢救所需药品、物品以及器械等。患者送达,护理人员应争分夺秒展开救治,在10min内完成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操作,使整个护理过程突出 “急”这一特征。③优化护理流程,根据患者病情的危急程度区别对待,对于情况危急患者实施到院立即检查并收住院,安排护士全程陪同,在最短时间内实施抢救治疗,再由护理人员引导家属办理入院手续。此法能预防繁琐的就诊流程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增加康复的几率,也能降低护患纠纷的风险。④做好 “首接负责”、有问必答、安抚家属等工作,患者入院后积极提供各种便民措施,例如开水、手纸、一次性水杯、便器等,如患者无人陪伴,则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如代缴费、代取药、代订饭等,减少患者顾虑,并使其感受到来自医院的人文关怀。⑤落实人性化排班模式尝试采用APN排班模式,将传统的五班次减少为三班,减少了交接班环节中存在的隐患,加强了护理的连续性,较符合急诊科突发性强的护理要求。

1.4 护理效果评价与方法 ①评价工具:其内容采用急诊科护理部自拟的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水平、职业等;护理效果评价内容包括对环境设施、服务态度、用药指导、护理过程、护理结果五个大项。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每个条目分为5个评价等级,即 “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分别表示5分、4分、3分、2分、1分,统计出每个大项的平均评分。②调查方法:问卷由医院行政科人员给患者发放,并指导其正确填写,填完后回收。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回收调查问卷情况 两组发放问卷数均为500份,其中观察组回收497份,回收率99.4%,全部合格,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回收494例,回收率98.8%,全部合格,有效率为100%,两组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评分情况 (分,±s)

表1 两组护理效果评分情况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分组 例数 环境设施 服务态度 用药指导 护理过程 护理结果观察组 497 4.63±0.42* 4.89±0.27* 4.31±0.31* 4.40±0.52* 4.54±0.40*对照组 497 3.21±0.32 3.14±0.42 3.22±0.63 3.18±0.313.47±0.40

2.3 两组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比较 观察组出现护理差错19次,占3.82%;发生护理纠纷11例,占2.21%。对照组出现护理差错41次,占8.30%;发生护理纠纷33例,占6.68%。两组对比,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及护理纠纷率更低(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均比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低(P<0.05),表明优质护理能够减少护理过程中护理的差错,因而能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持续提升护理质量均有积极的影响。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对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作如下总结:急诊科是抢救急重症病人的绿色生命通道,接收的病人病种繁多、病况复杂,抢救任务最重,其工作质量是医院总体工作的一个缩影,能有效反映出医院总体医护水平的高低。在急诊科实施优质服务是患者的需求,也是国家医疗事业发展的趋势[2]。在急诊科不断落实并完善优质护理服务,能使护理更贴近患者、贴近病房、贴近社会,对提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院护理服务品牌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优质护理的落实首先要求护理人员在思想上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卫生部发起的 “以患者为中心,让患者满意”的倡导,抛弃传统护理中 “重技术、轻服务”的陈旧观念[3]。急诊科具备 “危急”的显著特点,所以,缩短护理流程、优化护理步骤就是缩短就诊的时间,使患者最短时间内获得治疗,使病情最大程度康复;而人性化排班主要从减少护士接换班太频繁,不利于连续观察患者病情角度出发,既兼顾患者的需求,也考虑到护理人员的休息需求,效果令人满意。

但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有赖于人员精湛的业务技能[4],所以,要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为护理人员提供临床学习或外出深造的机会,通过学习提高护理操作、沟通技巧等各方面的能力,更符合优质护理对人才的需求。

[1]周玉英,聂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评价 [J].西部医学,2012,24(9):1808-1810.

[2]郭亚丽.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4B):1026-1027.

[3]郭晓英.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244-245.

[4]李菲菲.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24-125.

R473.5

A

1007-8517(2015)23-0118-02

2015.08.28)

彭张霞(1984-),学历本科,护师。

猜你喜欢
急诊科纠纷优质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误帮倒忙引纠纷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