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肺水肿发病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

2015-06-05 14:55段志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肺水肿海拔高原

段志兰

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云南 丽江 674100

高原肺水肿发病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

段志兰

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云南 丽江 674100

目的:探析高原肺水肿发病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的发病因素,并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结果:20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均有短时间到达高海拔地区、冠心病、肺心病、肺炎、胸廓畸形、肥胖等情况。结论:在进入高海拔地区前,需积极进行身体锻炼,并对自身疾病进行治疗,以保证身体的健康,且需控制进入高海拔地区的速度,以预防高原肺水肿的发病。

高原肺水肿;发病因素;预防措施

高原肺水肿[1]是指短时间内由平原地区到达海拔超过2500m高原后,患者受缺氧的影响出现肺动脉压力急剧上升,肺循环阻力增加,促使肺血管中的液体渗透至患者肺间质或者是肺泡中,导致水肿的发生。高原肺水肿具备发病急、发展快等特点,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属于高海拔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症状可表现为胸闷、恶心、呼吸困难、频繁干咳、心率加快等,最重要的体征为肺部湿啰音,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经脉曲张,动脉痉挛,视盘充血,出现散在性点状或火焰状出血斑。高原肺水肿多发原因[2]如下:登高过快、过度疲劳、上呼吸道感染、寒冷等。高原肺水肿以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在听诊过程中发现患者两肺中存在湿啰音[3],病情严重的患者活动能力大大降低,且全身乏力,可在发病后12h内昏迷,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死亡。笔者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20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以探讨高原肺水肿发病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救治的高原肺水肿患者200例,其中男患者153例,女患者47例,患者年龄最大是84岁,最小是16岁,平均(45.6±9.5)岁,患者多在进入高保留后24~72h内病发,均存在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指甲床发绀、头痛严重、胸闷、口唇发绀等临床表现,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更为严重,部分患者无法平卧,需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时会发生昏迷、呼吸循环衰竭。200例患者肺部均存在湿啰音与捻发音,患者心率增快显著,超过120次/min,而在眼底检查过程中,患者存在动脉痉挛、散在性点状出血斑、视网膜静脉曲张、视盘充血、火焰状出血斑等,少数患者的心前区位置存在收缩期杂音,为Ⅱ~Ⅲ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需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选择端坐卧位或者是斜坡卧位。实施面罩高流量吸氧、强心、平喘、利尿、激素等常规治疗,以利于患者水肿的吸收。给予患者氨茶碱,并与葡萄糖液相混合,静脉滴注,4~6h重复1次;给予患者酚妥拉明,与葡萄糖液相混合,静脉滴注,有效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给予患者利尿剂或者是脱水剂,例如呋塞米或者是甘露醇,静脉滴注,以减少患者的肺血容量。医务人员可给予患者地塞米松、氢化可地松等药物,静脉滴注,以降低患者的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若患者出现端坐呼吸、咳血色或者是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等,可给予吗啡皮下注射或者是肌内注射,若患者出现昏迷、昏睡、呼吸功能抑制等表现则不能使用;若患者存在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哌替啶,肌注;若是患者存在肺部感染,需给予患者抗炎药物,并适当给予患者抗生素,以对患者的肺部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与预防。在临床治疗中为了预防患者出现心肺功能衰竭,需给予患者呼吸机,以辅助呼吸,氧流量设置是6~8L/min。

2 结果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200例研究对象中,多数患者存在短时间到达高海拔地区、冠心病、肺心病、肺炎、胸廓畸形、肥胖等情况,诱发高原肺水肿,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高原肺水肿患者发病相关因素统计表

3 讨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加之人们对于高原肺水肿疾病的认识不足,大大增加了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在海拔超过2500m的高原地区发病率较高[4-5]。不管是初次还是重返高原地区的人,于到达高原1~7d内均可发病,一般情况下,通过飞机进入高原地区的患者,在3d内发病,以头痛、无法平卧、咳粉红色或者是白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在临床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面色土灰、发绀、肺部湿啰音与痰鸣音等表现[6-8]。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20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20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诱发因素与短时间到达高海拔地区、冠心病、肺心病、肺炎、胸廓畸形、肥胖等存在密切关系,且患者多居住于海拔较低的平原区域,与高海拔地区存在较大的海拔差,患者在进入高海拔地区前,没有进行系统性、科学的适应锻炼,且多数患者存在慢性心肺功能不全基础疾病,例如54例冠心病,6例高心病,23例肺心病,18例糖尿病。部分患者在进入高海拔地区前,就已存在多种疾病,例如42例肺炎,3例肺结核,28例哮喘,11例胸廓畸形。本探究中,男患者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女性,比例为3.3:1,主要是女性群体稍有不适就会及早就医进行有效治疗,大大降低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而男性群体在不适早期能够耐受,多数男性患者均是呼吸困难、无法平卧、胸闷明显、咯血痰等症状才入院进行治疗,导致男性患病率远高于女性。此外,高原肺水肿还集中发病于肥胖、超重群体,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心肺负担极重,在缺氧状态下,氧含量更无法满足患者自身的需要,易发高原肺水肿。与罗勇军[9]等人的探究结果相差不大。

高原肺水肿主要是因患者处于缺氧状态,导致患者的肺微血流流态与肺微血管舒缩功能出现异常引发的。在缺氧状态下,患者的交感神经极为兴奋,大大增加患者茶酚胺的分泌量,降低肺微血管中的前列腺素12[10]的含量,减少患者肺表面的活性物,损伤毛细血管—肺泡膜,增加微血管具备的通透性。因此,需重视高原肺水肿疾病的预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①在进入高海拔地区前,患者需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尤其是高发群体,心肺疾病、贫血、神经衰弱等疾病严重的患者以及癫痫、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均避免进入高海拔地区;②患者需开展高海拔地区适应训练,接受阶梯上升训练,促使患者机体适应低氧环境,同时避免上呼吸道感染,若是进入高海拔地区前,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则不适宜进入高海拔地区,若是在进入高海拔地区后,一旦出现受凉感冒则需尽早就医;③在进入高海拔地区后,需注意减少体力活动,以降低患者机体的氧消耗量,降低心脏负担。若患者出现高原反应症状,需选择半卧位进行睡眠,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防止诱发高原肺水肿[11]。

综上所述,高原肺水肿的发病与患者自身机体的健康程度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进入高海拔地区前,患者需积极进行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的适应训练,并学习专业的高海拔生存知识,一旦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进行有效处理,以防止高原肺水肿的发生,降低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

[1]李奇,杨宇.影响高原肺水肿发病、疗程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0):1074-1076.

[2]华安国,马洪宇,洪有建,等.高原驻训64例高原肺水肿发病原因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3):310-311.

[3]刘功文,夏红智,李宁,等.高压氧治疗高原肺水肿176例临床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6):438-439.

[4]胥熊武,谢慎威.西藏某部2010~2012年住院官兵中高原肺水肿发病情况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12):1362-1363.

[5]杨生岳,闫自强,张瑛,等.氧化/抗氧化失衡在玉树大地震高原肺水肿患者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7):432 -433.

[6]何祎,郑必海,李素芝,等.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罹患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及其诱发因素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78 -79.

[7]丁绍祥.高原肺水肿发病机制及治疗[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18):255-256.

[8]李素芝,郑必海,王宇亮,等.血常规、血气及血生化改变在高原肺水肿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4):415-417.

[9]罗勇军,高钰琪.高原肺水肿遗传易感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2):135-137.

[10]罗勇军,周其全,高钰琪,等.新型药物对高原肺水肿的防治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12):1502-1503.

[11]李高元,孙胜,周俊奇,等.青海省玉树地区地震后高原肺水肿的防治[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3):445-446.

R563.9

A

1007-8517(2015)23-0145-02

2015.08.20)

段志兰 (1976-),女,汉族,云南丽江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临床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肺水肿海拔高原
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的价值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高海拔的甘南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单纯右冠状动脉闭塞并发肺水肿的机制探讨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