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校乳腺增生女大学生患者中医体质的调查研究

2015-06-05 14:55邹楚冰陈淑琪谢智荣邵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气郁质偏颇阳虚

邹楚冰陈淑琪谢智荣邵 瑛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广州高校乳腺增生女大学生患者中医体质的调查研究

邹楚冰1陈淑琪1谢智荣1邵 瑛2*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目的:调查广州市高校乳腺增生女大学生患者的中医体质情况,统计易感体质,分析体质偏颇与乳腺增生病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王琦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评表,对广州高校118名未婚女大学生乳腺增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18名广州高校乳腺增生女大学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为气郁质易感,占29.67%;其次是阳虚质,占19.49%;痰湿质与气虚之质占同等比例,为11.86%;阴虚质8.47%;平和质、血瘀质及湿热质亦占相同比例,为5.08%;特禀质不易感,为3.39%。结论:气郁质易感;乳腺增生病与体质偏颇有关。

乳腺增生病;中医体质;女大学生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中医体质与疾病具有相关性[1]。乳腺增生病相当于中医学的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病。本病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是临床常见的乳房疾病。据中国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流行病学统计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几年乳腺增生病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倾向[2],尤其是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因女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心理负担较重,常产生心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易形成乳腺增生,进而发生体质偏颇,而乳腺增生又可以看作是体质发生偏颇的信号,已经发生偏颇的体质,对乳腺增生易感且不易康复[3]。因此探究未婚女大学生乳腺增生病易感与体质的相关性对于乳腺增生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对象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通过网络征集和校内征集广东省广州市高校未婚女大学生乳腺增生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最大24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21.5岁。

纳入标准:①经乳腺彩超确诊;②年龄在18~24岁未婚女大学生;③心、肝、肾和造血等功能基本正常者。

排除标准:①未经乳腺彩超确诊;②年龄<18岁或>24岁;③有妊娠史的女大学生;④乳房恶性肿瘤。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采用王琦、朱燕波等开发的 《中医体质分类研究》自评问卷[4],调查内容包括背景情况、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两项均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

中医体质分类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类型。

2.2 判定方法 填写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4],此量表由9个亚量表组成,分别是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共有60个问题。每一个问题按5级评分,没有 (或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对应分数为1、2、3、4、5,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 (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当平和质分值≥60分,而其它<40分,则判定为平和质;如其它体质分值某一个≥40分,则判定为该体质。其中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余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2.3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所得的118份乳腺增生患者的合格数据,采用office excel软件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并经第二次核对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无误。再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检查正态性,正态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统计百分比,采用office excel软件制作图表。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118名广州高校未婚乳腺增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如下:气郁质易感,占29.67%,其次是阳虚质,占19.49%;痰湿质与气虚质占同等比例,为11.86%;阴虚质8.47%;平和质、血瘀质及湿热质亦占相同比例,为5.08%;特禀质不易感,为3.39%,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体质分布类型

4 讨论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这种特性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体质的差异现象是先天因素与多种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因此在非病态下和患病状态下均存在正常体质和偏颇体质。

本调查结果显示,未婚女大学生乳腺增生病患者在中医体质分布中有一定的特点,其中偏颇型体质占94.92%,平和质占5.08%,由此也表明了乳腺增生病的易感与否与体质密切相关。但是体质分布的比例与以往一些学者做过的相类似的调查不同。夏氏[6]与周氏[7]在乳腺增生病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中研究得出的结果相近,即乳腺增生患者中属气郁质的人数最多,而不同的是夏氏在调查中发现痰湿质最不易感,周氏则发现特禀质最不易感。本调查发现118名未婚女大学生中属于气郁质的是最多的,但是与前者的调查结果不同的是,阳虚质和气虚质亦占多数。笔者分析如下:

4.1 对易感体质的分析调查发现,118例乳腺增生患者中,气郁质有35例,占最多数,其次是阳虚质23例,气虚质和痰湿质均占14例。

4.1.1 气郁质易感讨论中医体质学认为[5],气郁质是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疑、忧郁脆弱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先天遗传、精神刺激、暴受惊恐、忧愁思虑、所欲不遂等均是气郁质的成因。

中医认为本病与肝气不舒有关,肝主疏泄,畅达气机,喜升发条达而恶抑郁,正如 《疡医大全·乳癖门》所说“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肝郁而成”,清代 《外科医案汇编卷三·乳胁腋肋部》论:“乳症,皆云肝脾郁结,则为癖核。”宋代 《圣济总录》也对乳腺增生的病机作了具体描述:“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客,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可见,乳腺增生的形成与气机郁滞密切相关。其次,病理产物如瘀血、痰浊容易阻滞气机,导致气郁的表现。

体质虚弱、推动无力,也会导致病理产物的产生,从而间接造成气郁。文化程度越高,从事脑力工作的几率越高,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内分泌紊乱,致使乳腺增生长期处于增殖不能复旧或复旧不全状态中,久而久之发生乳腺增生[8]。这也说明长期忧虑伤脾,郁怒伤肝,则肝郁形成。在经络系统中,足厥阴肝经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挟肋”,处于乳房发育阶段的女大学生若文胸佩戴不适,亦会引起肝经疏泄不利,肝气不舒而成气郁。4.1.2 气虚质与阳虚质易感讨论《灵枢·逆顺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肉少,肉廉廉然,薄君轻言,其血清气滑,易损于血”。气虚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平素体质虚弱,卫表不固易于患病且不易康复。气虚则其推动、温煦的功能减弱,导致气滞痰凝,易成乳癖。所以,乳腺增生患者中属气虚质的亦占多数。

《景岳全书》中指出: “生冷内伤,以致脏腑多寒”。《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则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因此,平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之品,或起居无常,均容易损害人体的阳气,而导致阳气虚。阳虚致病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易感湿邪,易形成痰饮等病理产物,从而亦易形成乳癖。

现代研究表明气虚质及阳虚质皆有性格多沉静、内向的心理特征[5],有研究表明,性格内向者,易压抑、紧张、焦虑,情绪始终得不到彻底放松,导致内分泌紊乱,故乳腺增生病发病率高[8]。

广东地区地处南方,气候炎热,且受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夏季长,冬季暖,四季不分明,长年潮湿。根据一项关于3000名广州地区居民体质调查结果显示,气虚质(20.4%)和阳虚质(17.3%)为广州地区人们主要偏颇体质[9],由于长期处于湿热气候中,机体长期受湿热之邪侵袭,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代谢病理产物同时消耗阳气。阳虚无力推动,也会导致病理产物积聚,痰湿停于乳房则生乳核,乳腺增生患者中阳虚体质也多见。

4.2 非易感体质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瘀质、湿热质、平和质、特禀质人群对乳腺增生不易感。由于课题研究对象是18~24岁未婚女大学生,病程均少于3年,血瘀质主要出现在病程5~10年的人群中,提示可能与患者长期气机郁滞,久病入血有关。[10]湿热体质的形成,有一定的季节性。夏末秋初,天暑地湿,湿热交蒸。冒雨涉水或久卧湿地,感受湿邪,郁久化热,形成湿热体质。由于调查进行的时期从10月到次年5月,处于秋冬春季节,避开了夏末时期的湿热气候影响,调查对象湿热症状不明显,从而影响体质判定。[11]乳腺增生病是体质偏颇的信号,因此平和质总体上无体质偏颇,因此患病率也相应降低。体质为特禀质的人群比例较少,过敏性疾病中易感,但乳腺增生病中不易感。

5 总结

目前女大学生乳腺增生病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对乳腺增生病以 “重治轻防”为主。尤其是对于乳腺增生病的防治,中医上更加注重调理体质。本研究发现广州高校女大学生乳腺增生病患者的体质是气郁质最易感,其次是阳虚质、气虚质和痰湿质。这可能与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学习工作压力大,长期忧思焦虑,导致肝气不舒,对乳腺造成不良有关;另外广州长期处于湿热的气候也会逐渐形成阳虚、气虚和痰湿的体质,从而影响了身体津液的运化,易成乳癖。故在乳腺增生病治疗上宜重在调理其中医体质,以利于乳腺增生病的康复。

[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2]刘松涛,刘慧,赵益民.中医体质类型与彩超对乳腺增生诊断分类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3,19(11):14-17.

[3]孔碧华,郭碧霞,余璟玮.广州高校女生乳腺增生病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2):12-14.

[4]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 [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14.

[5]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4(28):1-8.

[6]夏仲元,庞洁,任卫华.乳腺增生病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 [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4):12-14.

[7]周仕平,王敦英.乳腺增生病中医体质相关分析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71-172

[8]花晓红,张玉莲,周浙青,等.某区妇女乳腺增生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75-1476.

[9]姚星,何浩,刘艳霞.3000例广州市成年居民中医体质调查[J].新中医,2012,3(44)3:88-89.

[10]盛鲁文,皇甫艳利,杨慧芬.乳腺增生症患者中医体质探讨 [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4:333-334.

[11]蒋燕.湿热体质与疾病关系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7:16-18.

R655.8

A

1007-8517(2015)23-0156-02

2015.08.20)

邹楚冰 (1992-),女,本科,研究方向:针灸推拿学。

邵瑛 (1972-),女,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保健穴位改善体质的研究。

猜你喜欢
气郁质偏颇阳虚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阳虚体质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