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燃烧与切圆燃烧锅炉的对比

2015-06-05 14:57杨帆赵奇
综合智慧能源 2015年6期
关键词:塔式水冷壁旋流

杨帆,赵奇

(1.神华(福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福州 350005;2.神华福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石狮 362712)

对冲燃烧与切圆燃烧锅炉的对比

杨帆1,赵奇2

(1.神华(福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福州 350005;2.神华福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石狮 362712)

对燃烧器与配风、水冷壁、NOx控制等锅炉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探讨,对比、总结了对冲燃烧和切圆燃烧锅炉的特点和不同。2种燃烧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选择燃煤方式时还需综合考虑。

大型化锅炉;对冲燃烧;切圆燃烧

0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燃煤锅炉超大型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百万燃煤超超临界机组不断涌现。在燃煤锅炉中,煤粉的燃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世界范围看,切圆燃烧和对冲燃烧是2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煤粉燃烧方式。为了在日后电厂建设中更好地进行锅炉选型及锅炉燃烧控制,分析2种燃煤方式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1 对冲燃烧与切圆燃烧的特点与不同

1.1 燃烧方式对比

1.1.1 切圆燃烧

燃烧器布置在炉膛4个角上,以一定角度朝向炉膛中央,4个燃烧器相互配合,在中央形成旋流燃烧火焰。切圆燃烧采用直流燃烧器,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喷入炉膛中心进行燃烧;同时,锅炉内配有偏转二次风,以不同于火焰旋流的角度进行偏转或反切,控制燃烧和烟气速度分布。

1.1.2 对冲燃烧

燃烧器布置在前、后墙,燃烧器正对,在燃烧器出口形成火焰。对冲燃烧采用旋流燃烧器,一次、二次风与燃料在燃烧器出口完成混合并燃烧。对冲燃烧的燃烧器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

2种燃烧方式如图1所示。

1.2 燃烧器与配风对比

对冲燃烧采用多级配风旋流式燃烧器。一次风为煤粉与空气的混合物,二次风形成旋流,防止火焰贴壁,促进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通过多级配风,在燃烧器出口实现回流,从而实现着火和稳燃。在对冲燃烧中,由于燃烧器之间的互相支持少,所以强调单个燃烧器的性能和单个燃烧器的煤粉空气比。燃烧器为固定式,调节火焰主要通过改变风量和煤粉输入量来实现。由于旋流燃烧火焰是单独组织的,个别燃烧器的停运对运行燃烧器影响小。

图1 切圆燃烧与对冲燃烧

切圆燃烧采用直流式煤粉燃烧器。燃烧器出口煤粉直流射入炉膛,四角燃烧器在炉膛中央形成旋流和稳定火焰。相对于旋流燃烧器,直流燃烧器布置灵活、燃料适应范围广。直流燃烧器各喷口间的距离和出口角度可调整,而旋流燃烧器一次、二次风紧密相临,一般无调整空间。一次、二次风混合早适合挥发分高的煤,对高灰分低挥发分煤种的燃烧效果不如切圆燃烧炉。切圆燃烧中燃烧器间互相支持,因此对单燃烧器性能和煤粉空气比要求不如对冲燃烧高。旋流燃烧器为非完全固定式,水平方向角度固定,垂直方向角度可调,通过调节垂直方向角度,可以控制燃烧、改变火焰高度。

在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中,一面墙上的1层燃烧器对应1台磨煤机,并进行联动控制,一次风和二次风都在燃烧器内。而在切圆燃烧锅炉中,燃烧器被布置在锅炉4个角上,1层4个角上的燃烧器对应1台磨煤机,进行联动控制。切圆燃烧中,二次风为独立的喷口,单独可调,同样也是1层喷口联动。

目前煤粉燃烧器的类型主要有旋流式和直流式。针对超超临界机组,这些燃烧器有共同的特点:燃烧器配风多级化;设置火焰内还原脱氮措施;采用煤粉浓缩技术,实现燃烧器出口煤粉的浓淡燃烧,同时增强着火区的热烟气回流稳定燃烧;改进燃烬风的配置,提高炉内脱氮效果和燃烧效率。

1.3 水冷壁

由于对冲燃烧和切圆燃烧在燃烧器内的布置不同,2种燃烧形式锅炉水冷壁的结构也不相同。对冲燃烧炉膛下部采用螺旋水冷壁,上部采用垂直水冷壁;切圆燃烧由于燃烧器的布置比对冲燃烧复杂,采用螺旋水冷壁的结构处理难度大,一般只采用一次上升垂直水冷壁。不同的水冷壁结构导致锅炉在制造、安装和运行上存在许多差异。螺旋水冷壁和一次上升垂直水冷壁各项对比见表1。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管道要求、是否需要节流圈、抗燃烧干扰能力、管间温度偏差方面,螺旋管水冷壁要优于一次上升垂直水冷壁;而在流动阻力、抗结渣能力以及安装和维修方面,一次上升垂直水冷壁要优于螺旋管水冷壁。水冷壁管壁的防磨防爆是锅炉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核心是控制管壁温度。总体来说,螺旋管水冷壁在抗管壁超温上要优于垂直水冷壁,但其易结渣的特性使得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及时对管壁进行除渣,以防止传热恶化和爆管。

1.4 NOx的控制对比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可以分为热力型、燃料型和快速型,其中热力型和燃料型NOx的生成量要远大于快速型,控制它们的生成量就能有效降低NOx总生成量。热力型和燃料型NOx的产生主要受烟气温度峰值和局部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所以在对冲燃烧和切圆燃烧锅炉中,主要通过控制烟气温度和煤粉空气比来实现低NOx燃烧。

分级燃烧通过控制煤粉空气比,使煤粉在锅炉不同高度上分多次完成燃烧,这是对冲燃烧和切圆燃烧锅炉普遍采用的一种燃烧模式。在主燃烧区内生成的NOx在还原区内被还原成NH3和HCN等,再在燃尽区的过量空气环境下反应生成N2,从而达到降低NOx生成量的目的。旋流燃烧器(对冲燃烧)和直流燃烧器(切圆燃烧)都采用了煤粉浓淡分离燃烧技术,使浓、淡燃烧均偏离NOx生成量高的化学当量比燃烧区,从而降低NOx的生成量,同时使燃烧放热在高度方向上的集中度降低,降低了截面热负荷和壁面热负荷。

虽然都采用了分级燃烧和煤粉浓淡分离技术,但由于对冲燃烧和切圆燃烧在燃烧器布置和火焰分布上存在差异,最终NOx的生成量是不同的。对冲燃烧中,火焰集中于燃烧器出口较小的区域内,温度峰值高,会生成大量NOx,同时,由于后期混合差存在局部高氧区,也不利于降低NOx;切圆燃烧在炉膛中央形成大的旋流火焰,温度场更加均匀,温度峰值低,所以能够有效避免生成大量NOx,特别是热力型NOx,同时,旋流的存在可以更好地混合燃料和空气,不易偏离低NOx生成区。

1.5 结焦、结渣和煤种适应性对比

切圆燃烧由于炉膛内存在旋流,所以容易产生气流贴墙,比对冲燃烧更容易结渣和腐蚀,特别是燃用贫煤时,由于燃烧延迟、二次风与一次风的动量流率比大,会使火焰刷墙。但由于在切圆燃烧锅炉中采用了一次上升垂直水冷壁,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结渣和腐蚀。

表1 螺旋水冷壁和一次上升垂直水冷壁的对比

相对于对冲燃烧,切圆燃烧适应煤种范围广、负荷变化能力强,这是因为切圆燃烧在燃烧调节上更加灵活,手段也更多。除了对冲燃烧采用的风量控制外,切圆燃烧还可以调节燃烧器竖直方向偏转角度、二次风量和风角度,并进行二者的耦合调节。在我国电厂煤质多变、经常参与调峰的背景下,切圆燃烧要优于对冲燃烧。

1.6 炉型选择

煤粉燃烧方式的选择一般和炉型的选择同时进行,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炉型是塔式炉和Π型炉。

塔式炉布置为单烟道,烟气中灰粒在重力作用下上升速度慢,对受热面磨损小,更适用于高灰分煤种。对流烟道中的烟气速度场均匀,这对燃用高灰分或灰的腐蚀性强的煤有利。塔式炉中过热器、再热器及省煤器均为水平布置,且都在炉膛上部,能从根本上解决烟温偏差所带来的过热器、再热器超温问题,因此塔式炉一般采用切圆燃烧。

塔式炉占地面积小,但锅炉高度较高,百万千瓦机组锅炉大板梁顶标高达到115m,投资、检修费用高,且地震风险大的地区不宜采用塔式炉。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夏季台风频发,过高的塔式炉也不适用。目前,德国超(超)临界锅炉一般都采用塔式炉。

我国电站锅炉习惯采用Π型布置方式,Π型双烟道布置的主要优点是锅炉高度较低,费用较低,安装简单。对于燃用优质煤的1000MW锅炉,总建造费用在炉型选择中起决定性作用。

2 双切圆燃烧

虽然在NOx的控制、燃烧调节的灵活性等方面,切圆燃烧要优于对冲燃烧,但传统四角切圆燃烧由于炉膛中心为旋流式燃烧,导致炉膛出口两侧烟温偏差远大于对冲燃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大容量锅炉在设计中采用了双切圆燃烧。

如图2所示,双切圆燃烧采用2个相对独立的反向切圆燃烧。通过反向的旋流式燃烧,让炉膛出口流动热偏差大大降低。双切圆燃烧具有炉内烟气温度场和热负荷分配较为均匀、单只燃烧器热功率小的优点,双切圆燃烧炉膛相当于2个尺寸较小的单切圆炉膛,对保证直流燃烧器的火焰穿透力和改进燃烧组织均有利。

图2 双切圆燃烧

反向双切圆燃烧由于炉膛内存在2个旋流燃烧火焰,所以产生了2个火球相互配合、防止偏斜等问题,比对冲锅炉和传统四角切圆在燃烧控制上要更复杂。但双切圆燃烧不仅有切圆燃烧的众多优点,同时还能大幅度减小炉膛的出口温度偏差,因此,如果其在控制方法上能得到长足进步,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 结束语

从源头上来说,切圆燃烧与对冲燃烧的特点和不同是由于二者组织燃烧的方式不同。本文从燃烧器类型和布置、水冷壁结构、NOx的控制、炉型选择等多个方面对切圆燃烧与对冲燃烧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2种燃烧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不存在绝对优于对方的情况。在实际选择燃烧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燃用煤种、电厂选址、建设费用和周期、后期维护难度等多方面因素。

[1]樊泉桂.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煤粉燃烧新技术分析[J].电力设备,2006,7(2):23-25.

[2]江哲生,董卫国,毛国光.国产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综述[J].电力建设,2007,28(8):6-13.

[3]范浩杰,朱敬,刘金生,等.切向燃烧锅炉超大型化后的选型[J].动力工程,2006,26(3):342-345.

[4]王乾.电站锅炉对冲燃烧与切圆燃烧技术的共同发展[J].大科技,2010,(11):100-101.

[5]张星海,陈海仁,赵志明.两种锅炉的燃烧器管理系统的比较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5):95-96.

[6]华国钧,施可登,张书谨.对冲燃烧与切圆燃烧技术的共同发展[J].浙江电力,2002,21(6):5-8.

(本文责编:弋洋)

TK 229.6

:B

:1674-1951(2015)06-0054-03

杨帆(1986—),男,福建连江人,工程师,工学博士,从事火力发电厂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E-mail:neoyang2004@163.com)。

2014-07-09;

2014-11-25

赵奇(1982—),男,湖北孝感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发电运行锅炉专业方面的工作(E-mail:525219377@qq.com)。

猜你喜欢
塔式水冷壁旋流
垃圾发电厂锅炉水冷壁腐蚀与解决措施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管 温度与应力分析
S弯进气道出口旋流对轴流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与水冷屏频繁爆管的分析及修复
低氧燃烧工况下锅炉水冷壁管高温腐蚀行为分析
西夏塔式擦擦造像艺术
转塔式砂轮架B轴回转机构设计
上旋流厌氧反应器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级旋流偏置对双旋流杯下游流场的影响
轴向压及径向旋流风幕的形成与隔尘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