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管理效果的研究分析

2015-06-05 03:48张宁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5期
关键词:阻塞性出院效能

张宁

青岛市市南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山东青岛 266000

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院外护理过程中采取电子健康档案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1]。该研究特选取100例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分别给予患者常规的延伸护理、延伸护理+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以探讨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管理效果。现整理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其病情均进入稳定期。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将这100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的病例中。

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各有5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区间为 61~96 岁,平均为(76.72±13.4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60~95岁,平均为(76.31±13.92)岁。

两组就临床资料进行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采取常规的延伸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延伸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的自我效能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肺功能检测指标主要有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1 s用力呼吸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2]。

自我效能量表[3]共有31个条目,主要包括情绪管理、呼吸管理、活动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等5个方面,分值为1~5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自我效能管理水平越高。评估方式主要采取提问方式,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回答进行详细记录。

GQOL-74生活质量量表[4]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100分,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 n(%),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对比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加显著(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x±s)

2.2 出院时与出院后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和出院时的自我效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效能评分相对于出院时出现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与出院后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对比[(x±s),分]

2.3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0.24±6.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2±6.03)分(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内科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以呼吸受限为主[5]。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病情往往迁延不愈,且容易反复发作[6]。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时往往送院治疗,待病情进入稳定期后出院接受长期药物治疗[7],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其病情的控制密切相关[8],但其自我效能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降低[9],因此,有必要对出院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该研究选取了两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患者施行延伸护理,延伸护理的具体措施如下:①出院前,医护人员对观察组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临床评估,并对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共同制定行为计划,使患者对自我管理目标进行明确;请一些恢复良好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自信心不足的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治疗的心得和体会[10]。②选取较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延续性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随访,为患者讲解相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告知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药物[11]。③对患者进行家庭氧疗护理,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鼻腔导管进行辅助吸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的睡眠进行护理;督促患者做好口腔的清洁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护理人员还应定时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动态,督促患者进行戒烟。④通过电话或上门随访的方式,定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患者表现良好的方面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患者表现不佳的方面进行劝说;尽量避免患者从任何渠道了解负面消息,适当给予患者正向心理暗示。而观察组患者在延伸护理中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即在出院时为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每例患者均配备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电子健康档案中应包括慢阻肺的相关知识(治疗、护理)、锻炼方法、患者病情变化曲线图,并配以相应的图片,使电子健康档案更具有人性化特点[12];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档案查询的方法,如有疑问,可随时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进行互动,实现实时共享。

该研究结果显示,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加显著(P<0.05),说明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能够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改善肺功能;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和出院时的自我效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效能评分相对于出院时出现显著降低(P<0.05),说明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能够避免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降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0.24±6.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2±6.03)分(P<0.05),这是因为肺功能和自我效能均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出院后护理中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1]王岚,张清,刘素彦,等.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效果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443-446.

[2]吴燕梅,谭素琴.院外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7-18.

[3]刘宏,李霞,赵爱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延续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867-869.

[4]张井宣.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38-339.

[5]Janita Pak-Chun Chau,Diana Tze-Fan Lee,Doris Sau-Fung Yu,et al.A feasibility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acceptability and potential effectiveness of a telecare service for older peopl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2,81(10):674-682.

[6]张有英,田希星,王薇,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41-42.

[7]吕建萍,丁淑芳,周志庆,等.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2):1657-1661.

[8]董亚娜.延续护理在COPD稳定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5,29(27):3431-3432.

[9]王少玲,符始艳,周家仪,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延续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58-760.

[10]李佳梅,成守珍,张朝晖,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03-606.

[11]刘蕾,杨晓霞,曾婕,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2):3333-3335.

[12]王岚,赵岳.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实施COPD患者的延续护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12-14.

猜你喜欢
阻塞性出院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