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探讨

2015-06-05 03:18钟骏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经营者利益资本

□文/王 凯 钟骏华

(1.大连财经学院;2.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大连)

一、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概述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不同利益关系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要求是不相同的。尤其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它们是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建立的经济利益的矛盾统一体,客观效果一致,主观意志却有很大的差别。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以后,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从逐步扩大到完全到位,结果是经营者得到了应有的经营管理权,在运作的过程中又普遍地出现侵犯所有者所有权的现象,形成了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在完成“两权”分离的同时,没有对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财务权力做出界定,没有建立所有者财务体系,所有者财务目标缺失所致。

(一)所有者财务理论产生的理论依据。所有者财务理论最早出现于复式簿记的解释。在会计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中,业主(即所有者)居于权益的中心位置,企业的资产只被假定为所有者拥有,而企业的负债被视为所有者的义务。早期的会计学者认为,负债是资产的负数,而资产“在早先的簿记等式中,表述为业主的净财富”。这种理论不太重视债权人权益的确认与计量,而是将注意力置于所有者权益上,认为所有者权益代表着业主对拥有企业的净值。该理论认为,当企业开业时,企业的净值等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在企业持续经营期间,企业的净值等于所有者的原始投资加上其追加的投资,再加上累积净利润,减除所有者从企业的提款。可见,所有者理论体现着传统经济学中的财富观念。

(二)经营者财务理论产生的理论依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产权关系明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管理表现为财务关系,而这种关系涉及的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资金筹集。经营者取得法人所有权,使企业成为财务主体,从而具有财务自主权,有权独立进行财务活动。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全和增值依赖于经营者对于资金的有效运用。经营者财务关系的产生来自于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以及经营者和内部层次的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关系。一方面由于所有者财务管理采用间接约束,而不是直接管理,它只是监控机制而非决策机制。那么所有者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就完全靠经营者实际控制的资金运动来实现,而经营者则通过对所控制的资金运动的管理完成所有者的委托责任;另一方面经营者不但与所有者发生相应的财务关系,而且和内部各层管理人员发生相应的委托、受托责任关系,经营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控制和协调其中涉及的经济利益关系,以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实现。这一层次的企业财务在管理对象、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所有者财务,因此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财务层次——经营者财务。

二、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比较

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通过对于两者之间的比较,能够进一步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下面分别从两者的内容、特点以及各自风险进行具体比较。

(一)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内容比较

1、所有者财务的内容要根据所有者财务的目标来确定,其基本原则是不能干预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权,又必须维护所有者的资本权益,实现资本的保全和增值。这些内容包括: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提出财务战略、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确定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进行考核和奖惩,决定企业的筹资、投资、担保、捐赠、重组、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参与决定企业合并、分立、撤销、增加或减少资本、发行债券等重大事项,依法对经营者实施财务监督。

2、经营者财务理论的内容相对而言简洁明了,为了与经营者财务管理目标和经营者关注的问题相匹配,经营者财务管理体系内容包括:法定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体制,现金流量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和投融资管理,经营者预算管理、绩效评估、税收管理、盈余管理、价格管理、并购重组、财务战略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

(二)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特点比较

1、由于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内容的差异性,就决定了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特点的差异性。对于所有者财务来说有以下四方面特点:(1)所有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以资本在全部实收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为限享受所有者权益;(2)所有者不同于政府,是一个所有主体,不是一个行政主体,相应的财务行为只能按资本法则而非行政法则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法则必须谋求保值、增值,为达成这一目的,资本必然按照等价交换的法则进入资本市场运行;(3)所有者不同于政府,是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对应的财务行为同样也是微观性的。一是所有者是以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市场的,是被调节者,不能以个人利益或目的去左右市场;二是所有者是以出资为基础形成的,而出资行为本身是针对所出资的项目或受资的企业而言,而不是针对经济总量和结构而言;三是所有者制定的财务政策,其调整的对象一般应是资本运营公司,而非通常的规范性文件所调整的抽象主体;(4)所有者不同于经营者,它是以对国有股份管理和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和监督为其基本行为,不直接从事生产运营活动。

2、经营者财务的特点有一些特殊性。经营者财务可以分为物质资本经营者财务和人力资本经营者财务,稍早前经营者财务只有单一的物质资本经营者,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渐进步,现在的经营者财务与早期经营者财务相比,又有了部分质的变异:就是经营管理者等开始以知识和技能拥有企业的产权,形成人力资本经营者财务。对于处于21 世纪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本经营者财务的特点更能代表这个时代的经营者财务的特点。因此,本文将人力资本经营者财务的特点笼统的代表为整个经营者财务的特点。

(1)资本运作方式上的特殊性。企业的经营,就是无能动性的物质的要素和有能动性的人的要素的组合经营,通过边际效益递增的人力资本和边际效益递减的物质资本的组合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这就使得经营人力资本的运作方式与物质资本相比有了大的变化,给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对人力资本的运作,重在求得其能动性的最佳发挥。

(2)财务目标的变异性。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应该是全体签约人的共同剩余的最大化;也有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目标是“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换言之,股东只是“利益相关者”的一部分,而劳动者、债权人和共同体则为另一部分“利益相关者”。

(3)财务对象和主体的差异性。在人力资本经营者财务中,人力资本经营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同为企业的所有者,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力资本经营者的利益动力问题,从而使这两种所有者在劳动与资本地位平等、利益均衡增加的基础上易于达成一致的目标,从而较有效地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减少物质资本所有者的监督成本等。

(4)收益分配方式的巨大差异性。在人力资本所有者财务中,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分配是在事先的条件下,并假定人力资本不同质的基础上,设计体现经营者意图的一定的利益分配模式,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资本的能动性,求得企业经营成果的最大化,来最终实现各方所得利益的最大化,这最终的根源在于人力资本的能动性。这形成了一种“事前型”收益模式。

(三)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风险比较

1、所有者财务是由提供资本者对其出资及其应用状况进行的管理,其目的就是要约束经营者的财务行为,以保证资本的安全和增值。与之相对应,所有者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和资本经营财务风险。(1)资本投资风险。所有者的投资形成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资本关系,这种资本关系也是财务关系——投资与接受投资的关系;(2)资本减值风险。资本减值风险是所有者所投入资本由于被投资企业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其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3)资本经营财务风险。为了寻求更大的资本回报,避免资本风险,需要调整资本结构。这些资本转移活动就是资本经营活动,在资本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是资本经营财务风险。

2、与所有者财务主要关注资本投资、经营与保值增值不同,经营者财务主要关注企业具体的经营,所以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是经营者财务的主要内容。经营者财务风险也主要存在于这三个环节中:(1)筹资活动风险。筹资的具体目标是在不影响现金流出及偿债能力基础上实现权益资本收益的最大化。筹资的实际结果与其目标之间的偏差的可能性,就是筹资风险;(2)投资活动风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两类。长期投资的目标是实现增量净现金流量,所以长期投资风险是项目净现值小于零的可能性。短期投资的预期目标是提高存量资产的流动性,其风险就是存量资产流动性降低的可能性,即资产流动性风险;(3)收益分配活动风险。企业的收益形成现金流入,分配形成现金流出,现金流入与流出不相适应时,就产生了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活动风险是现金流量的不协调风险。

三、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的矛盾及解决措施

通过对于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之间的深度剖析,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两者之间的关联与不同,而通过分析进一步找出两者之间关系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制定出相应解决措施,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目的,使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两者能够互相协调,更好地发展。

(一)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的矛盾。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目标不完全一致,相互之间必然会产生财务冲突。本文试图研究企业在拥有充裕的自由现金流量时,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企业日常开支、筹资活动、投资行为中以及在收益分配活动中的冲突表现。

在企业拥有充裕的自由现金流量时,所有者考虑得更多的是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价值增长,并把企业的持续发展作为长远目标;而经营者的行为更多地表现为:“消费”行为、短期行为、自利行为等。

1、在工作中,经营者随意增加运行成本和消费性开支,如装修豪华的办公室、购置高档汽车等。增加随意性支出,使所有者利益受损。这些乱花的钱体现在企业利润表中,导致业绩下滑,西方将这些不必要的费用开支称为“公司赘肉”。

2、由于经营者在日常开支中增加随意性资本支出,即使公司有稳定和充裕的自由现金流量,他们仍然会采用权益筹资方式筹资。在筹集行为中,经营者会蓄意设计使所有者原有的剩余索取权产生稀释。

3、在收益分配中,经营者倾向于不向或者少向外部投资者分配现金,而将更多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置于他的控制之下。他们更多考虑的是经营者自己的经济利益:获取较高的经济报酬以及随着企业发展所带来的个人未来利益(增加闲暇时间、避免风险以及提高荣誉和社会地位等);而所有者更多的是考虑企业价值的增长,且把企业持续发展作为长远目标。

(二)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矛盾的解决措施

1、经营者背离企业财务目标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此,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一套适合企业规模和管理状况、低运行成本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确保企业资金安全,防范贪污、挪用、舞弊、差错等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应优化信息传递制度,便于每个职工有机会把企业的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到管理高层。而作为股东,要了解公司所上项目的全面情况,就必须到现场去考察。企业内部建立内部审计和举报制度,通过委派财务总监、外派董事等方式解决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协调股东和经营者在自由现金流量上的冲突。

2、为保证公司财务治理的有效性,在构造公司内部财务治理系统时,应根据不同层级的财务主体在公司财务治理中的地位,赋予其适当的财务决策、执行与监督权力,界定其对自己的财务行为应承担的财务责任和应享有的财务利益范围。从而,对各财务主体的财务治理行为形成有效激励与约束,促进公司整体财务治理目标的实现。主要内容如下:(1)改善股权结构。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存在诸多弊端,这种股权设置不能体现风险补偿的原则。应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减持国有股,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应创造条件鼓励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并购;(2)进一步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按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可以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并且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为了更好地发挥该委员会在促进信息披露不断规范方面的作用,应该特别强调其人员组成既要有外部独立董事,又要有内部董事。为消除因独立性问题带来的管理当局对事务所的压力,使注册会计师得以独立工作、公允发表审计意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应赋予审计委员会聘请或变更主审会计师事务所的最终决定权,而不是现行的仅有提名权和建议权。由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并且出任主席的独立董事应是财务专家,这样可减小委员会被大股东和管理当局操纵的可能性以及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将公司的内部审计置于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源头上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3、在制度设计上,可通过对财务主体的财务治理行为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合理分配对现金流量的索取权,以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间存在的财务冲突。财务激励诸如年薪制、员工持股计划(ESOPS)、管理者股票期权(ESO)的实施,以及应收账款管理中现金折扣的运用和可转换债券在筹资中的安排等等,可以发挥一种约束机制的作用,以密切经营者、员工及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财务约束是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财务冲突的另一重要手段。公司应激励与约束机制并重,在激励上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丰厚的变动报酬会使代理人不得不考虑选择机会主义行为时因可能失去变动报酬带来的机会成本。在给予管理层激励的同时,相应的约束机制也应得到强化。除了传统的内外部约束外,细节方面,授予管理层期权应获得股东大会的认可,对管理层可能出现的欺诈行为,强化其任期责任范围,包括个人承诺、不当利益的返还和刑事处罚。强化契约关系有利于降低违规行为的预期收益,提高违规行为的预期成本。

4、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对于克服“内部控制”问题无疑作用重大。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求有公平、合理的业绩评价方式为基础,而我国一直以来是以管理人员为企业创造的净利润来进行衡量的,这使得管理人员往往通过资产置换、债务重组等各种方式来实现利润操纵。

[1]夏徐斌.经营者风险偏好与上市公司财务目标制定——基于契约理论的博弈分析.生产力研究,2013.10.

[2]陈明欣,范英杰.企业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财务治理机制构建.财会通讯:综合(下),2013.36.

[3]孙广华.国有企业经营者财务激励机制探索.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9.

猜你喜欢
经营者利益资本
明清珠江三角洲基塘区的田场与经营者
《经营者》征稿启事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VR 资本之路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做一名聪明的集团医院经营者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利益链与新垄断
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