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信息视觉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5-06-06 10:45崔怡娟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4期
关键词:江门版面稿件

□崔怡娟

(江门日报社,广东 江门 529000)

文字信息视觉化的实践与思考

□崔怡娟

(江门日报社,广东 江门 529000)

传统的报纸文字编辑,主要着重策划和处理稿件,而在信息的呈现,即版式设计上,较依赖于美编的“武功”。然而,随着现代报业的发展,加强信息的视觉化,让读者易读、悦读,越来越为各家纸媒所重视。这要求文字编辑在编稿中,也必须同时考虑稿件的呈现方式。

本文试从文字信息视觉化的必要性,增强视觉化的手段,结合有关的实践作一些总结和思考。

文字信息视觉化的必要性

适应现代读者“快阅读”的需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阅读时间短,读者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重要信息;因此,纸媒不能把信息淹没在一片文字中,必须一目了然,直达眼球,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除了做好标题,加强文本创新之外,信息的视觉化势在必行。

抗衡新媒体的有效手段。新媒体的信息铺天盖地,音频视频应有尽有,视觉冲击力强不言而喻。文字传播虽是纸媒的强项,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加强可视化传播,亦是纸媒应对新媒体的必然选择。

增强版面视觉化的手段

图表制作

增强版面视觉化,除了新闻图片,制作图表是最强有力的手段。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图表,简明,直观,形象,易读。那么什么样的文字信息可以转成图表?笔者认为大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数据。许多新闻报道,特别是经济报道,会出现多个数据,或者几年内的增减变化。那么,这时最好做成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或者示意图,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数据的不同变化。例一:在《江门日报》“看看台山经济‘期中’考”中,编辑将经济“三驾马车”数据、“克强指数”、“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消费数据等,都制作表格,并且将增长类数据和文字框放在向上箭头区域铺以红色块,将下滑类数据和文字框放在向下箭头区域铺以绿色块。两个色块,上下错落,颜色对比,数据与文字相对,版面清晰悦目,直观明了。例二:《江门日报》2014年高考报道,干脆以文字作图,通过加小图和铺设不同颜色底纹的方式,直接呈现一本、二本A、二本B、专科A、专科B的录取线;对于近三年本科入围的情况,也分别进行图示,简明直观,一目了然,版面也变得活泼、悦读。

敏感人物。对于敏感人物,如案犯,司法中的原告、被告,还有不便“露面”的人物,其身份等关键信息,以及各新闻人物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人们最关注的。在编稿中,编辑中就要注意提炼有关信息。可以制作人物剪影,将文字与剪影结合,并标示其中的关系,如此处理,简洁、明了,能达到迅速传达信息的目的。比如:《江门日报》在一则禽流感报道中,编辑文章中特别提炼了三名死亡者的信息,比如年龄、性别和生病前的状况等等,放在以男、女不同头像的剪影中,反白处理,大大方便了读者了解新闻事实。

稍纵即逝事件与负面新闻。采用摄影的形式报道新闻事件有真实感。可在稍纵即逝的特殊情况下,相机不能完成的画面,可以漫画形式表现出来。尤其对那些不易捕捉的场景,可用集中矛盾、夸张重点的漫画手法把它描绘出来,使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主体更加生动鲜明,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收到摄影达不到的效果。漫画,有构思巧妙、线条简练、造型夸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等特点,是可视化操作的利器,目前,这种手段在《江门日报》等媒体中已成常态,不再赘述。

核心现场。对于一些新闻,记者“在现场”,并能配发图片,最让读者“解渴”。然而有些新闻,记者因种种原因不能“在现场”,特别是突发性新闻,记者一般不能抓拍到新闻中最核心的场景。那么编辑就需要以图示的形式,来展现这样的现场。比如一场重大火灾后,除了配发“废墟”图片,对于引发火灾的情形,以及关键的救人过程,非常有必要作图示,可让读者迅速了解新闻重要事实。比如,一则报道一位小朋友被卡在阳台的防盗网,身体悬于半空中的新闻。记者赶到时,小朋友已经被成功解救。除了刊发出事的阳台和防盗网照片,如果编辑请美编做图示,展示小朋友被卡和消防官兵救人的场景,可让读者直观看到小朋友被卡原因、当时情形,具有强烈的现场性和警示效果,其可读性亦大大增强。

地点与路线。新闻中的地点与路线,用文字表述既笨拙又累赘,读者还不一定搞得清楚,但将文字转变为地图,立即变得直观,一眼即知。比如,2014年5月《江门日报》报道开平一班驴友徒步穿越台山至阳江的一段海岸线。意想不到的是,一名驴友脚部骨折,被困于一个海湾十几小时,情况危殆。各路民警和消防人员通过海路和陆路,分别展开几次营救,才找到被困者。为此,编辑特别作了海岸线和营救路线示意图,报道吸晴效果非常好。

重要时间节点。对于事件跟踪性报道,由于时间跨度长,经过一段时间报道后,特别是在报道结尾篇,为了让读者了解事件的发展经过与全貌,有必要对事件进行简单回顾。如果采用文字回顾会显得滞重,那么将事件过程按照重要时间节点来梳理,并以图表形式展示,则更简洁直观。2014年3月—5月,《江门日报》关于30周孕妇阿珍查出患癌的报道牵动着众人心。经过千辛万苦,阿珍终于诞下孩子。一个多月后,在孩子脱离ICU重症病房后,阿珍最终支撑不住离开人世。在当天阿珍离世的报道中,编辑除了刊登当天有关照片和阿珍在病床与病魔博斗,第一次抱孩子的照片之外,特别对两个多月中,重要的事件时间节点进行了梳理,整理出“癌症妈妈与病魔抗争大事记”,包括发病、确诊、生产、癌细胞已经扩散至全身、转出ICU、在肿瘤科继续治疗、第一次抱孩子、孩子出院,直到最后抢救死亡。将各个时间点和主要事件,制成简图,脉络清晰,让即使没有全部阅读有关报道的读者,也能一眼了解事件的经过。

加强意象包装

根据报道的内容,选择意象或相关的物象对报道进行包装,也是较为巧妙的直观性与视觉化操作的手段。例一:《广州日报》一则报道大运会的开幕、闭幕、颁奖等“背景乐”的深度报道,用两张CD盘作图,一张CD上排部分文字,另一张则集合了“背景乐”部分中外作曲家的人物肖像。如此一来,版面层次分明,活泼耐看,强化了信息传递。例二:《信息时报》一则关于全球股灾的报道,版面中间一只硕大箭头倾泻而下,直入底部半个地球,箭头上穿插多幅各国股民惊慌、无奈、悲痛的表情图片,旁边配以文字,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全球股灾的“恐怖”一天。例三:2012年《江门日报》年终盘点网上十大热点事件,主题为“收网”。版面上部配以一幅渔民收网实图,但脸部覆盖卡通图像,网中集合十个事件的新闻人物,寓意“被打捞上来”;下半部则以蛛网意象图,空白中铺排十大事件。整版构思巧妙,惟妙惟肖,切中年终盘点主题,实为意象包装的一个典型成功操作。

人物嫁接

人物嫁接指将人物与意象接合,达到出其不意,活跃版面,突出新闻人物特点的效果。例一:《江门日报》2009年“三八”节报道几位杰出女性,文章将她们比喻为“现代花木兰”。编辑将几位女性头像分别嫁接在古装花木兰身体之上,打破常规图片形式,形象生动,文图契合,令人耳目一新。例二:2014年《烟台日报》“时间紧任务重好球员赶紧捞 中超引援进入疯狂阶段”报道,将几位热门球员与鱼的身体嫁接,鱼身体中间镂空,填入球员资料,旁边辅以鱼钩。版面戏谑有趣,引人卒读。

文编与美编的配合问题

版面视觉化是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共同配合的结果。欲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重视三个方面:

首先,要牢牢强化文编的视觉化意识。在编辑稿件中,有意识地将可以视觉化的信息、亮点进行提取、整合。

其次,文字编辑要与美术编辑紧密配合。许多新闻版面在文编完成文字处理,将稿件排入版面之后,往往在同一个时间段交给美编。如果美编在这时才了解每个版的情况,就难以对版面进行到位的视觉化呈现。因此,文编在紧急处理稿件的同时,要将重要稿件的内容、特点,提取的亮点或信息,尽快知会美编,与美编共同商讨视觉化操作手段,也让美编有充分时间构思,以及寻找相关图片素材,那么,等拿到版面时,美编就能迅速进行美化操作,加快出版流程。

与此同时,文编在处理稿件的同时,美编如果也能主动“审视”稿件,从视觉化的角度,对版面“谋篇布局”,提醒文编加强某一方面文字的提取与整合,版面效果必将更好。

其三,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共同对图表负责,以避免出现差错。

猜你喜欢
江门版面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广东江门“多证合一”再开全国先河
燃情单车江门骑士 168公里骑行活动精彩回顾
版面撷英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走近江门福彩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