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新闻的采写技巧

2015-06-06 10:45□杨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4期
关键词:宜春日报社浅谈

□杨 晖 罗 芳

(宜春日报社,江西 宜春 336000)

浅谈社会新闻的采写技巧

□杨 晖 罗 芳

(宜春日报社,江西 宜春 336000)

“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社会新闻采写更是如此。因为,记者不分线,大多时候找到线索就要上,时间紧迫,没有过多时间思考和应对。这不仅需要过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采访前和采访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充分准备 做到有的放矢

只有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个性、经历,才能根据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熟识采访对象的情况,在采访中能博得采访对象的好感,从而拉近彼此距离,增加采访的成功率。因此,积极充分地做好采访前的资料收集与其它采访准备工作,是一次成功采访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重要的采访技巧之一。

在进行采访准备的同时,还要根据收集的采访对象的资料,熟悉采访对象。也就是要正确判断采访对象的身份、知识水平、生活背景等。白描出采访对象的人物轮廓,提早接触采访对象,便于采访时选用恰当的采访方式,使采访取得成功。

角色认同 营造和谐气氛

良好的采访环境可以提供给记者与采访对象一个好的沟通氛围。采访环境的良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人际沟通能力。这就要求记者采用合适的方式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

首先,把握采访对象心理。莫说不合时宜的话,不做让人反感的事。很多记者在采访时,不顾受访对象的心情与感受,一见面便把想好的一大堆问题一古脑儿端出,搞得采访对象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造成冷场,甚至使对方大发雷霆,采访因而失败。好事我们为之开心,坏事我们为之难过,拉近彼此的距离,顺利完成采访。以采访对象的情绪为切入点,采访才能事半功倍。

其次,要认真倾听。在采访工作中,记者应客观面对事实,真实反映事实,切忌居高临下,更不能质问或呵斥。要从理解对方的角度选择提问的内容与方式,让其心甘情愿地配合采访,与你说实话、说真话。同时,不要把自己摆进去,让采访对象牵着走。要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让他们淋漓尽致地把话说完,自己按需取舍。

其三,要有钻劲和韧劲。在采访时,常常会遇到被采访对象冷落的局面,处于窘迫难堪的境况。这时要沉住气,有耐心,不怕丢面子,要想办法让他们开口。人心都是肉长的,“伸手不打笑脸人”。如果我们能以情动人,将心比心,换着法子“讨好”人家,怎么会采访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呢?

巧妙提问 心中自有取舍

在社会新闻的采访中,记者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因此,和采访对象交谈时要抓住主体,必须做到提问击中要害,并注意从其言谈中挖掘思想,提炼有深度的报道主题和恰当的角度。同时,在采访中要善于变换提问方式。在发问时,要多多揣摩对方的思想、情绪、顾虑等,要耐心说服和等待,巧妙引导、消除采访对象的思想顾虑。此外,还要注意提问的逻辑性。所提问题要给采访对象充分的发挥空间,但又不能偏离主题。提问要根据采访目标设计。再者,提问要力求简洁明确,让采访对象迅速理解问题的意思,并迅速作出反应,提供给记者所需要的有关新闻事实的信息,明确而不转弯抹角。除了常规采访程序的技巧外,选择采访角度也是记者采访的重要技巧。采访主要是为了了解事实,但是记者不可能、也没必要了解所有的事实,必须在其中有目的地进行选择。

总之,采访既是一种工作需要,更是一种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那么这种沟通必然会比较顺利,任务完成也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猜你喜欢
宜春日报社浅谈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四月轻语
为诗浅谈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新春走基层”研讨会嘉宾分享
宜春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