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掌骨骨折48例中的应用

2015-06-07 05:5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掌骨患肢关节

高 芳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康复护理在掌骨骨折48例中的应用

高 芳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目的:观察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掌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患者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并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掌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随访3~6个月,患者的手指间关节以及手掌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9.5%,对照组患者指间关节及手掌关节评价优良率为7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掌骨功能更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掌骨骨折;康复护理;内固定术

手掌骨折多由于直接暴力如打击或者挤压伤所致,一般分为单一或者多个掌骨骨折,骨折类型一般以横断和粉碎较为常见[1]。对于掌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石膏托固定法和克氏针内固定法,但该种方法不能有效的维持骨折部位,给患者带来很多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功能锻炼。为不影响患者掌骨功能锻炼,笔者对收治的96例掌骨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不影响患者术后患肢的活动,同时配合康复护理,使患者的掌骨功能较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96例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1.5±5.4)岁;左手42例,右手54例;患者受伤原因:挤压骨折34例,打击伤21例,砸碰伤30例,刀割伤6例,绞伤5例;患者的骨折均为新鲜骨折,其中67例为开放性骨折,29例闭合性骨折;患者入院进行病理检查,其中第1掌骨骨折24个,第2掌骨骨折27个,第3掌骨骨折31个,第4掌骨骨折14个,第5掌骨骨折19个,其中近节指骨骨折32个,中节指骨骨折44个,远节指骨骨折39个。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原因以及部位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在患者的臂丛麻醉气囊止血带下采用内固定手术,手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即常规检查、术后指导、炎症处理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具体的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2.1 体位护理 患者在手术后,应该将患肢抬高,通常采用自制的吊带固定,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使得患者的回流速度加快,减少患肢水肿现象的发生。

1.2.2 疼痛护理 在患者手术后,随着麻醉作用的消失,患者的患肢将会面临巨大的疼痛,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解释疼痛是手术后必然的生理病理现象[2]。由于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使患者更容易放弃患肢功能的锻炼,从而影响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给予患者服用一定剂量的止痛药,鼓励患者主动按照正确的功能恢复锻炼方法进行锻炼,达到康复的目的。

1.2.3 术后功能锻炼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基本病情恢复情况,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的康复功能锻炼,如指导患者前臂以及手部肌肉的屈伸练习,使患者能够慢慢进行握拳,逐渐恢复指尖的各部分功能,同时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皮温、血运、运动以及感觉情况。由于术后功能锻炼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内固定手术为患者的康复功能恢复锻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护理人员在这个时期,要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在患者水肿消除后,在患者疼痛忍耐范围内进行最大程度的锻炼,并采取手功能锻炼仪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掌骨功能的恢复。

1.2.4 理疗护理 给予患者采取红外线热疗灯进行理疗,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手循环情况,在患者术后第二日进行理疗,每日2~3次。每次20~30min,在使用红外线热疗灯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手的温度进行距离的调整,一般灯头距离患手35~45cm,避免患手被高温烧伤。

1.3 功能评价 根据有关文献必定[3]:优:患手掌骨所累及的手指屈伸功能范围达到正常屈伸范围;良:达到正常屈伸范围的3~4级,关节活动度达到原有的40%;可:达到正常屈伸范围的2~3级,关节活动度达到原有的30%;差:低于正常屈伸范围0~1级,小于原有关节活动度的3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随访3~6个月,患者的手指间关节以及手掌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9.5%,对照组患者指间关节及手掌关节评价优良率为7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指间关节及手掌关节功能评价对比 [例 (%)]

2 讨论

掌骨骨折治疗的重点在于骨折复位后的康复功能锻炼,传统的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固定技术的落后,固定材料对患者术后的康复锻炼具有极大的影响[4]。因此,患者在治疗后收到的手术效果不理想,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采用纯钛金属板对掌骨骨折处进行内固定术,能够使骨折手术后取得坚固的稳定性,不影响患者的活动锻炼,同时配合术后康复护理,加强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能够使患者的手指运动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由于手部的运动功能比较复杂,因此,术后的有效锻炼能够有效减少骨折部位组织的粘连,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以及手部肌肉的力量,能有效地缩短了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少了患者术后因固定不牢固导致的并发症。综上,在掌骨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手术中配合康复护理,使患者在术后能够获得有效地康复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熊春梅,田华卫.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康复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04(08):634-635.

[2]曹彦花,任永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11(15):741-742.

[3]闫玉明,张伟平,廖勇,等.指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骨伤,2011,03(25):890-891.

[4]梁伟.指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J].北方药学,2014,10(01):421-422.

R473.6

A

1007-8517(2015)20-0110-02

2015.07.02)

猜你喜欢
掌骨患肢关节
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