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与亲子关系

2015-06-10 16:38
女性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熊孩子豆豆任性

孩子越来越顽皮怎么办?

任性的“熊孩子”让家长一肚子苦水,颇为无奈,究竟该拿孩子怎么办?

这孩子如此“熊”是不是缺少家教?(杨女士 28岁 山东)

一次母亲生病住院,我去陪床。同病房的病友是位年轻的母亲,她的女儿常常来医院看她。那是一个长相挺可爱的小姑娘,5岁多一点,好动且调皮,来了就闲不住,在病房里闹腾,东翻西翻,把同一屋子三个病人的床边柜翻个底朝天。她看见好玩的,就拿起来玩一玩;看见好吃的,就直接放到嘴巴里,一点都不客气。不喜欢吃的或者吃不了的,直接扔地上,然后再去其它病友的柜子里翻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小孩不经允许就私自打开柜子拿走东西,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于是当她第二次将手伸进母亲的床边柜里翻东西的时候,我伸手轻轻地按住了柜门,柔声对她讲:“小妹妹,你想要什么,可以先问一问阿姨,阿姨拿给你。”可惜这小姑娘好像听不懂我的话,只是用一双大眼睛直直地瞪着我,握着柜子把手的那只小手,还是坚持着不肯放开。

“过来过来,奶奶这里有桔子。”见我说话有些冲,我母亲怕场面尴尬,忙打起圆场来。而刚才一直没出声的小姑娘的妈妈看着坐在别人床上剥桔子吃的女儿,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她红着脸自嘲地说:“哎呀,这孩子,全都被她爷爷奶奶惯坏了!一点规矩都不懂,我都拿她没办法!”

至今回想起来,我还是可以感受到那个母亲在当时那一丝薄如春雾般的尴尬。她对宝贝女儿隔靴搔痒般的责备,无原则的疼爱和放纵,以致她有些看不清现实、分不清人我之间的正常边界了。

家长如是说

家长都希望孩子懂事聪明听话,长大后做个有为的好青年,但事与愿违,自家孩子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熊孩子”,家长们也有颇多的无奈和辛酸。

女儿被婆婆惯出了“公主病”(豆豆妈妈 32岁 湖北)

因为我和老公工作忙,我女儿豆豆从小到大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婆婆说,女孩得富养,这样才能培养高贵的气质,她要把豆豆养成一个小公主。在生活中,婆婆对豆豆处处娇惯,事事顺从,要什么满足什么,对她的无理取闹也百般迁就,天长日久,豆豆染上了一身“公主病”。有次我带她去朋友家做客,一见到朋友家的小孩,她便奚落人家土,嫌人家口臭,还将卫生湿巾塞到人家小姑娘嘴里,说是要给人消毒,弄得小姑娘哇哇大哭。虽然朋友当下没说什么,但我能看得出她的不悦。

吃饭的时候,豆豆说要上卫生间,我带她进去,她嫌人家卫生间有味,死活不去方便,结果尿到了裤子里。见此情景,朋友忙拿出自家女儿的裤子,让她换,但她又嫌人家的裤子不卫生,有细菌,哭闹着要回家。没办法,我只得带着她尴尬地离开。之后,我那朋友再也没联系过我,我想可能是女儿的表现让她介意了吧,以为我们看不起她,其实这真的不是我们教的。

瞅着一身“公主病”的女儿,我真的拿她没办法,我现在在考虑,要不要放弃工作,亲自带女儿,女儿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这一身的毛病不纠正该怎么办?

孩子太任性如何是好?(阳阳爸爸 30岁 江苏)

儿子才上幼儿园,却见到什么都想要。带他去别人家做客,不经别人许可,他把别人家小孩的玩具拿来就玩,甚至走的时候也抱着不撒手。对他说那是别人的东西,让他还给别人,但他还是任性地要拿走。就算家里已经拥有一模一样的玩具,儿子依然会认为小伙伴的东西更好。他的任性让我尴尬,喝止不听,我便动了手。这样的场景有很多,每次我都在儿子的哭声中带着他落荒而逃。

我承认孩子任性是我惯的,一直以来我都想帮他纠正这任性的毛病,但总是不得其法。道理也讲过了,教训也试过了,儿子还是老模样,有如此熊孩子,真是无奈。也许他大了懂点事会好点?

怎么重新建立起家长的威信?

“熊孩子”的“熊”在让网友们深恶痛绝的同时,也让家长们倍感无奈。那么,要是孩子“熊”起来怎么重新树立家长的威信呢?我先来说一个故事吧。有位中国父亲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一外国朋友玛丽家,让她帮忙照顾一段时间。孩子到玛丽的家里,玛丽当即对这孩子说:“我只是你爸爸的朋友,我不欠你的。你来了就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指望我帮你。”接着,她给孩子立了很多条规矩,让孩子学着管理自己。

面对如此待遇,这个在国内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孩子一下子蒙了,但身在异国他乡,无奈之下他只得学着自己管理自己。当这个孩子回国后,他的父母惊喜地发现,原先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什么都会做了,而且还学会了照顾人。这对父母瞬间对玛丽的教育方法佩服得五体投地。

看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熊孩子”并非无药可救?其实只要找对方法,再“熊”的孩子也是有办法管理的。且看网友们如何支招对付“熊孩子”吧:

1.“以熊制熊”,当“熊孩子”因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无理取闹时,家长要果断说不。很多父母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选择无原则的迁就。迁就孩子的次数多了,孩子会认为“会闹的孩子有奶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事情刚露出萌芽时就果断说“不”。当家长拒绝孩子的次数多了,孩子在失望之下明白哭闹左右不了家长的决定,便不再因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而无理取闹。

2.孩子喜欢骂人、打人,淘气顽皮。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适当地惩罚下孩子,或让孩子面壁思过,或剥夺他看动画片权利,或者拿走他心爱的玩具以示惩罚。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当然家长可以以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改正错误。

3.当孩子乱要东西时,除了不该向孩子妥协,不妨让孩子学会等待。比如,采用“条件交换”:忙完手头的事情就买给你、完成家务就买给你、乖乖表现一个星期就买给你……诸如此类,让孩子在等待中养成耐性,明白不是靠“闹”就能得到东西,孩子身上的任性的毛病也就改得差不多了。当然,前提是父母要言而有信,不能让孩子失望。

和孩子相处是否有标准的“成功模式”

有人认为,因为放纵管教而造成的“熊孩子”在网上和身边出没,是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因而也引发了很多人对亲子关系与孩子成才之间的思考。有人在网上抛出了这样的3个问题:1.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一定是管教和被管教吗?2.亲子之间是否有一种可称为“标准”的相处模式?3.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错综复杂的亲子关系?

这篇帖子很快被热议,针对帖子里提出的问题,网友们众说纷纭。有人说: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最好的他(或者她)自己,这样的亲子关系就成功了。首先,成为一个好人;再者,成为一个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好人;

有人说:成才有没有标准?每个人都不一样,用一把尺去量各有特点的人,似乎不太合适。即使是他人眼中的“熊孩子”,是不是也有别人不具备的闪光点?

而这世界本就需要各式各样的人,自然也有各式各样的家庭关系,也因为家长的个性关系而形成千姿百态相处模式。

人与人之间,即使是家庭成员之间也显示出了一种新的关系,这种前所未有的关系是过去数千年来的傳统中国社会中不曾有的。而随着我们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越来越畅达方便,我们也得以了解到许多不同文化下的家庭关系,这样的家庭关系给我们带来的冲击无异于推倒重来。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家庭关系呢?

猜你喜欢
熊孩子豆豆任性
自由自在的豆豆
千万别任性
豆豆过夏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任性者的搞笑
戴上就任性
有才任性党
我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