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纵横谈

2015-06-10 16:38梁巧娜
女性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亲代大家庭子代

梁巧娜

《南国今报》近期有一则报道:柳州一男子在大街上因琐事责骂妻子,深感委屈的妻子痛哭失声,身边年幼的女儿也随之哭起来。男子认为妻子把孩子吓着了,怒不可遏地逼迫妻子向孩子下跪,磕头认错。在路人围观之下,年轻的母亲跪在路边磕头,直磕到头破血流。深感不平的路人愤而报警。处理过诸多家庭纠纷的警察到场后也感到匪夷所思。“上跪天地下跪父母,天经地义。母亲跪孩子,算什么事?”路人纷纷指责男子伦理倒错。最终,警察将该事件归为“家庭暴力”,将男子带回派出所批评教育。

这则报道引发了人们热议,一时间国内多家报纸转载,众多知名网站亦将其放在社会新闻的头条,跟贴议论的网友众多。以谴责男子为主,也有批评其妻软弱的。

将该男子的行为归入家暴范畴并无不当,但“母亲跪孩子”这种情况却极其鲜见,这也是这则新闻引人关注的主要原因。其中令路人不平、警察不解和大家难以接受的“母亲跪孩子”这个亲子伦理错位问题,则提示了当下中国社会亲子关系混乱的现实存在。亲子关系和家庭伦理与社会稳定和谐关联密切。相比起传统社会中稳定的亲子关系而言,现代亲子关系的矛盾和冲突更显突出,我们有必要来梳理一下从传统到现代亲子关系演变的由来。

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将家庭结构分为4种类型,即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残缺家庭。核心家庭通常是指由一对夫妻与未婚子女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则指子女结婚后仍与父母住在一起,形成几代人共处的大家庭,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大都是由多个核心家庭组成的主干家庭,即我们通常说的“大家庭”。

中国家庭伦理规范的形成主要就是源于这种大家庭的结构模式,这种被新中国定性为“封建”的中国传统社会历史绵延数千年,家庭结构可谓是一直处于“超稳定”状态之中。由于大家庭由几代人共同组成,家庭成员众多,不仅存在亲代养育和子代反哺的关系,更有着复杂的财产继承关系。为维系三代甚至四代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谐有序,同时也为保障亲代与子代之间彼此的利益格局,传统社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将法律、道德、家规族训和风俗习惯等诸多社会力量联合起来,建成了起一套完整的亲子关系模式。

这种亲子关系以强化亲辈的权威性和子辈的服从性为主,用律法来明确长尊幼卑的代际秩序,用道德来倡导孝顺思想,用家规族训和风俗习惯来强化尊老养老并祭祀祖先的行为。全社会都不断向子代灌输感恩思想,树立家长权威,鼓励反哺行为,表彰孝道,惩治忤逆。从而形成一整套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强大约束力的亲子关系模式—亲代的养育是无上恩德,因而子代对亲代的孝顺和赡养是无条件的,不得以长辈的德行和财产作为孝敬的基础”—这是传统社会早已达成的共识,这种共识数千年来代代相传,至今影响尚在。

然而随着近代国门洞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的亲子关系在转型过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陷入了矛盾与混乱之中。传统亲子观念和现代亲子观念彼此纠缠甚至矛盾,形成了一种特别复杂的乱象。

第一次对中国传统亲子关系进行猛烈冲击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的非常时期,众多知识分子期望通过改造国民性来达到改造民族国家的目的。他们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视为“封建糟粕”。长尊幼卑的亲子关系更是被视为阻碍青年一代发展乃至于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批判并颠覆这种尊卑关系,代之以平等的亲子关系,成为新文化运动启蒙大众的目标之一。“五四”时期的青年人多以背叛“封建大家庭”为荣,视反抗家长意志为追求进步的表现。大家庭的解体和传统伦理的崩溃被当成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媒体和文艺作品刻意将亲代长辈塑造成摧残迫害子代的封建家长,鼓励子代对亲代的反抗,从思想意识上瓦解和动摇传统亲子关系,致使传统的家庭伦理和亲子关系从动摇到渐渐走向衰落。

第二次对传统亲子关系进行猛烈冲击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强力推行强化集体经济和劳动社会化的方针政策,依附传统家庭关系存在的经济模式被改变后,传统家庭关系自然瓦解。旧式大家庭纷纷走向解体,传统的家规族训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完全丧失了约束家族成员维持传统亲子关系的作用。随着社会制度变迁,各项运动的进行,新政策法规的确立,长尊幼卑的传统亲子关系被强调平等的亲子关系渐渐取代了。虽然“尊老爱幼”仍被当成美德来肯定,但已失去了实际的约束力。革命情谊取代了血缘关系。传统亲子关系和家庭伦理基本处在崩溃状态。

第三次巨大的冲击则来自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政策在中国推行至今已长达30余年,形成了当下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单一化和小型化的现实。当下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基本是核心型的,城镇大都是一对夫妇跟未婚的独生子女构成一个小家庭。农村家庭中一对夫妇生育的孩子也日渐减少。亲代与子代在人数上全面呈现出倒三角状。在现代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父子(女)关系和母子(女)关系这三方构成了家庭的三个支撑点,而三个支撑点中,有两点是靠子代业维系的,可见子代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何其重要。

以往的家庭关系中,家庭的核心支撑点应该是夫妻关系,而现在却由于子代数量递减而转向由子女来支撑,这就导致了家庭重心向子代倾斜的现象。也就出现了子代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对父母起支配作用的现实存在。于是小家庭中父母围着“小皇帝”或“小公主”团团转的现象就构成了当下中国常见的家庭景观。传统的“长尊幼卑”转为当下普遍存在“幼尊长卑”,子代的地位和需求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所在,也就出现了不少子代侵害亲代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现实存在往往对思想意识起决定性的作用,尽管不少人对当代中国亲子关系的现状有诸多不解乃至不满,但仅此是不足于改变现状的。或许,“母亲跪孩子”这样的现象只折射出当代亲子关系现象的冰山一角。我们需要直面现实,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構建起真正源于尊重基础之上的平等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由家庭和谐进而达到推进社会和谐的目的。这是个大命题,必然由全体社会成员来共同参与,且决非朝夕之力即能达成。

猜你喜欢
亲代大家庭子代
乡土社会中家庭权力的转移
中队大家庭掠影
“望子成龙”不如“望己成龙”
大家庭文摘
大家庭文摘
大家庭文摘
火力楠优树子代测定与早期选择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
杉木全同胞子代遗传测定与优良种质选择
火力楠子代遗传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