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改革中学语文教学

2015-06-11 23:18何学兵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学教育语文教学改革

何学兵

摘 要:改革之风吹向全国各地,并且到现在热度也并没有减下去,足以说明改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而中学教学又是语文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因此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起来。分析语文教学实例,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来探讨如何改革中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中学教育;改革;语文教学

一、了解中学语文教育的性质与目标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俨然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然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就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还有就是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小学的语文教育相当于给学生灌入一种思想,是打基础的阶段,而中学阶段的语文就要深化到理解和创造的程度。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性,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语文改革的要求规定目标有以下几点:(1)传授知识。老师的作用之一就是传授,中学的学习不单单是小学对拼音和识字的要求,还要求能够顺畅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知识的能力也要有一定的提升。(2)培养能力。数学等其他逻辑性的学科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语文等人文性的学科也可以培养我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经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之后,学生要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拥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学会用多种阅读方式来理解、分析经典文学,得出自己的见解。(3)发展智力。中学是一个心智和神智逐渐发展成熟的阶段,语文课堂也充斥着思维因子,思绪的火花也在不断碰撞着,我们会思考鲁迅在写《孔乙己》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会揣摩沈从文创作《边城》时的复杂心理,这都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心智。

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1)高举改革旗号,但是“实至名未归”。改革的风吹向了全国各地,不少地方为了跟风实践,就草率地做一些改革方案跟随大军的队伍,但是实际上却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反而让整个教学系统看起来更加混乱,老师和学生也都模模糊糊,不知道该怎么办。(2)课堂依旧单向传输,师生缺乏沟通。大多数教师依旧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当老师自认为讲解分析很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3)传统教育形式下的教学评价是一座大山,难以移动。众所周知,学校的考试机制和社会优胜劣汰的原则不一样,甚至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在学校中,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课程的成绩上,课程成绩好,就是优秀生,身上就充满了光环,德智体美样样发展。但是事实上社会上并不再需要这样的人了,因此就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在脱离了考试机制后感到没有信心,在走向社会后没有办法给自己准确定位。

三、明确改革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环境,知识的掌握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议题,语文课程作为义务教育最基础也最持久的课程,改革的进程必须进行,这也是形势所趋。所以,在如今时代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从战略发展的眼光来看,进行教育改革是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都身处这个大时代的环境下,接受的事物都很新鲜,学生更是有着新鲜的思维和想法,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就比较强,所以,如果课堂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就会被学生所嫌弃,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就不会集中。众所周知,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渐渐地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要真是到了那一步的话,我们再去挽回就来不及了。

四、研究进行教育改革的方法

(1)以兴趣为主,利用多种手段让课堂变得有趣。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吸引大家的注意。语文有着庞大的体系,以語文为中心可以延伸拓展很多跨学科的知识。要进行教育改革,就要先让学生觉得课堂有意思,这样才能使他们专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网上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这些都有助于增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尽量做到求新求奇。(2)多注重课外语文的积累与记忆。语文学习无外乎积累与记忆,但不单单是指课内的内容,语文是一个多彩的富有魅力的世界,可是有些老师过于注重教学目标和成绩而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让学生在课外多做一些积累与记忆。

语文,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文学。文化需要传承,文学需要赏析。它的存在为大千世界添了一笔色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它,传承它。而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则是中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段发明.课本革命与革命课本[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中学教育语文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