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5-06-11 22:21朱柴林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开放课堂专业素养信息技术

朱柴林

摘 要: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标准的不断进步,各地区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新的局势下,创建信息技术的教学课程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务必要重视的问题。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创建开放性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理论结合实际,从而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更大进步。

关键词:信息技术;专业素养;开放课堂

目前,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在农村中学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新局势下,“理想课堂”和“和谐课堂”的构建是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对这个话题谈些浅薄看法。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素养

教师是创造“理想”“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的关键,学识和修养以及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理解是教师的魅力来源。调查显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理想以及和谐的定义是这样回答的:喜欢那些技术高超、语言幽默、讲课有趣、有超强的教学能力、最好是一位良师益友的等等。讨厌那些总是批评学生、埋怨学生、自身却没有很好的教学能力的教师。教师是一个需要与学生、家长打交道的职业,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是与教师这个职业最基本的要求。没有哪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重视,特别是那些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更想得到教师的抚慰与关心。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最重要的是不斷地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新的知识,时时刻刻关注科学信息的发展动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质,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求知者,这样才会与时代的步伐保持一致,才能有机会打造出理想、和谐的课堂。

二、构建开放课堂,营造自主氛围

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碰撞、情感交融的地方是课堂,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地方。信息技术课堂营造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空间。我在做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反映:“我们需要的是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和谐的课堂,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对和谐信息技术课堂的理想建构,教师必须关注生命的成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愉快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有关的理论知识上,教师往往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使学生难以理解、不知所措。例如,在讲述计算机系统的时候,软件和硬件和电脑机箱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打开电脑,告诉学生主机是什么、外围是什么、硬件是什么。然后将这些零件组装,打开电源,然后学生发现计算机有了硬件还不工作,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告诉学生,软件和硬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又对电脑有着什么样的作用,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又易懂,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社会,想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信息知识,把握更多的操作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努力创造理想、和谐的教学课堂,并创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的关系,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让教学过程变得通俗易懂。

参考文献:

[1]左昌伦.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14(6).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开放课堂专业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