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五要”

2015-06-13 21:33潘福平
江西教育C 2015年5期
关键词:五要选材命题

潘福平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如何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亲自感受的或亲自经历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要点入手:

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较小喜欢玩耍,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文就是把事情的经过自由表达,真正做到“我口说我想,我手写我口”。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去想,然后把游戏的经过写出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把心爱的玩具、喜欢的小动物、经历的难忘事情、喜欢的同学或老师、读书后的体会等写进作文中,还可对学过的文章进行续写、补写、缩写、扩写等。同时,开放命题激发兴趣,教材命题、教师命题和学生自由命题结合。这样,学生就不会为找不到“为炊之米”而东拼西凑,胡编乱造,而是变得有话可写,在写作过程中渐入佳境,趣味盎然。

二、要循序渐进地由说到写

不少学生都想写好作文,可提起笔时,却不知道如何写。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写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事事都需要听和说。学生喜欢听故事,爱说精彩电视、电影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把握各种时机,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听、说练习的条件和机会。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学生接触了新鲜的事物,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致,让他们先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讲给大家听,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得当的纠正,然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写作。

三、要追求作文布置的趣味性和层次性

创设氛围,写真实感受的文章,或根据学生的内心感受,或抓住身边的偶发事件,或让学生走向社会、参与活动,教师都可随机引导打开学生的选材门径。活用教材,写想象作文,既然教材是引子,我们就要借助这个引子“钓大鱼”。续写、扩写、仿写、改写,跟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学生何乐而不为?从低段起步,写简短日记,语文是一个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的整体,单靠某个阶段,某位教师的“拼搏进取”无法提高质量。如果低段未说过完整的话,也没有写完整句的训练,中高段又谈何指导写作。相互联系的年段界限要彻底打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要提高作文的取材能力

加强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丰富底蕴,积累创造作文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课外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相辅相成,它能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延伸课外,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好读书笔记。要在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语言的良好环境。通过日积月累,学生写作就有知识素材可写。

围绕中心,精选素材。学生脑子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到作文时,还有一个选择素材的问题。怎样进行选材呢?应当让学生明白选材的目的是什么。选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所以,围绕主题选择材料是最根本的依据。小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差,他们往往不考虑材料和主题的关系如何,喜欢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事与愿违,弄巧成拙。培养和提高选材能力,要经常在班上开展选材练习。确定一个主题,列出多种事例,让学生讨论这些材料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不写。这样,同学们精心选材的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五、要在互评中合作互动

在学生作文完成之后,应组织学生评议,在互评中修改,在互评中提高,在互评中创新。在互评活动中,把由教师“批改”变为学生自己“评、议、改”,让学生充当“老师”角色,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具体做法是:一是学生自我评价,自评自改,学生边读边改;二是同桌互读互改,在自改的基础上,请同桌同学帮助修改;三是小组合作修改,各小组合作评议。学生通过互评,知道自己的作文中存在的优缺点,也进一步约束了自己的作文行为,他们就会非常小心翼翼地进行选材和写作,再进一步修改,逐步规范自己的写作行为。学生互评的主要内容有:一看有没有多余的字、词、句、段,二看有没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三看语句是否通顺和有没有病句或是词语不当的毛病,四看有没有错别字或用错标点符号。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良村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猜你喜欢
五要选材命题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五要”
“五要”家长才有好的家庭教育
高中物理“主问题”设计研究
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水平的“五要”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