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破产退出的财务利益冲突及其协调

2015-06-13 12:01栾甫贵
会计之友 2015年11期

栾甫贵

【摘 要】 随着我国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企业的市场化退出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及难题之一。企业破产退出作为市场化退出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是否破产退出、如何监管破产退出等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影响甚至决定这些问题的重要因素在于破产退出的财务利益冲突及其协调。文章从企业破产退出的背景入手,主要分析总结了企业破产退出财务利益冲突的特征,分别探讨了企业破产退出界定与退出过程的财务利益冲突及其协调重心。文章拓展了财务利益冲突的研究视野,提出了企业破产退出财务利益冲突的含义、内容、特点及其协调策略。

【关键词】 破产退出; 财务利益; 财务利益冲突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1-0002-08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1993年我国发布的《公司法》中已经初步建立了上市公司破产退市制度,2001年中国证监会出台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和2012年修订实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均规定了公司被法院宣告破产的退出情形,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10月15日发布、同年11月16日实施的《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中将上市公司被法院宣告破产作为强制退市的情形之一,破产退出构成了企业市场化退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时至今日,仍鲜有上市公司破产退市,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充分、规范的市场化退出机制。

上市公司S*ST星美因为连续多年资不抵债,达到破产界限,于2008年4月22日经法院裁定批准破产重整计划,被免于破产清算,同年年末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但两年后的2010年末,其净资产仍为-1 501万元,资产负债率竟高达1 654.53%,位居两市资产负债率榜首,直到2013年3月,该公司仍认为“努力实现生存保‘壳是2013年的基本任务”(李小兵,2013)。如此一些早就无法挽救的“烂苹果”为何还赖在市场里吸食稀缺的营养?为何该退市而不退市?为何不能采取破产退出的方式退市?另一方面,即使已经破产退出,但在退出过程中为何营私舞弊事件屡屡发生?为何执法犯法?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在担任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贪污湛江中美化工公司破产财产拍卖收入120万元(朱燕,2010)。这其中究竟存在哪些财务利益冲突?与其他市场化退出方式比较,破产退出的财务利益冲突有何特殊性?在破产退出的界定以及破产退出过程中存在哪些财务利益冲突以及如何协调相关财务利益冲突?

本文的财务利益冲突是指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由于经济利益分配失衡而产生的矛盾。破产退出包括破产退出的界定与破产退出的实施两个阶段,前者是指进入破产界限的债务人企业选择破产重整、破产和解或破产清算的判定,后者是指对进入破产清算的企业实施破产清算的过程(以下称破产退出过程)。由于这两个阶段的利益相关者大不相同,其财务利益冲突的环境、内容、方式、后果等也各具千秋,如何认识、识别、把握和协调从破产退出界定到破产退出终结全过程的财务利益冲突,以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维护破产法的尊严、维护社会的稳定,既是理论问题,更是现实问题。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及其成果

1.研究了企业市场化退出因素与退出后的影响。分析了公司规模(Treasury,1998)、公司治理制度(Peter Hostak et al.,2006)、公司上市成本(Nicholas Lew and Ian M Ramsay,2006)、投资者保护力度(Jonathan Witmer,2006)等影响公司退市的因素,总结了上市公司退市对股价(Paul Clyde,Paul Schultz and Mir Zaman,1997)、成交量以及资源配置功能(Jeffrey H. Harris,2006)等的影响。

2.研究了企业破产退出界定的财务评价方法。提出了破产重整与破产清算的现金流量测试、资产负债表测试、替代性测试等方法(Flood J.,1995),破产重整后的公司是否真的成功方法(Rattanaruengyot,Thongchai,2007)及破产效率(Erkki K. Laitinen,2011)等。

3.研究了破产重整与破产清算选择的因素。认为除了公司净值外,公司的成熟情况、债权的结构和资产的结构都是影响破产公司决策的重要因素(White,2002);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影响到破产重整与破产清算的衡量(Rajeev Singhal,Yun(Ellen)Zhu,2013),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也影响了企业清算还是重组的决策(Mar■a-del-Mar Camacho-Mi?觡ano,2014)。

(二)国内研究及其成果

1.研究了企业市场化退出的制度安排。提出了国有企业市场化退出的支撑条件(简兆权、马琦,2009),比较了境内外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差异(高娟,2011),探讨了ST板块上市公司退市制度风险的识别与度量(彭书会,2012)、上市公司强制退市与自愿退市的制度特征(翟浩,2012)、我国企业市场退出机制的缺陷及完善对策(谢静,2008;李想,2012;周玮,2011;李佳,2013)等。

2.研究了企业破产退出界定的财务评价方法。分析了上市公司破产选择行为及其效应(杨秋波,2008)、企业破产与重整的衡量理论及方法(何旭强,2006;梁鸿飞,2007;张立群,2010;李佳,2010)等。

3.研究了企业破产退出过程的监控制度。提出了企业破产清算监督机制的完善(罗涛,2004)、国企破产操作过程与政府责任(王力新,2009)、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理论框架、风险与对策(闫佳佳,2012;袁帅,2012;王欣然,2012)、财务识别与预警模型在企业破产治理中的应用(佘明英,2012)、破产清算重要事项处理(郭俊峰、王会昌,201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