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工程的“特色”效应

2015-06-16 22:33张格臣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6期
关键词:示范村示范点知青

张格臣

走进逊克,沿黑龙江右岸前行,有10个村子如镶嵌在百里龙江岸边的红色玛瑙,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构筑起一道亮丽的“沿江党建示范服务带”。

2011年10月,为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领军地位,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逊克县委在全县选取了10个班子凝聚力强、区位优势明显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加强班子建设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激发本地经济活力;着力打造以“十村十型,一村一品”为特色的“沿江党建示范服务带”,在规范农业合作社建设、加强民主科学管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创新示范,从而形成以先进基层党组织引领、促进高纬度寒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三位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

位于奇克镇山河村村头的“山河知青会馆”,展示着这个“知青引领型”村的与众不同。

山河村知青资源丰富。2010年9月,利用当年知青重返“第二故乡”的机会,逊克县委在征得村民同意后,向曾在该村生活、战斗过的知青发出邀请,希望与他们一同探索山河村发展的新路径,得到众多知青的积极响应。2011年11月6日,在履行相关手续和程序后,上海知青徐桔桔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她首先对村里的种植和收成情况进行“摸底”。徐桔桔发现,分散的传统种植方式严重影响了村民增产增收的步伐。于是,她在村民大会上提出成立农业种植合作社的想法。习惯靠老方法种地的农民对合作社心里没底,徐桔桔便挨家挨户做动员解释工作。源于对这位老知青的信任,村民们将土地“交”了出来。接下来,徐桔桔会同农业专家选良种、调结构,在山河村展开了一幅现代农业画卷。2013年,山河村遭受60年未遇的旱情,但因为成立合作社后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合作社实现了每公顷土地纯收益6000元、人均增收2000元的新突破。2014年,入社农民每公顷土地的纯收益达1.2万元,“知青引领”的效果越来越明显。

除了积极利用丰富的知青资源,逊克县委在挖掘人脉资源上也动了不少脑筋。对于从本县走出去的能人——企业家、专家和名人等等,县委通过在示范村屯率先“引智”的方式,发挥能人在管理理念、经营方式、资金运作方面的优势,形成能人引领的龙头效应。“引智致富型”示范点团结村便是如此。

地处北纬49度的团结村,拥有大片寒地黑土,农林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品牌效应和营销渠道的缺失,这里出产的大豆、杂豆、富硒面粉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2011年9月,逊克县委邀请从团结村走出去的企业家田玉成回乡考察,探讨如何用现代管理理念、科学管理手段带领农民增收致富。2012年3月,田玉成注资成立了团结村现代农机合作社和“北纬49度”生态农业公司,实现产销一体,从而突破了该村农林产品销路不畅的困境。2014年,团结村入社村民人均分红万元以上,“北纬49度”生态农产品也陆续走进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12个大城市。

外力带动也让周边村屯感受到了“能人效应”:在新兴村,由知青主导的民俗旅游、木耳养殖方兴未艾;在千山村,寒地面粉和绿色野菜也随同“北纬49度”走出逊克;在新乡村,农业种植合作社在“能人引领型”示范点工农村的指导下成立……

“菜篮子”,是“班子带动型”示范点新丰村的独特标识。人均不到9亩耕地的资源劣势和距县城不到7.5公里的区位优势,让新丰村党支部把蔬菜种植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但是,由于经营分散,农户收益十分有限。因此,整合资源,打造新丰蔬菜的品牌优势,便成为村党支部的工作目标。2012年,在村党支部书记葛春香和村委会主任王艳彬的带动下,新丰蔬菜种植协会成立,蔬菜种植从分散转向集中,由14个种植大户组成的蔬菜种植协会抱着“要赔一起赔”的决心试水市场。由于“协会+大户”能有效发挥经验互补、风险共担、品牌突出、产销结合四大优势,加上逊克县委聘请的专家指导,入会村民当年人均增收3000元。2014年,蔬菜种植协会的农户户均收入3万元,蔬菜供应量占据了逊克县市场的半壁江山。如今,新丰村已从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村集体负债56万元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五星级示范村。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逊克县委通过在农业技术、惠农政策、农业信贷以及创业基金等方面的支持,大大增强了“党建服务示范带”内村干部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并将创新与创业的落脚点定位在“种得好、卖得好”上。

“产业创新型”示范点干岔子乡兴隆村的实践就是这六个字的写照。2012年,高纬度寒地水稻引入逊克县,水稻北扩给正急于调整种植结构的兴隆村带来一个发展机遇。村党支部“一班人”率先尝试种植水稻,并在县农技中心的协助下取得成功。此后两年,兴隆村不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引进高产优质品种,村民每公顷水稻收入可达2万多元。此外,村“两委”班子引导村民利用水稻秧苗“出棚”后闲置的大棚种植蔬菜、瓜果、食用菌,发展观光采摘,使“专职”育秧的大棚“身兼数职”“一棚多用”,产业链条在创新中不断延长。

再如“项目推动型”示范点车陆村,通过党员干部培育产业项目,牵头做大做强车陆品牌。三年来,车陆村打造了年产蜂蜜30万斤的丰产养蜂合作社,叫响了“车陆稻米”有机品牌,建成了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玉米烘干塔……

2014年,这三个示范村分别与黎明村、明星村和小公河村对接,实现村域经济发展经验、水稻种植技术、异地加盟合作社等创新成果的共享。

无论是农业合作社建设中的土地流转还是调整种植结构中的项目选择,抑或村务的日常管理,村民与党支部的相互信任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为了打造富有凝聚力、带动力和感召力的基层党组织,逊克县委为各“品型”示范村党支部干部安排了业务能力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干部能力测试等“课程”,取得良好效果。

在“服务管理型”示范点常胜村,村民与村党支部之间的信任在名为“常胜发布”的微信群中可见一斑。2013年春耕前,“常胜发布”发布第一条消息,公示了农业合作社拟采用的种子、化肥和县农技中心专家的指导意见等信息,并由村民最终决定采购品牌,实现合作社统一购买种子、化肥,统一整地,统一播种,农户分散管理、分散收获销售的“双向选择”。

两年多的时间里,常胜村党支部将“常胜发布”打造成针对流动党员、面向外出打工村民和村务公开的平台。透明的方式,务实的风格,让“常胜发布”架起了村民与村党支部互信的桥梁。如今,常胜村100%的农户加入到实行“双向选择”的农业合作社,常胜种植合作社也被打造成“省部级万亩旱作农业高产示范园区”。

干部互信也让“难点村”变成“示范村”。2011年以前,干岔子乡干岔子村是逊克县远近闻名的“难点村”,村集体负债严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干群关系紧张……逊克县委在了解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与能力强、口碑好的党员沟通,指导村民在2011年年底选出了新一届村“两委”。村干部们甫一上任,便将“民主管理”作为破解难题的着力点,事事与村民商量,让民主真正成为该村的特色。三年多的时间里,干岔子村完成了负债清理、供电线路改造、互联网入户等事关村集体发展和村民生活的“大事”,并成立了耕地面积达5万余亩的农业种植合作社,成为全县之最。而这一个个决策背后,都有村民议事的功劳。2013年,干岔子村成为“民主管理型”示范点,并荣膺“省级文明村”称号。

在“文明发展型”示范点车陆乡宏伟村,党支部之所以敢于上马烘干塔、建设化肥厂、兴建养牛场等高风险产业,使村集体经济焕发新活力,皆源于群众的信任;在“科技支撑型”示范点奇克镇高滩村,村党支部能够依托“逊克县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土地连片种植,也是源于群众的信任。在采访中,一位村民这样对记者说:“土地是我们的命,把‘命交给村里,我们放心。”

“示范村的区位和优势不能复制,但创业热情、项目发展和科学管理却可以通过示范效应来实现。”逊克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战友介绍,在“示范带”各村的带动下,全县已经成立农业合作社31个,打造绿色食品品牌6个,创建市级以上文明村39个。2014年年底,以示范村带动薄弱村的对接活动适时展开,推动着“强基工程”的提档升级。

猜你喜欢
示范村示范点知青
2022年山西将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示范点打造切忌堆“盆景”
陕西新评定20个旅游特色名镇3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上海完成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任务
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数字化”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命名并授牌的“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名单
宾县 党建示范点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把根留住
知青博物馆: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