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案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2015-06-16 18:52黄璞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案历史探究

黄璞

学案教学应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建构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在这里,过度“引导”和过分“自主”都是不可取的。有些老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常常置身事外,让学生随意地读书、交流、讨论、展示;而有些老师则由于对学生的不放心,在教学时往往把学生的“自主”变成了自己的“自主”,在不知不觉中走回到了“满堂灌”的老路。凡此种种,都不符合学案教学的原则和策略,其结果往往都会与我们进行学案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所以,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好一些基本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学案教学的真正价值。

其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布景设疑,激发课堂生机活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历史学科而言,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以及隐藏在历史事件之后的线索、规律、经验和启迪,这本身就是一个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只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他们创设历史情景,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体验和感悟历史。教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应该始终从学生出发,通过巧布情景,精心设疑,去煽动学生的激情,去引领学生的思维;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地交流、讨论、表达、展示中去享受学习的快乐,去获得成功的愉悦。这也是学案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设若,学生每堂课拿到手里的都是以历史知识点填空为主要内容的学案,那教室里所呈现出来的往往就会是“睡倒学生一片”的“壮观”景象。学案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解放和调动学生,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去感受、体验、理解,进而去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自主探究的“主人”,而非被迫学习的“奴隶”。

其二,转变教师角色定位,引导调控,保障教学高效有序。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宰者和主导者,而学案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教师应把自己转变成观看者,是学生表演的忠实观众;教师应把自己转变成参与者,参与学生探究和学习的过程,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在学案教学中,学生是主角,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个体或者集体的表演,课堂中有很多学生的自主探究、成果展示,或者是问题的讨论,教学场景始终处与流动变化之中。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有很强的现场调控能力和应急处理手段,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收放有度,调控自如。学案教学”中的“导”是引导,对于思维活跃、朝气蓬勃的学生来说,好的引导有如一束阳光,可以引领着他们进入五彩斑斓的知识天地,去领略学问的真谛,去采撷学习的硕果。学案的“导”离不开教师的技法。学案如剧本,课堂如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不仅是观众,还是导演,只有几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完成精彩的表演。

其三,重视学法引领作用,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案教学的核心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建构知识,所以,这里的“法”不仅是老师的教“法”,更是学生的学“法”。实施学案教学的关节点就在于要让学生懂“法”,使他们“会学”。在自主学习阶段,学案中应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如历史教学中的阅读教材、分析材料等),还应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甚至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应对之法。在合作探究之时,要探究什么问题,该如何探究以及怎样合作等,都应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至于质疑、释疑等各个环节和内容,都有不同的技巧和方法;而且,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层次,也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学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进行精心地谋划。

(作者单位:宜昌市三峡高中)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学案历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乡愁导学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历史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