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生命深处的提醒

2015-06-17 22:19陈永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训导功利性园丁

陈永萍

日常生活中常有关乎生命和灵魂的提醒:或惊心动魄,或当头棒喝,或柔风细雨。当伤感的心情碎片烦扰学生葱郁的年华,当学生无法独自“梳理”那些逻辑不通的事儿的脉络,适时适当的提醒,就像剥洋葱一般,剥一层,亮一层,直至亮晶晶的阳光触及学生内心的里层。虽然高峰体验会过去,灵感会消失,生命还会被日常生活所牵绊,但学生的生命从此一定有所不同。

没有人提醒你,你就可能在懵懂中;没有人提醒你,那种一孔之见、一时之见、一地之见,就会蔓延至心灵的深处,自以为是地把“丑陋”呈现给这个世界。

提醒和批评训导不一样,训导中含有指责。一个人面对指责,本能反应是防卫,就像刺猬竖起它们的刺。说教和训诫不但不能拉近心灵、增进了解,而且会把学生越推越远,令他们厌烦、疲倦甚至麻木,让学生成为“坐在教师对面的人”。

如果教师的每句话都暗藏着教育的目的,暗藏着功利性,总是试图要传递灌输点道理到学生耳朵里,这种谈话一定令人望而生畏。或许,当我们刻意地去进行道德说教时,当学生知道自己将要接受“教育”时,他们就会本能地在心里竖起一道屏障。说到底,训导是坚硬的、棱角分明的,而提醒应该是柔软的、温润的、灵活的。提醒是轻轻地叩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就像庞永力所说的:“心好像一扇厚重的城堡之门,没有外面的锁,只有里面的门,别人在外面怎么使劲地踹,不如里面自己轻轻一拨。”

进入学生心灵的方式,进入世界的方式,进入自然的方式,都与真正的提醒有关。

书本上的警句,影视中的经典对白,永远无法提醒你,因为你的生命不曾到达现场,因为你的灵魂不曾和它发生共振。真正的提醒与灵魂有关,真正的提醒一经入耳便转化为内心的山山水水。比如:“春天开过花就走了”(泰戈尔),“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两只坏苹果之间,没有什么选择。”(莎士比亚)……有些提醒可以使人“拎”出真实的自己,使人猛然发现自己的尴尬、浅薄和苍白。

恰到好处的提醒,就像火在冬天的燃烧,就像月亮映在湖底,让人从混沌中醒过来,拨开暗夜中的浓雾,让更多的阳光射进来。适时适宜的提醒,激活了我们体内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的心灵更加澄澈,得以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那些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花朵、光阴、漩涡和梦想。

从这个角度说,建构一个彼此交换的提醒体系,可以让我们既保持视听的敏锐、纤细和清澈,又不被积垢和淤塞所裹挟。我们需要经常抬起头来,看看自己,看看人群,看看丛林和月亮的影子,“与朋友交换蔚蓝和开阔”。而“经常抬起头来”需要提醒,需要你抛开一切功利性的想法,打开自己的心灵。

“用园丁来比喻老师,用花草来比喻学生,每个人都知道。可是,园丁这个词,真的合适教师这个职业吗?”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女生瑶瑶在作文中的疑问,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她随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更希望老师像导游,带领我们去观看各种美好的风景,开启我们幸福的人生。”

这些都是真正的提醒,是无声胜有声的提醒,成长需要这样的提醒。当然,不只是学生,每一个成人,都需要敞开自己的心扉,都需要在岔路口或拐弯处,平心静气,打开自己——至少,让生命有一道缝隙,好让阳光射进来。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金昌,737200)

编辑/黄才玲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训导功利性园丁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黑子,对不起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螃蟹当园丁
我是小园丁
亨利园丁和小怪物
关于现代大学生文学阅读倾向的思考
园丁vs采花大盗
军犬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