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学生“读”起来

2015-06-17 14:38卢光波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7期
关键词:心理学影响因素方法

卢光波

【内容摘要】现在全国中小学都在进行课程改革,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校还是分快慢班。语文教学中,很注重让学生开口读书,但是在普通班比较难做到全班读书。其他科目也有类似情形。文章以语文教学为例,简述中学生开口读书的情形是怎样的,是什么因素影响开口读书,从心理学角度思考如何让中学生开口读书,让他们“读”起来。

【关键词】开口读书  影响因素  心理学  方法

古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对语文教学来说确实很重要。语文课上读书很重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开口读书。开口读书好处很多,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识读诵记字句诗文,理解课文,增加课堂学习氛围等等。但是因为很多学校分快慢班,或者其他原因,即使新课改之风很盛行,同一个学校,开口读书在不同的班级,情形也不同。如何让不同层次的中学生都开口读书,本文做一个小探讨。

一、开口读书的几种情形

沉默型:顾名思义,这种情形就是全班的学生都不开口读书,就算老师怎么叫,学生也无动于衷。独唱型:一个班级人数至少有五六十人,但是读书的学生不超过十个,并且都是女生开口读书多。这个很像音乐里的女生独唱,或者就是那么几个勤奋一点的学生在那读书,所以叫独唱型。少数型:就是一个班级超过十个学生,但不到一半学生开口读书。多数型:一个班级只有十几个学生不开口读书。这种情形对普通班来说是比较理想的了。合唱型:全班学生基本都开口读书,全班读书很投入很热烈,像震撼人的大合唱。

二、开口读书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班集体原因。快班的集体是有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所以很自然很愿意开口读书。而普通班缺少学习目标,学风又较差,所以很难让整体在任何时候都开口读书。比如,在某些普通班班级,老师问学生,为什么叫你们读书却都不读,很多学生一起回答:班主任都不能叫我们读呢。言外之意,你其他任课老师更难叫了。

其次是学生个体原因。快班的学生注意力,意志,思维等都比普通班的学生好一些,并且爱学习,所以开口读书比普通班的多,这是每个老师的共识。

第三是教师原因。教学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否开口读书,教师的影响和引导方法很重要。比如,同在一个普通班级,语文老师去上课,读书声较多,但是其他科目的老师上课,读书声却寥寥;或者领导和班主任上课,读书声音特别大,其他老师上课,读书声听起来有气无力。

第四是课程安排的原因。同一个班级的课,就算是同一个科目同一个老师上课,在不同的时段,读书情形也不一样,在早上第一节和下午第七节是最难让普通班学生开口读书的。

三、让中学生开口读书的方法

让中学生开口读书的方法应该很多,本文针对中学生开口读书的影响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三大方面去考虑采用适当的方法。

首先是学生方面。方法一是激发学生开口读书的动机。快班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很好,这些学生的读书动机已经被激发出来了,只要继续采用一些方法保持就可以了。而慢班的学生的读书动机很多还处在潜在状态,需要转化为活动状态。而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也比较多,比如: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读书目标;课改中的分组竞赛读书;还有老师的评价、表扬和批评等。如在早晚读的时候,让学生读课文,老师先设问,哪些课文需要背诵?等到学生回答后,就立刻让他们翻到哪一页,齐读。如读初一的《论语》选段,这么设问后,不管是快班还是普通班学生,都乐意读,并且可以读几次。因为他们明确了要背诵的目标。课上分组竞赛读书,也有利于多数学生开口读书。分角色读书也可以让大多数学生开口。如在教学初三的小说课文,可以让老师,男生,女生分别饰读小说里的角色,学生感到新奇,就会多数开口。

方法二是引起学生开口读书的注意。注意分三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注意力有点区别。不管怎样,要学生注意,都要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课上要让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到了要学生开口读书的时候,学生很自然的就开口读。当然,要让学生维持一节课的注意,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纪律教育,还要培养学生抗干扰的习惯,老师始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不能自已一节课满堂灌。比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开始,放有关这诗词的歌曲,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然后再听范文朗诵,或者老师范读,在疏通字词后,让全班学生朗读。当然,要学生在一节课的最后的十分钟左右还保持注意力,就要在前面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把诗词内容和实际的情景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这首诗词就会形成有意后注意。之后,老师叫读书,全班学生就很自然的会放声读。

方法三是培养学生爱好开口读书的情感。情感有两面性,有肯定的否定的,积极的消极的,强烈的微弱的,激动的平静的等。如果一个班开口读书是多数型和合唱型,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基本就养成了爱好开口读书的积极情感。如果是沉默型,独唱型,少数型的情况,意味着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开口读书情感。怎样使学生养成积极的情感?本人认为关键在老师,首先老师可以在适当时候说说开口读书的好处,其次是老师自己本身要有满怀的积极情感,要关心学生,讲解课文,或者叫学生读书时要以情动人,使得学生乐意开口读。

其次是教师方面。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如果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做一位参与型的民主老师,那么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让学生开口读书。如何树立威信,很难说,不同时代可以有一些不同的方法。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有良好的个性等。这是最基本的吧。

第三是班集体方面。建立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是让学生开口读书的保障。在归属感强,凝聚力强,班风良好的班级,学生开口读书情形是多数型和合唱型的。反之就会出现其他几种情形。而当一个班都认同放声读书的同学时,或者支持放声读书的同学时,全班学生可能都是大声读书。比如在早晚读,一个班的某一组的学生集体读书了,老师及时表扬,这组同学继续乐意的开口读,那么其他组的同学,受到感染,或者想学习的也会跟着一起读。最终由独唱型变成多数型的读书场面。但如果一个班很多人都认同扰乱课堂纪律,上课分心做其他事的同学,不仅支持违反纪律的同学,还嘲笑认真学习,大声读书的同学时,那么谁都难让这个班全班开口读书。这种情况是,本来是少数型的,会变为沉默型。那么一节课剩下的时间,不管老师怎么叫,也难让全班开口读了。除非老师强迫他们读,如叫全班站起来,不然不能坐下。但这只能坚持一两节课,并且会让老师自己伤气伤身。

同是普通班,初中和高中开口读书情形,一般是高中的气氛好。早晚读,像高二、高三的班级,老师还不到,有些班级虽然不是全班开口读,但是已经有朗朗书声了。高一选有语文课代表的班级,当老师一到教室门口,课代表高声的带读,也能让多数学生跟着读。某天早上,去到一个班级,课代表大声读:蜀道难……全班同学立刻响应,竟然背诵起来了。但是初中的普通班不行,重点班就可以。这就是班集体的力量,班集体不同的原因吧。所以,在中学,特别是初中,取消快慢班,对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很重要的。当然,对老师让学生开口读书也很有帮助。

本文主要以语文学科为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怎样让学生开口读书。当然,其他科目也要开口读书,情况有些会相似。如果能够让全班多数学生都“读”起来,甚至像合唱型一样全部都“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应该会有些提高,也能显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组编. 心理学(修订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版.

(作者单位:广西省岑溪市归义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学影响因素方法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可能是方法不对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