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经意的小事

2015-06-17 15:21李益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性格情绪

李益倩

【关键词】家庭教育;自我价值感;情绪;性格

因为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所以在生活中我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些。特别是当我看到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时每每会有一些不太适当的话语和行为,我总想告诉他们这样不好。我知道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这部分父母中的一部分还会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但教育是无形的,是有迹可循,也是藏于生活细节不被觉察的。家长也许不知道,那些不经意的小事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

家长的责备

画面一:马路边,一位母亲领着儿子在走,孩子总是要沿着窄窄的马路牙子走,那位母亲一直在阻挠,“别走这个,一会儿你该摔下来了。”孩子不听,摇摇晃晃地走,不一会儿便被说中,从马路牙子上扭了一下摔了下来,扭伤了膝盖。那位母亲像是一下子抓住把柄,呵斥道,“怎么样!我说什么来着,让你别走,容易摔着,你看,摔着了吧!”孩子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听着训斥,再也不敢走了。

画面二:在小区的公园里,一位父亲带着上小学的女儿在练习跳绳。小女孩似乎没有掌握跳绳的技巧,总是跳不好,由于公园里的人很多,父亲脸上有些挂不住,忿忿地说:“人家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比你跳得好,你怎么就学不会呢!”小女孩在众目睽睽之下跳不好本来就很着急,被父亲一说更加羞愧,越发跳不好了。

小孩子是需要鼓励的。很多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很少去鼓励、赞扬别人,他们以为别人会知道自己的想法而吝于开口,即使自己被赞扬了,也会自谦地说“哪里,哪里”,而不是如西方人那样回复一句“谢谢”。有一些家长已经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但也有可能会忽视前面画面中的情境。不是只有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加以赞赏很重要,在孩子表现不尽人意的时候鼓励更加重要。每件小事都是孩子学习成长的一个机会,父母要抓住这些机会正确引导,而不是让它成为降低孩子自我价值感的责备的理由。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孩子也是需要接受抗打击教育的,如果连别人的一点指责训斥都不能承受的话,以后怎么在社会中生存。抗挫折能力确实需要培养,但不是以这种方式。小孩子缺乏生活经历,也缺乏如何看待自己的经验,更没有形成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只能通过与人接触,根据别人尤其是家人的看法来形成自己的价值感。所以,在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没有形成以前,还处于培养阶段时,一味的打击只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当孩子年龄渐长,心理渐趋成熟时,才可以培养抗挫折能力。自信的孩子可以承受很多外界的打击与挫折,而不自信的孩子即使取得很多成绩之后还是会怀疑自己的价值,一个极小的挫折都会将他击倒。自我价值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氛围,家长需要创造这种氛围,而不是成为那个责备孩子的主角。在和谐的家庭中,人的生命和情感是重于一切的。

家长的限制

画面一:在森林公园里,全家人在散步,一个6岁左右的小男孩踩着脚踏车滑行,前面出现一个大坡,男孩猛滑了几下,顺着坡向下冲去,路边有人看到惊呼,“太快了,太危险了!”小男孩的父母却并没有制止。小男孩的一只脚踩在车上,另一只脚放在刹车上,很明显已经做好了刹车的准备,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旁边人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画面二:在家里,孩子和妈妈不知因为什么原因闹起了别扭,孩子哭着想说出自己的想法,每次都被妈妈制止,妈妈一直在很强势地训斥孩子,“我每天这么辛苦,又要上班,又要给你做饭,花钱给你买这买那,你还这么不听话,你真是让我太失望了。”孩子想解释,又被妈妈压制了,只好选择沉默,默默地接受,有点委屈,有点自责。

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而对他们限制较多,不让干这不让干那。这在当今社会较为普遍,主要是由于家庭中通常只有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如果是在过去,家里的孩子较多,家长一是顾不过来,二是对于安全的认知不会如此谨小慎微。家长在限制孩子的一些行为时,其实是在给孩子一些心理暗示,告诉他们很多事物都是危险的,这样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就会埋下畏惧的种子,他们的性格会变得胆小。在成长过程中以及成年以后,他们会小心谨慎,循规蹈矩,保守,魄力不够,犯不了大错误也干不成大事情。他们中的一些人长大后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但改变起来很困难。

还有一种限制是对话语的限制。一种表现是家长与孩子吵架时,家长占据道德制高点,认为自己是长辈,自己辛苦操劳,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不允许孩子有丝毫的反抗。孩子想说出自己的理由,家长要么不让说,要么对孩子所说的一概否定,即使孩子有些道理,家长也会强词夺理,维护自己作为家庭领导者的尊严。另一种表现是家庭没有形成一种孩子可以自由表达想法的氛围。父母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事情形成自己的看法并把它表达出来,有时甚至压制了孩子想表达的欲望。比如有客人在时,在聊天的过程中,孩子有话想说,父母没有鼓励孩子说出来,或者对孩子的话语给予负面评价或者阻止孩子发言,这都会给孩子以打击,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放弃了主动思考。这可能会影响孩子在学校课堂上的表现,他们会很少主动发言,因为怕说错而选择不说。成年以后,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上会出现障碍。

家长的波动

画面一:孩子一个人在屋子里玩玩具,家长在忙别的事情,孩子想让家长陪自己一起玩,家长没有理睬。于是孩子大喊大叫,哭闹着让家长陪自己玩,家长无奈,只得陪着孩子一起玩。此时,孩子破涕为笑。

画面二:夫妻俩在吵架,孩子很害怕,在旁边哭泣。爸爸觉得很烦,把孩子大骂一顿,还动手打了孩子。这场风波过后,爸爸妈妈对孩子依然很疼爱,和脾气不好时相比判若两人。

家长是和孩子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孩子通过观察家长说话的语气、眼神以及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形成自我认识。如果家长因为工作繁忙经常对孩子冷漠、忽视,而只有当孩子大吵大叫时才去关注他,那么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只有吵闹,制造事端,家长才会关注自己。这种思维会一直蔓延、膨胀,造成孩子情绪不稳定和行为异常。比如我们会发现一些小孩子偷东西,逃学,在学校表现不好,这些行为很有可能是为了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

夫妻之间的争吵对小孩子的影响很大,年幼的孩子容易认为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与自己有关,尤其是有些父母还会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大部分父母在打骂孩子时并没有想要伤害他们,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有多么暴躁,巴掌有多么重。父母的行为很容易使孩子变得没有安全感,父母情绪的波动也会导致孩子情绪的不稳定,孩子可能会变得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想发脾气就发,不顾别人的感受,甚至有时明知是无理取闹也无法停止。他们成年以后普遍缺乏安全感,对情感不确定,需要通过吵闹来验证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对婚姻既渴望又恐惧。因此,建议夫妻闹别扭时不要牵扯到孩子,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这些矛盾和他没有关系。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做父母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太把这桩事情忽视了……我们晓得栽花有了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栽得好……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毫无准备,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

我相信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希望孩子将来有很好的发展,但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其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自己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后才能成为人之父母,自己在和孩子生活的过程中如何以身作则。家庭,是孩子成长为“人”的重要课堂,父母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让那些不经意的小事成为孩子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编辑/丁 尧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性格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情绪认同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