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字正

2015-06-17 16:36张家芳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型关系写字

张家芳

摘 要: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汉字书写的美感,更要重视德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挖掘汉字特有的美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精选合适的书写内容,培养学生善写善练的良好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

关键词:课型;德育;写字;关系

写字教学与品德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自古就有“字如其人”“品格不高,落笔无法”“练字即练人”之说,可见写字教学有很好的德育功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不朽名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名扬中外。他的书法之所以能有如此锋芒造就,一方面是由于他身处“惠风和煦”和“茂林修竹”之佳境,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有心正平和的品德修养;颜真卿的《蔡侄文稿》不仅端庄雄伟、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已达到惊天地、泣鬼神之境界,也是因为他把对侄儿战死沙场的悲痛和对敌人的愤恨交织在一起而诉诸毫芒,以至赢得“忠义光荣”的美誉;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笔正则锋易正”更明确地说出了写字与品行的关系。

写好字从表面上看是学会一种技能,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素质,本质上,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和承袭。我们的写字教学,应充分发挥其陶冶性情之功,努力培养学生的美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意志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心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大力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面笔者将透过一系列教学案例来谈谈如何在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

一、写字分析课中进行审美教育

汉字不是无情物,它记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汉字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符号,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个性的精灵。因此,写字不单是一种书面传递信息的工具,还具有审美的价值。写字教学中,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发现汉字书写美的规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汉字“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如果教师能够把审美教育渗透到写字教学实践中,那汉字的美会在学生面前显示得淋漓尽致。

美国当代美学家H.C.布洛克在他的《美学新解》中谈道:“事实上,世间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可能成为一件审美对象,或者说都可以对其作审美的观照。只要有一种审美的态度,任何事物(不管是一棵树,一个用轮胎或一只墨水瓶)中包含的审美性质都被人感受到。”只要我们对写字教学采取积极的审美态度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汉字都有它透着的、蕴含着的美。所以,教师要挖掘汉字美的因素,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一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汉字形体美,体验写字姿势美﹑执笔姿态美﹑运笔走势美。如最具创造力的形声字,通过读其声、绘其形、写其意,使学生认读和书写时体会其独特的美质;再要充分提示汉字美的因素,让学生欣赏汉字的优美造型,领略字形结构之美和蕴含的美感。汉字“六书”中的象形﹑指示多为独体字,显示出一种直观﹑形象﹑简洁的美,如,禾、日﹑木、月﹑本等;会意﹑形声造出的合体字,具有对称美,如,初﹑跑等。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注意一些独体字作为偏旁时,笔画是否有了变化,从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写字过程中的美育便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书法欣赏课中进行爱国教育

我国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甲骨文、石鼓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后来的楷书、行书、草书,无不渗透着华夏文明的渊源。教学生写汉字,就是让他们去体验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

在一堂写字欣赏课上,我便出示了“禾”的演变过程:首先展示了甲骨文“禾”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文字,它一般刻在动物的骨头上。不过,这样写“禾”字太费时了,聪明的中国人把线条进行了简化,便产生了金文。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汉字的主要来源,可以称得上是汉字的祖先。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命令宰相李斯再一次对汉字进行简化,我们把它称为“小篆”,但这种字体还是不便于书写。于是有个名叫程邈的人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木,叫“隶书”。后来,一些喜爱书法的人再次对字体进行了变革,瞧,它变得更方正了,我们把它称为“楷书”。

通过讲述“禾”字的演变历史,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演变的过程就是先人不懈努力与艰难探索的过程,油然而生出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自豪感。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是陌生的,因为这是书本上没有的,而教师对此进行介绍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在最初的写字课上,我向学生介绍了甲骨文,学生听了都感慨地说古人真了不起,也激发了他们书写汉字的兴趣,说要把字写好,要超过古人。在这样一种气氛中跟学生讲解笔画、方法,效果显著提高,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是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传统,也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三、学生的人格魅力在各项写字活动课中得以彰显

练字是件磨炼意志力的事儿,尤其是好动的小学生,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书法家苦练书法的故事,经常开展“我讲书法家故事”活动,如,池水尽黑的王羲之,巧穿木板的怀素等。这些书法家的故事给了学生巨大的精神激励,使他们逐渐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动笔就不苟,逢写必规范”的好习惯,无论什么作业,无论什么场合,只要提笔写字,就要态度认真,力争最好。因为他们有了每天练字的好习惯,所以很多学生把练字变成自己的一种爱好。另外,我经常利用出板报、开展书法比赛、创办手抄报等活动,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他们刻苦练习,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林散之曾经这样说过:“学写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德育与写字教学有机融合的重要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通过不同的写字课堂,让学生领略汉字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锻炼写字之功,磨炼坚强的意志品质;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崇高的爱国情感;学习名家故事,培养健全的高尚人格;养成良好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养浩然之气,积渊博之才,“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参考文献:

佟柳.写字教学中的德育功能[J]小学时代:教育周刊,2011(02).

?誗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课型关系写字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我学写字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