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6-17 16:37钱春莉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钱春莉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教育机构和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体,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21世纪,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要求较严的学科,对于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因此,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概念

这里所说的创新,主要是以小学生为主体,在其认知范围内,创造出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来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要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相关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归纳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打下良好的数学功底,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思维。这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数学难题的前提。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近年来,教育机构和小学数学教师越发注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相关数学教师一定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改变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意识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创新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没有创新,就难有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数学学习也如此。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更新陈旧的理念,树立创新意识,不能为了教而教,也不能为了考试而教。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在数学课堂上,过多的机械训练,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会使课堂氛围更加呆板、沉闷,使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致力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侧重于通过全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基于问题学习,进行启迪创新

“基于问题学习”是一种新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理念中,教师从身边或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新知识的引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在数学课上,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适应当下小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

“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理念是截然不同的,这就要求相关数学教师要转变原有观念,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有趣、有挑战性的内容,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富有积极性,主动去观察、推理、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锻炼,且往往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

3.合作学习,激励创新

在当代教育理论中,“合作学习”是一个被广为推崇的理念,甚至有教育评论家将之列为当代最伟大的教育理论。

根据“合作学习”的理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互助性学习。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种以小组为主的教学活动。在分组之前,教师一定要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便于公平竞争的开展。然后,教师再选一名表现优秀的学生做组长,或者让小组成员轮流做组长。想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理念,使学生明白互助合作的必要性以及相关原则。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为使小组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组长和组员也会更具积极性和动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和钻研,往往能对同一道题目找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法,使自身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4.应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

课改实施后,教育机构和教师更注重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通过信息技术,使教学模式和内容更加新颖、生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将信息技术引入现代教学后,使信息的传递更具双向性,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现代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更具积极性。

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通过多媒体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重组和创作,使其更好地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如此一来,在演示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的多重刺激,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教材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展示一段与之相关的动画故事:孙悟空公平分饼。在鲜活、生动的画面中,孙悟空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其他猴子,第一块饼被孙悟空平均分成了四块,将其中一块分给了甲猴子,乙猴子看见了,嚷着要两块。孙悟空便将第二块饼平分成八块,乙猴子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两块;丙猴子看见了,嚷着要三块,孙悟空将第三块饼分成十二块,丙猴子如愿分到三块。这样的画面非常吸引人,在观看动画故事的同时,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无形中完成了对课堂知识和内容的重构及创造。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被列入教师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使其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华春.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育界,2014(14).

[2]吴谋胜.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小学数学复习成效探讨[J].时代教育,2014(10).

[3]王清丽.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求知导刊,2014(06).

?誗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