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薄今人爱古人 清词丽句必为邻

2015-06-17 03:38史超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古诗文国学语文

史超

经典,是先贤者赠予我们的隐形翅膀。而只有在人生的初始阶段接受经典的熏习,才有将来的羽翼丰满。“书到今生读已迟”是古人的追悔,何尝不是对后人的警示呢?我认为自己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将国学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因为语文本来就是与国学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而小学这个特殊时期更是一个建立国学基础的一个黄金时期,纵观古代的大儒和近代的几位大学者,他们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了国学经典的熏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独成一家之言。这些人往远有郑玄等人,往近有章太炎等人,细数每个人,根本就没有一个“半路出家的和尚”。 由此可见,让国学经典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应该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效尝试。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上怎么加强国学教育的渗透呢?大致思路和实施可用《管子·权修》中的三句话来概括。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主动参与、体现自我

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可以浸润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品位。因此每学期初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班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趋向,然后有的放矢,做好学生读书的引路人,积极倡导以“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同行,汲知识之灵气,取书本之精华。”的理念,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有时,教师饱含深情的诵读示范更能激活文本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去感召学生,而学生则用稚嫩的童声把作者与读者联系起来。所以,我把“读和画”作为低年级亲近国学的主要手段。

读——即朗读,语文课堂上先诵读后反刍的诵读法,使我校低年级的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期,把那些内容浅显易懂、富有韵律美的经典“吞下去”,实现高效积累。比如,一些小古文、韵律诗、弟子规等,这些“吞下去”的经典,随着儿童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化成涓涓细流,不断地滋润他们的心田,从而开出智慧之花。

画——课堂上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引领孩子们读诗看画、吟诗赏画、作诗配画,使得我们的国学语文课堂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古诗配画,给宋词插图,用连环画画出名著中的故事;把诗歌按作者、内容、主题分类,办成手抄小报……这也是学校学习国学的另一方式。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中,孩子们都会用一周的课余时间来专心收集资料,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经典诗文。通过“画”这种艺术形式,孩子们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表达了出来,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艺术联想。

唱——低年级的孩子用自己灵动的方式把国学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活动。每到上学时,校园广播在悠扬、空灵的琴声后,便开始播放配乐古诗文歌曲。悠扬的歌声带着孩子们穿越厚重的历史,让他们在歌声中懂得“诗词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精髓提炼、感悟自我

在低段以激发兴趣为主的先导下,我们在孩子们进入中年级时就加大了对阅读,特别是对经典理解诵读的力度。把“吟和演”作为中年段走近国学的重要途径。

吟——吟诵,能够彰显学生的读书个性,感受自己心中的诗文美,受到独特感染。不管哪种方式的读,都需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达到自然成诵。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情感,达到经典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千字文》等,因班而异,异彩纷呈。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用心灵在感受着古代圣贤的思想、智慧的结晶,并从中获取自我道德成长和人格健全的养料。语文课后两分钟“每课一得”。由老师来用一句经典古诗文提炼全文思想。让学生背会、写会,在听、默写中写写,老师给一个附加分作为奖励。教师借助着祖先流传下来的金石之言,践行着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操守。

演——每月第一周的班会课是学生最盼望的时刻。因为这一节课,学生会进行精彩的国学诵读汇报演出。孩子们往往会非常有创意地把国学的精髓部分用各种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经典如音乐般流入每个孩子的心田,营造了更浓厚的诵读氛围。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厚积薄发、超越自我

阅读古诗文,需要探求本义,发现诗的根源。中国的经典之所以“经”,因为它经过了时空的洗礼,历史的积淀。中国的经典之所以“经”,因为它的“每一个字都是无底的深渊”,我们要指导学生去多元解读,虔诚地亲近、深入文本,既要注重字眼,又要兼顾文本思想。尤其是诗句背后隐藏的情感和意蕴,更需要一个“悟”字。高年级的学生阅读古诗文,需要探求本义,发现其根源。把“悟和写”作为高年段融进国学的重要方式。

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哪怕学生一时或许并不能大悟,随着他们阅读积累的丰富,会逐步感受其中的内涵。指导学生针对一些关键的字眼,特殊的诗句进行阅读与思考,各抒己见,在悟的过程中,各自观点的相互碰撞,激活思维想象空间,开阔阅读视野,增强阅读兴趣,把一些抽象的诗句转化为鲜活的画面、感人的旋律、动人的场景,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空间,全身心投入其中,悟,自然流泻而出。

写——高年级我利用语文综合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动手制作能够呈现在学习中所获得的关于国学知识的各种小报、墙报、诗集等,以帮助学生巩固、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及理解。让国学在语文课上变得生动、灵活起来,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我认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就要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经史子集,学习民族的诗词歌赋及其他经典作品,使语文教学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为此,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竭尽全力,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己任,为国学教育开辟出一条通畅之路。也许,将经典诵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如登山,只有竭尽全力,才能有攀登高峰而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喜悦。

参考文献:

胡杳枝.让经典阅读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小学时代:教师,2012.

?誗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古诗文国学语文
“垂”改成“掉”,好不好?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