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艺术综合化美术教学的理论探讨及践行策略

2015-06-17 03:53周昊天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理论探讨设想美术教学

周昊天

摘 要:研究表明,古今中外一直推崇艺术融合的美术教育,当下中小学美术教学却常常陷入孤芳自赏的漩涡中不能自拔。迎着新课改的浪潮,穿越艺术之间的栅栏,引入音乐、文学等艺术“活水”,使课堂自然散发出艺术芬芳,构建中小学艺术综合化的美术教学或许是今后追寻的方向和最终的归宿。艺术综合化美术教学有助于形成整体性审美效应,促进人的自我长远发展,具有科学性和必要性;只要挖掘三者之间的融合点,掌握共同的美学原则,遵循艺术共通的规律,推行“五化”并举的践行策略,那么,艺术综合化美术教学就不会停留在泛泛而谈的设想,而成为彼此需要付出努力的一件大事。

关键词:艺术综合化;美术教学;理论探讨;设想

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常常陷入孤芳自赏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即过分突出美术自身,而忽略了音乐、文学等其他艺术的有效配合及渗透,其表现出来的自我中心意识及缺乏必要的包容性,是学生整体审美能力和综合美育素养不能尽快提高的障碍所在。构建艺术综合化的美术课堂,遵循艺术共通的规律,掌握共同的美学原则,引入音乐、文学等艺术“活水”,使课堂自然散发出艺术芬芳,是解放美术课堂教学的极好尝试,或者说是必然的方向和目标。

一、揭开神秘的面纱——古今中外对艺术融合的认识及启示

艺术综合化的美术教学似乎有些陌生,其实只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浏览一下古今中外对艺术融合方面的认识与实践,那么,我们深切感受到的将不是恐慌和畏惧,而应该是对先驱们卓越眼光的赞叹和艺术教育亟待融合的压力。

1.重新认识“美术”概念后给予的启示

“美术”这个专门名词,它起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等。直到现在,在欧美拉丁语系国家,“art”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连最先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之说的蔡元培先生,早期运用“美术”这个术语时,也包括诗歌和音乐。由此可见,美术和艺术原本的关系就是血肉相连的、密不可分的。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自然地把艺术融合起来,去观赏、去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并运用综合艺术去挖掘、去创造到处洋溢着美的作品,例如在戏剧、电影、小品等艺术作品。这说明这样一个事实:艺术间的融合是现实的、可行的甚至是极为需要的,我们肯定可以找到中小学美术课堂融合其他艺术的有效途径。

2.我国古代就注重艺术间的融合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它以鲜明的艺术特色闪耀在世界的东方。纵观国画的发展史,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发现,自从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开始,国画便讲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国画与诗词配合抒发感情,所以诗情画意成了中国画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而对照一下现行单兵作战的美术教学,我们不得不去反省这个问题:中国古代的美术就追求艺术融合,难道当下的美术课堂教学还应画地为牢、唯我独尊吗?

3.当代学者对综合艺术教学的阐述

在对综合艺术教学的研究中,当代许多有识之士对此作了深刻精彩的阐述,并为艺术化美术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基础。美国学者霍斯曼指出:“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艺术教学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大连的孙永惠老师则认为:“音乐与美术都是艺术学科,两种艺术语言在心理时空中有互相渗透、互相交流的作用。运用音乐语言启发联想、感染情绪、幻想意境,在音乐中寻求画意的教学方法,适合于美术教学的各个阶段。”众多艺术家和学者对综合艺术教学富有远见的见解,已经给美术教学指明了方向和出路,值得关注。

二、聆听时代的心声——构建艺术化美术课堂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美术课堂教学不能画地为牢,任何高筑城墙拒优秀的艺术于千里之外而试图搞自我完美的“理想”,最终会演变成偏激、落后与愚昧。

1.课程综合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所向,美术教育必然要顺应潮流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本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适当地渗透音乐、文学等艺术不仅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2.孩子迫切需要各种艺术的共同沐浴,美术教学应当与其他艺术整合

当前的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相互交叉不够,缺乏整合。例如,作为审美教育的主体——艺术教育的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倾向,课堂教学均为本学科内容,把其他艺术均排挤在外,这是一种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教育观,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为此,《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当前美术教育教学进行了解剖和反思:“……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以上表述中,大家均可充分体会到深深的忧虑之情,其目标就是想尽快改变这种自我封闭的状况,并对开展综合艺术教学寄以希望。

3.艺术化课堂有助于形成整体性的审美效应,具有科学性、现实性

美术、音乐和文学艺术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具有审美的功能,它们都能唤起爱美的天性,激发审美的情感,都能够在审美活动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品行,丰富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觉悟,拓宽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智力。若能恰到好处地把这三者结合在一起,那么它们会产生整体性的审美效应。例如,优美的音乐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涌现,与美术碰撞在一起会勾起表达的欲望,摩擦出创作灵感的火花;而文学的导入,能引发孩子们翩翩的思绪,唤起丰富的联想,与美丽的画面一道组成意境深远、情趣横生的画卷。艺术的融合会使美术课堂教学增添意料不到的情趣,闪烁出激情四溢的光泽。

4.艺术化课堂强调环境的情感教育,着眼于人的自我长远发展

心理学告诉我们,美术、音乐与文学之间有共同的审美要素——情感,它们三者都可以深深地打动心灵,都会唤起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三者之间又可以相互沟通、相互迁移,即艺术间具有“移情作用”。俗语说“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三石”激起的该是滔天的情感巨浪,只有建立在强烈情感上的艺术教育才能培养孩子的后天的、显在的、广义的种种能力,它不追逐短期的效益却在意孩子的长远发展,而艺术化美术课堂教学显然是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和赫伯特·里得都有着相似的看法,“在艺术教学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指非专业美术教学)。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

三、穿越艺术的栅栏——综合化美术课堂的“五化”策略

近年来,笔者对综合艺术教育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表明,推行“五化”并举的践行策略,是有效实施和推进艺术化美术课堂的关键所在,是其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

1.教育目标综合化

艺术化美术课堂致力于:以美术教育为主体,全方位渗透音乐、文学艺术,使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氛围,以情感人,以境育人,引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情感体验,使音乐、文学艺术融合到美术教育的情境中,从而使艺术之间相互支持并强化,让多种艺术在孩子们的心灵中自然融洽地得以沟通并吸收,促进个人的最大限度发展。

2.教学内容校本化

以浙教版中小学美术教材为主,人美版、苏美版为辅助教材,适时融入音乐、文学等艺术,增加比较容易融合的本土文化内容,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适应艺术化课堂教学的需要。

3.教学过程艺术化

美术课堂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绘画与创造,在美丽的文学诗篇中想象其中诱人的画面,诗中有画,乐下生境,思中构画,情境交融,最终美不胜收。

4.教学手段现代化

尽可能地采用微视频、微课教学甚至电脑示例教学,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融合各种艺术的一座宽阔的桥梁,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得到更为出色的“享受”。

5.教学思想多元化

在教学中,要主动关注当前美术教育发展动态,积极关怀每个儿童的生命,让学生在“听”“赏”“议”中发现美、体验美,然后创造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和开放性。

“艺术的分化和复合都是一种发展,在发展中开拓了对艺术的认识,更新了艺术的观念。”所以,只要找出艺术间共同的美学原则,遵循共通的内在规律,用深邃的智慧目光去找寻艺术融合点,推崇艺术的整体熏陶,着眼人的持续发展,那么构建艺术化美术课堂就不会停留在闲余之际泛泛而谈的设想,而会成为需要付出努力且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参考文献:

陆明德.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1.

?誗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理论探讨设想美术教学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剂型改造的理论探讨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体会
对驼峰测长的改进设想
跟踪导练(一)1
消除空袭后果的一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