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其境 发其辞

2015-06-17 04:36翁佩英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马口语交际

翁佩英

(上课铃响了,于老师还没有来。一位陌生的年轻女老师走进教室,小朋友都瞪大了惊奇的眼睛)

女:同学们,于老师在这个教室上课吗?

生:是的。他还没有来。

女:怎么,还没来?——同学们,我是鼓楼区文教局的,找于老师有点儿事。局长要他带着教学计划参加座谈会,时间是今天下午2点,地点是文教局一楼会议室,请于老师按时到会,不要迟到。我还有别的事,不等他了。等于老师来了,请同学们告诉他,好吗?

生:(高兴地)好!

女:谢谢同学们。我再把这个通知说一遍。(略)

(说完,走出教室)

(于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纷纷举手)

师:同学们,刚才有位学生家长找我,晚来了一会儿,真对不起!——大家举手有什么事啊?

生:于老师,刚才有个人找你。

师:有人找我?哪来的?是男的,还是女的?

生:(争先恐后地)是文教局的一个阿姨,是个女的!(众笑)

于永正老师在《描述人物外貌并转述通知》中,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情境:鼓楼区文教局的方老师,要找于老师去文教局一楼会议室开会。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纷纷举手,想告诉于老师刚才发生的事。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受到事物、环境、气氛等特定场景的感染时,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内心涌起情感,产生交流的愿望。在口语交际中,这种情感的渲染尤为重要。

口语交际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们运用口头语言,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的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语言实践。

小学生已逐步从直观动作思维阶段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才产生的。如果我们的口语交际中创设相应的情境,那么,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下,学生就能“临其境,发其辞”。

那么,在课堂中,我们该如何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交流激情,使学生敢于说、乐于说呢?

一、故事浸润情境

孩子们是属于故事的,孩子们也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在课堂中,将口语交际的某些内容融入有声有色的故事中,让孩子听着故事,将自身转换为故事中的一员,从而融入故事的交流中。

我们先看口语交际课《学会道歉》中开头这样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

小熊和小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有一次,他们在一起跳绳。小马最喜欢跳绳了,他飞快地甩着绳子,边甩边跳,就像个灵活小精灵。小熊看着小马跳得那么好,心里痒痒的,他靠近小马也想跳绳。小马正跳得开心,没注意到小熊,一不小心,小马的绳子甩到了小熊的脚上,小熊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小马该怎么办?谁来帮帮小马?

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融入故事中,在这样的故事情景中,孩子们纷纷议论该怎样帮助小马。交流,在自然的氛围里进行着。

在生活故事浸润中,学生“临其境,发其辞”。

二、多媒体丰富情境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用新奇鲜活的图片资料,用悠扬悦耳的音乐,用声画同步的影片来创设情景,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如,江苏陆萍老师的《介绍卡通人物》,老师在屏幕上出现“灰太狼”“美羊羊”“哪吒”等卡通形象,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哪个。一个外国的小朋友来到了班级里,该怎样把你喜欢的中国卡通介绍给他。这样,先给孩子一个视觉冲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后,设置相应的情景,介绍也就自然生发了。

在音响画面的唤醒下,学生“临其境,发其辞”。

三、角色表演融入情境

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可以将生活情景搬移至课堂,设置课堂专门现场,在现场中,孩子分别扮演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开展口语交际。

我们且看安徽史晓云老师执教的《学会转述》教学片段:

叮铃铃,叮铃铃。

师:喂?

生:是李响吗?

师:哦,你好,我不是李响,我是他爷爷。

生:爷爷您好!

师:哦,小朋友你好。你是李响的?

生:朋友。

师:哦,小朋友好。你找李响有事吗?

生:老师说明天下午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让我来转告李响,让他带齐彩笔、剪刀、白纸、胶水还有采集来的树叶。

师:孩子、孩子慢点,爷爷没听清楚,你能再说一遍,说慢点吗?

生:可以。慢速说:剪刀、白纸、彩笔、胶水还有采集来的树叶。

师重复,小朋友对了吗?

生:对了。

师:小朋友再见。

生:爷爷再见。

史老师以课堂表演的形式,让孩子置身于相应的角色中,在特定的情境——电话转述中,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中,孩子依着接电话的人的身份不同,进行着语速、语调等方面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孩子们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

较之以上片段,我们再来看看于永正老师《描述人物外貌并转述通知》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有位学生家长找我,晚来了一会儿,真对不起!——大家举手有什么事啊?

生:于老师,刚才有个人找你。

师:有人找我?哪来的?是男的,还是女的?

生:(争先恐后地)是文教局的一个阿姨,是个女的!(众笑)

师:阿姨当然是女的啦!同学们,文教局的老师我都认识,你说说这位阿姨的样子,我猜猜看,她是谁。——看样子,她有多大岁数?

生:这位阿姨大约二十四五岁。

生:这位阿姨二十二岁。

师:看得竟这么准确!(众笑)

生:看样子,这位阿姨二十多岁。

师:我们只能看出大约多少岁,不可能一定看出有多少岁。总而言之,看起来这位阿姨很年轻。——她的身材怎么样?

生:她不高也不矮。

生:她中等个。

生:她不胖也不瘦。

生:她身材很苗条。(众笑)

师:噢,这位女老师是中等个儿,不高不矮,不胖不瘦,长得很苗条。(老师装作思索的样子)她脸上有什么特征?

生:她长得很漂亮。

在情境中进行角色表演,是口语交际课中常用的方式,而于永正老师的情境创设就更加高明了,他不仅仅让孩子们融入情境,而是让课堂就成为情境发生地。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中,真实地与于老师交流着。他们将观察到的方老师是怎样的人,以他们的观点进行描述。课堂,就在这样热闹的氛围中展开交流,学生就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训练了言语表达能力。

在角色转换的表演中,学生“临其境,发其辞”。

四、实践活动拓宽情境

课堂的交流毕竟是有限的,只是为真实生活交流服务的,所以,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不仅仅只停留在课堂中,更应该将之延伸至课外或生活中。

我们来看看于永正老师的《双人伞》实录片段: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吗?不过,我相信,只要你会说,妈妈一定会给你买的。

小朋友,现在我布置一项家庭作业,回家向家长介绍自动双人伞。如果你需要,建议家长为你买一把;过几天,告诉我买了没有。千万别在地上打滚,硬逼着妈妈买,那不算本事。不需要的话,就不要买。

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将这堂课的交际继续延伸下去,延伸到生活实际。

在《学会道歉》中,我也这样创设生活情境:

师:你们在一个班里也一年多了,你还记不记得,你曾经说错的话或做错的事,或不小心伤害了哪位同学?现在,你可以走出位置,真诚地向那位同学道歉,接受道歉的同学,可要原谅他哦!

以课堂为情境发生地,以真实的事——不小心伤害过哪位同学为真实交际内容,融角色于真人实事中。这样,将课堂中的交流就延伸至真实生活中了。在真实生活的情境中,学生“临其境,发其辞”。

就如特级教师陈林老师说的那样:口语交际的根是生活。只有活生生的生活,才能提高口语交际的效率。口语交际要深度联接生活,要让孩子感到交际是有用的,这就是所谓的“生命意义联接”;要在“生命意义”的驱使下,让学生进入真实的交际场景,自觉自愿地进行“真交际”,发生“真交互”。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小马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骄傲的小马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小马快快跑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