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

2015-06-17 06:01张建文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

张建文

语文教学的难点就是作文教学,而作文教学的难点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所以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做文章。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阐发自己的人生感受、乐趣和对社会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是作文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为此,本人将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想法和思路在此归结,作为理性的思考,求教于同仁。

一、认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书源在哪里?除了古典名著、外国文学,还有名家的心得散文,都在可读之列。以陶冶青少年心灵的美文为范文,“以美化美”是最好的选书阅读标准:如贾平凹、莫言、张海迪的作品,同时引导学生读读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看看人家是如何写景状物、描写人物的。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指点课外阅读方法:多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础,通过多读,学生既可以学到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积累知识,开阔视野,也可以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此外,从阅读中还可以学习文章的布局结构和表达方法。起步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适当模仿,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因为课文不仅是例文,而且是范文。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作文和阅读的熟练技巧。”只要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东西来就是胜利。

二、认真组织学生专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怕,说自己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缺少对生活的感知,不善于提炼生活、没有表达自己感情的欲望。其实,生活处处有真意,身边时时有感动。文学创作的源泉都来自于生活,作文教学也要面向生活。要善于培养学生使他们形成感悟自然、社会、人生的好习惯。让学生写自己最熟悉的内容,立意要真而自然。如,我在周末引导学生去村镇乡村观看农村新建的农民居安工程新村,感受农村的巨大变化,感受党的富民政策。让学生写感恩作文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有感情可发。在写作中亲自做辅导,让学生在写作中产生灵感,如,我给学生的第一个命题作文是《雨后》,大部分学生写的是雨后美丽的山景、秀丽的水乡、清洁的空气,但有一位学生,抓住雨后所看到的变化,借题发挥,把党的为民、爱民政策比喻为春风,把党的温暖比喻为春雨,写出了乡村人们生活大变化的原因,这一下主题就出来了。借此,我及时诱导,使学生认识到“审题立意”的重要性,曹雪芹说过:“第一,立意要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又如,我给学生出的第三个写作题是《同桌》,有一位学生在写到自己和同桌的一位班干部闹矛盾纠纷时的一句对话是:“你当个班长咋就这么逞能了,光晓得来寻趁我?”我抓住“寻趁”二字,称赞这位学生善于运用农村俗语,巧妙用语的特色,逼真而生动,富于传神,我以此为基点,灵活点拨:使学生掌握了在生活中学习观察群众性语言的特点,善于把这些引用来的群众语言加工提炼成自己的语言,写出的文章会别有一番风味。

三、认真赏评学生的各种随笔日记,使学生以成功的喜悦来激发写作的欲望

我在写作教学中,时常提醒学生要重视日记和笔记的写作,写作要勤。大部分作品我都要点评,但我更重视学生之间的互评、互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篇作文,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对学生写作的优点要及时表扬,以达到学生写作产生成功和喜悦感为目标;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勤于探索,甘做绿叶,不断地创新教学的思路;我也经常做“下水作文”,如以诚信为话题的、以励志为话题的、以缅怀为话题的、以反腐为话题的作文,让学生来点评,不但使师生达到感情上的交流,而且激发了学生爱好写作的情趣,教学效果提高明显。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我们的作文教学重就重在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习惯成自然,习惯养成了才使得写作欲望在学生的身上生根发芽,这就要求我们花大的力气和时间培养好学生苦练、勤写的好习惯。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