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遵义会议汲取什么

2015-06-19 15:01文丨张伯里
当代贵州 2015年2期
关键词:王稼祥张闻天博古

文丨张伯里

我们从遵义会议汲取什么

文丨张伯里

遵义会议所彰显的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于担当、顾全大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遵义会议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一次会议。其巨大的历史功绩和深远作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历史的进程。回顾遵义会议经过及其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汲取。

实事求是,是遵义会议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党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思想基础,务必坚持

遵义会议是为挽救危局而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其主题是批评和纠正“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遵义会议批评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决定取消“三人团”,在军事和组织上结束“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对中央领导层和红军将领触动很大,使他们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而会议补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让他参与军事领导工作,则直接推动了实事求是在全党的贯彻落实。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一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实事求是,他参与中央决策,决定党的重大事务,无疑有利于在全党形成实事求是的风气。

新的历史时期,实事求是依然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阶段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对此,我们应牢记于心,付诸于行,在前进的道路上,既不能超越现实,急于求成,也不能固步自封,落后实际,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独立自主,是遵义会议的一大特点,也是党领导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必须继承发扬

遵义会议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重大问题的先例。遵义会议召开时,党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已经中断,无法得到共产国际的指示。这种客观形势逼迫党必须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磨练,党已经有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在斗争实践中成长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卓越领导人;张闻天、王稼祥等曾执行“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领导人,也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一系列挫折中觉悟,认识到固守教条不行,必须改变过去的思维和做法。于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召开并主导了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做出了战略决策、改选了领导人。更为深远的影响是,由遵义会议彰显的独立自主精神,之后成为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常态。经过长征,随着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党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优良作风。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我们认识中国……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已经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西化”、“分化”乃至和平演变的危险。在这种背景下,党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现阶段,坚持独立自主,就是要体现中国人应有的定力和自信心,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这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作者近照(本刊记者 王文明/摄)

敢于担当,是促成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关键因素,也是党胜利前进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应大力倡导

遵义会议前后,面对敌人的重兵围追堵截,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处境极其艰难,甚至可以说危在旦夕。当时,惟有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领导,才有可能摆脱困境,获得生机。这是长征中党和红军亟需解决的最大问题。但是,当时作为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的博古并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点,而是依然延续教条主义的领导。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没有人站出来纠正党内的“左”倾错误,那么,党和红军究竟会是一种什么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面对危急形势,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人没有回避和退缩,而是敢于担当,毅然对“左”倾错误提出批评。当时,博古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李德是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但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和其他与会者不顾个人得失,对他们的错误毫不留情,提出尖锐的批评。这的确承担着很大风险,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气魄,令人钦佩。事实证明,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对于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及时纠正党内出现的各种错误倾向,从而保证党的领导方向的正确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党内一些人缺乏担当精神。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甘愿做“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喜欢“和稀泥”。对于工作中的问题,或错误思想苗头,他们不是去直面应对,及时解决,而是明哲保身,极力回避,以至贻害无穷。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必须要“敢于担当”,把“敢于担当”作为好干部的五个条件之一,认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倡导“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执政理念,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其目的就是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在工作实践中,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顾全大局,反映了遵义会议期间党的领导集体的崇高精神品质,应成为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切工作的重要准则

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够实现伟大转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中央领导层普遍能够顾全大局,具有为党负责的高度的政治觉悟、大局观念和责任感。这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领导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从党和中国革命利益与大局出发,超越个人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扭转了遵义会议的方向,并深刻影响了与会的其他人,从而形成克服“左”倾错误的合力。即便是受到严厉批评的博古,也能够以大局为重,严格遵守会上通过的决议。

良好的民主氛围为纠正“左”倾错误创造了条件,而民主的发扬决定了遵义会议的成功。

当前,党中央已经就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总体规划和设计。这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心怀全局观念,处处顾全大局。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无论做什么决策,干什么事情,“都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所作所为真正符合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要求。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遵义会议期间践行党内民主的主要方式,在我们今天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应广泛开展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党内民主的典范。遵义会议对错误路线的纠正经历了一个民主讨论的酝酿过程。会议之前的几次讨论已经对“左”倾错误有了初步认识和纠正。遵义会议期间,对“左”倾错误的批评和纠正进一步深入。突出的表现是,针对博古强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客观原因、缺少从主观上检查自己领导责任的错误认识,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发言,完全否定博古的“正报告”,批驳其对错误的辩解。他们对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和指挥的批评,对于提升与会其他人的认识,引导会议走向成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观遵义会议全过程,可以看得出,它之所以能够成功召开,能够做出影响深远的决定,是和广泛的、充分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民主决策达成科学决策的典范。良好的民主氛围为纠正“左”倾错误创造了条件,而民主的发扬决定了遵义会议的成功。

现阶段,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上,必然会面对许多复杂情况和问题,也会面临一些突发偶发事件。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除了需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之外,还应该大力发扬党内民主,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既深刻剖析和检查自己,又开展诚恳的互相批评,触及思想和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王稼祥张闻天博古
名人名言
毛泽东对王稼祥的倚重和关怀
王稼祥和朱仲丽:“戒掉烟才同意结婚”
走进张闻天工作室旧址纪念馆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张闻天晚年:想做个“普通的劳动者”
从生活小事看张闻天廉政大情怀
王稼祥与周恩来的战友情谊
法国各界悼念餐饮界“戴高乐”
纪念博古110周年诞辰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