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转型 助力同步小康
——贵州电网公司“十二五”优服务工作巡礼

2015-06-19 18:51文丨邵大学肖继红王明科
当代贵州 2015年47期
关键词:十二五电网贵州

文丨邵大学 肖继红 张 祁 王明科

推动经济转型 助力同步小康
——贵州电网公司“十二五”优服务工作巡礼

文丨邵大学 肖继红 张 祁 王明科

贵州电网公司认真践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使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服务举措,确保电力可靠供应。

十月贵州,凉意阵阵。然而,走进位于黔南州的瓮福集团磷肥生产车间,生产线上却是热火朝天。

作为黔南州最大的“百千万”工程项目,瓮福集团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300万元。

“近年来,在国内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保持着超过30%的年均增长速度,军功章有供电部门的一半。”谈起企业取得的成绩,瓮福磷肥厂党支部书记陈铁丹认为,供电部门的优质服务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经济呈现较快增长速度,但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新增项目多、经济结构转型任务重。贵州电网公司认真践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使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密切跟踪形势,创新服务举措,确保电力可靠供应。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全社会用电量从2010年的835.38亿千瓦时增长到2014年的1173.74亿千瓦时,增长40.5%。贵州省西电东送累计送电量预计达1825亿千瓦时,其中黔电送粤电量预计达1808亿千瓦时,较“十一五”期间增长14%。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成为贵州最大的支柱产业,成为拉动贵州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贵州电网公司的优质服务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肯定,供电服务在社会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的群众评价满意度中连续4年排名第一。

保供应 守住发展的底线

昔日的荒山坡地拓成了一马平川,笔直的道路纵横交错,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生产车间机器欢唱……这是笔者在遵义县和平产业园区看到的情景。

如今,随着一个个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一批批重点工程和大型企业相继落户、投产。在可靠电力的保障下,贵州产业园区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围绕主基调和主战略,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行动指南的发展思路,同步实施“5个100工程”等重点发展平台。

贵州电网公司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把保供应作为首要任务,把支持和服务“5个100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坚持“主动沟通、超前服务、积极配合”的原则,建立与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高效联动机制,耐心细致地做好相关工作,强化供电保障机制,争当服务排头兵。

服务经济发展,贵州电网公司首先在电网规划建设上下足功夫。早在2011年2月,贵州电网公司就启动了“5个100工程”配套电网专项规划工作。根据规划,贵州电网公司拟对“5个100工程”配套电网投资171亿元,“十二五”期间已完成近90亿元。

规划编制过程中,贵州电网公司有效衔接了各城市发展规划、贵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项目库优化成果、“小康电”实施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成果,确保了专项规划的有效落地,也保证了电网建设的针对性。为配合100个示范小城镇省级示范点——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的移民搬迁,平塘供电局结合该村产业发展方向,对线路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合理设计,共新安装了50千伏安配变3台、100千伏安配变1台,架设10千伏及以下线路5000多米。电力充足了,不但解决了村民生活用电问题,也直接带动了该村加工业、大棚种植业的发展,今年预计人均收入可达5800元。

筑巢为引凤凰来。“充足的电力、畅通的物流、优质的服务是吸引我们入驻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的主要因素。”来自深圳的兴福祥机械装备制造公司负责人范虹说。

在服务招商引资的同时,如何保障电力的可靠供应,让企业用好电,成为贵州电网公司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中航工业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黎阳公司)主要生产的是精密设备,属于二级负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一次停电对企业将造成上百万的经济损失。为确保可靠用电,贵州电网公司进一步完善了电网结构,采取多项应急保障措施,保证该公司搬迁至贵阳市白云区的厂房自2014年1月投产以来没有发生过因电网原因的停电事件。

为确保丹寨县金钟工业园区企业按时投产,供电局员工对用电设备进行“义诊”。(王春山/摄)

在服务用户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客户服务经理起到了“电保姆”的作用。

黎阳公司白云厂房在建设过程中,作为该公司用电客户经理的李兴师,隔三差五就来到企业,与公司负责人商谈电源点、业扩报装、工程设计、线路施工等事宜,全程跟踪客户厂房及专用变电站建设进度,确保黎阳公司35千伏专用变电站提前1个月投运。

像李兴师一样,贵州电网公司共有395位客户经理为“5个100工程”“百千万”工程等政府重点项目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供用电服务。仅2015年,贵州电网公司就跟踪服务1000千伏安以上新增用电项目2773个,已投产2195个,比与用户约定的供电时间平均提前14天。

电网规划作基础、电网建设作保障、优质服务作支撑,为贵州经济的提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1年至2014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连续4年增速位居全国前3位,展现了强大的后发优势。

促转型 拉动经济新增长

为摆脱工业发展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的“瓶颈”,在守住发展底线的同时,守住生态的底线,201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发展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加速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

转型过程中,贵州省抓住了发展大数据产业这个重要抓手。

位于贵安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园是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重要“阵地”。在按照“统筹推进、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思路服务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同时,贵州电网公司更以“快”的速度保障和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发展。

作为首批入驻信息产业园的企业,中国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做好服务工作,贵州电网公司主动到天津滨海新区、内蒙古计算信息园等地开展云计算相关调研工作。在接到用户提交的接入系统设计报告后,连续加班认真研究优化供电方案,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还为用户减少投资约2.5亿元。

规划走在前,电网建设也快速跟上。110千伏甘河变是电子信息产业园的主供变电站之一,投运时间要求紧。“在施工现场,我们以‘天’为单位倒排工期,严抓安全质量管理,24小时轮班施工,仅用时半年即完成了变电站的施工、调试及投运工作。”负责安全质量管理的安顺供电局潘思说道。

今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贵州省提出建设“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作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

作为“1+7”平台中的“1”,贵安新区是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为积极服务贵安新区发展,贵州电网公司主动响应,早在2013年9月就成立了贵安新区供电服务中心;2014年3月成立贵安供电局筹备组;今年10月10日,贵安供电局挂牌成立,将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快电网建设,提升保障能力。

作为“1+7”平台中的“7”之一,贵州双龙临空港经济区是黔中经济区的另一个重要板块。

在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成立初期,贵州电网公司就与经济区管委会座谈,共商加快推进经济区电网规划建设的具体事宜,并达成共识。

目前,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内已规划有两座220千伏变电站、10座110千伏变电站,站点分布和供电能力能够充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经济区的建设要求,贵州电网公司将高起点、高水平修编符合经济区实际的电网规划,并与经济区管委会密切配合,筹备成立电网建设规划领导小组,共同推进航空港经济区电网规划建设。

促转型、守底线,不仅体现在新兴产业和新兴平台上,还要同步关注传统产业的绿色发展。为此,贵州电网公司积极开展节能诊断,帮助企业节能减排,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中电投绥阳化工有限公司水泥分公司于2011年投产,2014年用电量达1.02亿千瓦时,占绥阳县年用电量的四分之一。为提高客户电能利用效率,改进用电方式,贵州电网公司为该公司提供了深度节能诊断,提出了建设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的节能建议,并于2014年11月建成投运。

“低温余热发电站投运以来,年发电量约3586.9万千瓦时,我们厂的综合电价每度降低了3分钱,每年可节约电费支出300多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黄国强一边赞扬着供电服务,一边为笔者算了这笔账。

“十二五”期间,贵州电网公司成立了省、地两级节约用电服务中心,累计为857家大中型企业免费提供节能诊断,实现节约电量13.4亿千瓦时。

“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量由2010年的4.12亿千瓦时增长到2014年的6.99亿千瓦时,增长了69.66%。同时,产业用电结构的变化,使得每万元生产总值电力消费量不断降低,从2010年的2297度/万元降低到2014年的1568度/万元。

搭平台变能矿优势为发展优势

金沙县坐落于毕节市东部,近80亿吨的煤炭储量使该县成为全国5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贵州省第二大产煤县。依托煤炭优势,县内的黔北电厂成为贵州省“西电东送”北通道的源头。

迄今,黔北电厂累积发电量1335亿千瓦时,连续5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累计上交国家税收超过30亿元,为当地解决就业岗位400多个。

依托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大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将煤转化为电,发挥煤炭资源后发优势,不仅为金沙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培育了“龙头”和“支柱”,而且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电东送”是落实国务院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其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输煤与输电相比,输电的资源利用效率更大。据测算,输煤与输电两种能源输送方式对GDP的贡献比为1:6,就业拉动效益比为1:2。就贵州来说,一吨电煤经过运输环节,进入发、输、配后,在电力行业环节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可提升几倍,而且还能在用户侧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延长产业链,解决劳动力就业,改善民生,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强有力的带动、辐射作用。

贵州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远景储量位列全国第5位。先天的资源禀赋,让贵州省成为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贵州省抓住“西电东送”的大好机遇,积极发展省内电源建设,先后建成了“十水十二火”等西电东送电源项目,总投资约1229亿元,装机容量共计2382.8万千瓦,占贵州统调装机容量的65%。在电源装机迅速增长的同时,贵州电网公司致力于送电通道的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100亿元。目前,贵州省已形成“五交两直”通道与南方电网主网联网运行,西电东送能力达到1100万千瓦。

西电东送工程实施以来,大规模的电力投资和建设,对贵州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三个拉动:在上游,拉动机械、运输、化工、建材、煤炭等行业的发展,培育壮大了新的支柱产业;在中游,电力直接为财政创收保持每年两位数增长,已成为重要的税源;在下游,支撑了全省工农业的发展。

2004年起,以电力工业为主的能源工业已连续蝉联贵州第一支柱产业,贵州初步建成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同时,贵州已成为泛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油站”,对平抑广东电价,满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西电东送,南方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大平台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受重大自然灾害和宏观经济形势多变影响,近年来贵州电力供应盈缺交替、起伏多变,缺电时最大电力缺口超过400万千瓦,富余时火电最大停机容量达到50%。2011年,贵州遭受严重旱灾,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南方电网调减贵州“西电东送”年度计划的30%,确保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2012年、2014年贵州来水丰沛、电煤充足,同时受全国经济下行影响,省内用电需求不足,南方电网分别调增贵州“西电东送”电量128亿千瓦时、80.6亿千瓦时,有力稳定了贵州煤炭、电力行业的生产。

此外,“西电东送”还是带动富民兴黔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测算,全省“西电东送”建成的约1800万千瓦火电项目仅配套煤炭产业,就可以解决全省农村约60万左右的人员就业,按每人每年收入20000元计,可增加农村人口收入120亿元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十三五”期间,贵州电网公司将围绕全省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进一步完善电网规划,充分发挥电网平台的优势和作用,推动贵州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好地服务保障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为贵州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做出新的贡献。

贵州电网公司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十二五电网贵州
计及SOC恢复的互联电网火储联合AGC控制策略研究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穿越电网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