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5-06-22 06:37何丽娜刘元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大学生

何丽娜 刘元

【摘 要】目的:验证体验式教学的情境创设对于心理健康课堂的作用。方法: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考查学生在课程的教学风格、课堂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于课堂的总体兴趣这三个维度的评分,对照传统教学的控制组进行研究。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

一、引言

体验式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在体验式教学中,亲身感悟与直接体验更容易让人接受。在体验式教学中,大学新生心理辅导的体验活动包括心理辩论赛、团体辅导、心理素质拓展、心理影片观摩、案例分析、课堂教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的参观体验。在体验式教学中,体验活动只是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载体,关键是要通过创设一个亲身体验的情境,为大学新生提供一个自我学习、探索自我的机会,依据教学内容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取的方式构建大学新生的心理结构,使大学新生领悟自我心理的积极力量,培养大学新生的心理品质,使其心灵获得启迪和升华,获得积极成长的经验,达到普及教育的目标。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材料

本研究采用自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被试对于课程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的主观感受;第二部分考察被试对于课堂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和掌握;第三部分考察被试对于课堂的总体兴趣和体验。

2. 研究被试

研究选取四川省德阳市某高等职业院校大一学生作为被试,被试选择均为随机选择。分为两个组,实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组学生40人,对照组学生40人。数据均为有效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

3. 研究结果

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表1 方差分析

平方和 df 均方 F值 显著性

教师风格 632.813 1 632.813 39.881 0.000

内容掌握 171.113 1 171.113 9.648 0.003

课堂兴趣 344.450 1 344.450 15.783 0.000

由表1数据可知,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与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在学生对教师风格的偏好,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以及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三个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如表2所示,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问卷涉及的三个维度方面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主观体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独立样本T检验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差值 下限 上限

教师风格 6.315 78 0.000 5.625 0.891 3.852 7.398

内容掌握 3.106 78 0.003 2.925 0.942 1.050 4.800

课堂兴趣 3.973 78 0.000 4.150 1.045 2.070 6.230

三、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组被试无论是在对课堂的内容的兴趣还是在对于课程主旨的把握以及自我体验方面均高于进行传统教学的控制组。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的创设情境有利于提高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1.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较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敏感的时期,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时期。体验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大学新生模拟生活场景,练习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如可通过“国王与天使”“摸石头”等体验活动来学习人际交往,了解与人交往的重心,提高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体验式教学的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增强大学新生的心灵归属感。大学新生正处于自我成就日益扩大的时期,班级归属感、团体荣誉感是大学新生自我成就的重要形式。体验式教学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如素质拓展、头脑风暴等体验活动,让大学新生在体验活动中体会和感受个人与团体的关系以及团体对人的重要性,增强团体凝聚力和团体成员的信任感,最终增强大学新生的心灵归属感。

3.体验式教学的积极体验有利于大学新生的自我探索。积极体验会产生内在的驱动力,促使人积极向上,无形中也会转移大学新生的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大学新生的不利影响,摆脱因不适应带来的心理问题。而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积极的体验活动,让大学新生正确认识、评价自我,扬长避短,促进大学新生内心的和谐,使大学新生在获得积极经验的同时产生自我成长的积极力量,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心理和谐。

体验式教学是精彩生动的理论讲授无法替代的。大学新生在全程参与、体验分享和互动感悟的过程中,通过体验产生感悟,正常释放情感,情绪、情感得到激发和内化,从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大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和领悟到应对技巧,在参与和思考中升华,并内化为大学生积极的品质和心理自助的能力,促进大学新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6).

[2]马丽娜,南纪稳.探究体验式教学[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6) .

[3]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

[4]盛爱军.体验式互动教学的绩效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5]汪涛,李敏,谭静.体验式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05).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学生性格差异对高职英语教学中使用体验式教学的影响分析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