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2015-06-22 18:50王玉霞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技校生德育课技工

王玉霞

一、技工院校学生特点

(一)生源质量偏差

技工院校以培养技术工人为教学任务,很多家长受传统思想和教育体制等诸多方面影响,宁愿选择并不好就业的普通高职高专,也不愿意选择技工院校,所以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偏差,这是不争的事实。生源多数由高考落榜生、中考落榜生、中途辍业学员、社会失业人员等基础较差的人员组成。

(二)男生多,易躁动

技工院校的专业主要以数控车床、电工、仪表、焊工、钳工、计算机、铆工、机修工等为主,这些大都是比较适合男生的技能型专业,所以,技工院校在校生男生居多,男女生比例失衡。男生性格多属刚性,容易躁动,容易发生冲突,克制能力差,思想不成熟等,这些都是技校生的通病。

(三)自卑、逆反心理

技工院校学生受生源来源、培养目标、传统观念三方面影响,自卑心理突出。技工院校多由文化基础薄弱、家庭经济贫穷、经济落后山区,甚至有犯罪前科的青少年组成。培养目标定位是技术工人,“工”字不出头的观念根深蒂固,“工人”比不上“干部”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劳动保障系统的技工院校学生逆反心理甚于教育系统院校的学生,似乎技工院校的学生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最差的那一批。再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是未成年,特别是中级班学生,正处于年龄上的一个叛逆期,所以,纪律散漫、基础差、自控能力缺乏的学生普遍逆反心理更为严重,更喜欢与家长、老师唱反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也是技校生难管的症结所在。

(四)学习意识薄弱

长期散漫的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技校生求知欲望淡薄,人生目标不明确,产生安于现状的懒惰思想。迟到、旷课、逃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听歌、睡觉等现象在技校课堂上司空见惯。

(五)缺乏主观能动性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技校生的言行大都粗俗不道德,完全没有社会公德意识,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目标和动力,任何事情都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公益劳动不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不积极参加、违纪行为不主动纠正。这种现象在高级班、技师班普遍存在,中级班更为突出。

二、加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激趣染情”,以情动人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渲染气氛,使学生以愉快、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引导。同时,教师要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

2.“赏识教育”,培养兴趣

技校学生被大多数人看作是情商和智商的“低能儿”,是普通教育的“弃儿”和“次品”,他们往往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然而,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他们身上的所谓“缺点”和“瑕疵”其实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美。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和闪光点,对他们多一些尊重和赏识,少一些责难和挑剔,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师生互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精心设计问题。教学是互动的,是由教学双方共同来完成的,教是主导,学是主体。而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学生思维的闸门往往随着教师发问而启动。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设疑——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的精神。

成功的提问往往能有“一石惊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在讲授“维护公共秩序”时,可通过提问导入:当你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电影时,突然有人大声喧哗和吵闹,你有何感受? 然后顺着学生的思维再问:“除此之外哪些做法是让人讨厌的? 为什么? 如何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自己在公共场所是否也有类似行为?”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很容易实现与教师、与同学、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进而很好地完成三维教学目标。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彻底改变德育课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懒洋洋”的现象,首先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各个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成功教育艺术就是要引导好、保护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具体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相当有效。如在讲“联系”这个概念时,先讲述“唇亡齿寒”的故事,说明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如唇齿相依,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即“联系”。那么,什么是“联系”呢?同学们就会抱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去探讨。

3.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天地”“探究与实践”等栏目,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分析论证和归纳演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合作分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如果学生在学习德育课后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刻理解“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这个理念,对他们一生都大有益处。德育课老师必须更新观念,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德育课堂成为一个多元立体交叉的对话空间,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课堂;必须增强德育课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技校生德育课技工
从技工到英雄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让学生成为情绪的主人
免学费形势下技校生消费状况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网络购物背景下技校生消费者从众心理的分析——以淘宝双1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