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服装教育对嘉兴本土服饰品牌培育的影响研究

2015-06-22 07:42赵绮陈泓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品牌嘉兴

赵绮 陈泓

【摘 要】本文以雅莹品牌为例,探讨了嘉兴本土服装品牌的培育历史以及影响因素,从多个层面说明了高职教育在品牌培育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分析了现今高职教育在服装专业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开展高职服装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嘉兴本土品牌培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服装教育    品牌    雅莹     嘉兴

现今中国的服装行业整体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内外环境的压迫下,中小型服装企业开始意识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我国由纺织服装规模扩张型生产大国逐步迈向高附加值及品牌强国的产业调整、升级之路——培育企业自主的服装品牌成为当下的必然趋势。这对服装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服装专业人才日益成为服装企业争相抢夺的核心资源。而一直作为服装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教育,在这一时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市场背景,本文开展了相关研究,探究高职教育对嘉兴本土服装品牌培育的实际影响作用,以及如何在现今市场环境下,更好地开展高职的服装教育的问题,希望为中国服装行业顺利转型提供助力。

一、嘉兴本土品牌(雅莹)发展历史与培育关键因素

雅莹公司原先是一个家族制民营企业,1988年创办时的名称是嘉兴市洛东红政服装厂。张华明1995年从父亲手中接班后,毅然放弃了当时比较赚钱的外贸加工业务,实施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2004年雅莹品牌与意大利米罗利奥集团公司合资成立“浙江雅莹有限公司”,品牌培育过程才真正开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关键步骤。

步骤一:开展国际合作,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004年9月,嘉兴雅莹时装公司与意大利米罗利奥集团公司合资成立“浙江雅莹有限公司”。双方各出资50%,董事会由4人组成,双方各2人,聘请意大利的一名财会专家担任财务总监。中意合资公司的建立使雅莹公司从家族制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制度创新是雅莹转型升级的基础和重要里程碑。

步骤二:通过不同层面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引进国外先进品牌经营理念

品牌在不同层面开展合作,例如设计开发方面,每年组织核心人员与国际化的面料开发商、设计企划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营销推广方面,单独聘请国际大师进行店铺形象方面的合作。生产管理方面,学习和借鉴日本丰田的生产方式。人资管理方面,建立与全球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翰威特”及东软公司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步骤三:以合作为基础,逐步完成品牌培育的各项工作

雅莹品牌在建立合作关系后,落实了一系列品牌培育任务。与国际一流的设计机构合作,每年开发2000至3000种不同款式。构建从设计、面料开发到物流、销售的整个企划链。为适应多品牌、多款式、多批次、小批量的现代市场需求变化,引进了SPS流线化生产方式和标准工时制度,推行精益生产。重新装修雅莹门店,使其拥有通透的整体布局、时尚的时装陈列,拥有更好的表现力和竞争力。构建了具有雅莹特色的岗职升迁体系等。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看出,雅莹品牌培育过程的本质是借鉴国外品牌优秀的经营理念,构建企业自身各种制度和体系,将其落实到实际品牌运作中的过程。也就是说品牌培育的关键在于企业一线终端的执行能力,这是研究得到的重要结论,也是后续研究开展的基础。

二、高职教育对雅莹品牌培育的影响

品牌企业一线终端的执行能力在于一线人员的素质。下面我们就从一线员工的角度,探讨高职教育对雅莹品牌培育产生的影响。

(一)提供一线管理人才方面

品牌培育至今,企业在职员工中,大专学历比例基本稳定在总数的15%左右,虽然不高,但是这一学历群体75%以上都担任不同层级(中下层)的管理岗位。也就是说,他们是雅莹品牌培育过程中的一线管理人才,直接影响一线终端的执行能力。因此,高职教育为雅莹的品牌培育提供了核心动力。

(二)提供学历培训方面

雅莹品牌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为企业内部职工开展学历提升培训。在品牌培育的初期,原有企业员工凭借的往往是多年的工作经验,在系统培训和理论素养方面相当缺乏,这导致雅莹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很容易碰到瓶颈。通过高职课程培训,原有员工的整体理论素养得到提高,从而使雅莹的后续发展过程更为顺利。因此,高职教育为雅莹品牌培育提升了一线整体实力。

(三)提供人才后备资源方面

雅莹品牌自加入职教集团后,经常派遣相关优秀员工到学校开展兼职授课,也经常接纳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品牌对一些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加以培养,并通过良好就业待遇吸引优秀毕业生留企工作。在接纳学生参与品牌的各类实践活动过程中,雅莹品牌有机会加强对实习学生各个方面的了解,挑选企业需要的人才,为雅莹品牌培育提供了的后续发展力。

三、高职教育在促进本土品牌(雅莹)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职教育在促进本土品牌(雅莹)培育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整体教育大环境的改变以及雅莹品牌自身的发展,高职教育在促进本土品牌(雅莹)培育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高职教育在品牌培育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减弱

早期的高职服装教育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情况到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后开始发生改变。扩招后的本科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开始开设服装专业,服装教育的学历层次大幅度提高,这使得供给服装行业的人才结构在扩招后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研究通过图1-1总结了服装教育的人才结构改变。

图1-1扩招导致的人才培养金字塔变革

从图1-1可以看出,人才金字塔发生的变化导致高职教育培养人才下降了一个层次。因此,近几年来,具有本科教育背景的人才日益成为雅莹品牌核心岗位的招聘首选,高职教育的影响力也随着这一趋势日益减弱。

调研结果表明:在雅莹品牌产业链上,除了车间生产、QC、AC等少数与生产相关的岗位还优先考虑高职毕业生外、其余大部分管理岗位(特别是带有储备干部性质的岗位)都优先考虑本科毕业生。这意味着在品牌未来的发展中,在管理岗位上,本科毕业生将比高职毕业生具有更大的优势,高职教育的影响力将随着品牌发展逐步减弱。

(二)高职教育在专业人才上的定位偏差日益明显

随着低成本维持的中国代工企业在OEM上的优势难以为继,在做贴牌完成资本和经验积累后,很多生产商的后续目标是经营自主品牌。研究发现,高职教育在专业人才——服装专业人才上的定位一直沿用以往定位:注重服装缝制及样板制作技能的培养。但是随着品牌培育的深入,情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以2009年的数据来看,雅莹企业内部的产业链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公司2700名员工中,从事研发设计的约占25%,直接加工生产的占20%,从事营销的占55%,换句话说,雅莹的内部产业链中,从事研发设计和营销等生产性服务职能的人员已占80%,而直接从事加工制造的只占20%。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定位和雅莹实际需求之间的偏差就开始明显起来。

四、对高职服装教育的几点建议

总结上述的研究结果,高职教育虽然在嘉兴本土服装品牌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其所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并不能很好满足企业需求。这要求我们对高职的服装专业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此为基础提高高职教育对本土服装品牌培育的促进作用。

(一)发展定位方面

高职服装教育有必要进行培养重心的转移——将培养重心从以往的服装生产技能转移到服装营销技能上。鉴于高职服装专业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在现阶段同属于应用型人才,而本科院校的服装学生明显在学历层次与设计能力上更占优势,所以研究建议高职院校的服装专业可以将就业目标岗位定位在相对较低的一线的卖场销售管理岗位上,目前情况建议定位在专卖店店长一职上。这种定位比较切合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

(二)教学改革方面

教育部很早就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而要实现高职服装教育的教学重心转移,教学改革上应该在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普遍增设服装市场营销方向,并逐步发展为服装专业新的核心方向。突出培养学生在卖场管理方面一线工作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卖场陈列、货品管理、利润分析等能力。课程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与课程评价机制,随时收集实施情况,定期分析反馈信息,对课程方案做出及时修正或调整 。

(三)平台建设方面

在职教集团的建设上,建议今后邀请更多优秀的品牌服装企业加入职教集团,提升所占的比例,加强联系,逐步实现深度合作。除了建立更多的品牌卖场实训基地外,品牌和企业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建立,实现教学资源的双向共享,让一些企业的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最终根据嘉兴的区域性产业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向,构建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研究呼吁政府在这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并在资金补助等方面实现一定程度的倾斜,为这一平台的顺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

五、研究展望

本次研究,我们探讨了高职教育对嘉兴本土的雅莹品牌培育时期产生的种种影响。随着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整体服装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品牌发展中期,服装品牌与高职教育之间的关系,也必将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可以是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索的方向。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是一项非常具体的系统工程,本次研究提出的几点建议还是基于一个宏观的角度,在下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研究进一步细化,探讨更为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周琪瑶.外贸服装企业OEM转型过程中品牌定位研究——以H艺术梁整服饰企业为例[D].上海:东华大学,2011.

[2]谭力文.外包OEM核心竞争力[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6):6.

[3]苏明明.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D].2012(3):2.

[4]刘珺.高职服装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2(11):120.

[5]庄立新. 基于行业转型期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12(6):116.

猜你喜欢
品牌嘉兴
《初心》
红船:从嘉兴驶到金水桥
嘉兴学院
浙江嘉兴卷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恩典皮具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旅游经济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