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2015-06-22 07:42朱俊豪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措施

朱俊豪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各界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正成为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重点。目前,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与较低的毕业就业率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解决难就业和难招人的问题迫在眉睫。从实际角度出发,将工学职业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础,设置电子商务课程,不断完善构建模式,突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特点,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本文对基于工学岗位职业能力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的构建与实施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工学结合    电子商务专业    措施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中职院校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现阶段,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还是有很多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出现了偏差,并且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招聘的各方面要求。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的构建和实施,应以工学岗位职业能力为指导原则,建立具有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方面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现阶段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设置教学的反思

笔者充分结合电子商务学生课程设置内容的发展过程,并根据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反应的问题,对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中的教学问题进行全方面地调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专业课程设置定位不明确

大多数中职院校并没有根据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特点,制定明确的培养方案,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课程的侧重点,没有掌握好实际应用技术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各个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大同小异,并没有从实际角度出发,本现自身教学的特色。这种不合理的课程体系不能够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效率。

(二)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应用

较强的实践技能性是中职电子商务课程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中职院校在专业学生培养方面应该以最后的操作技术作为应用方向。但是现阶段大多数院校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出现了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应用的情况。很多学生书本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考试成绩突出,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能将掌握的知识转换成技术运用,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情况造成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衔接,满足不了现阶段中职生培养的要求。

(三)课程体系偏离培养目标

现阶段,电子商务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在实际的制定过程中应该从实际的就业情况出发点,在满足社会招聘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未来的培养目标。但是我国很多中职学校电子商务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在一定程度上课程体系偏离了培养目标,实质内容并没有和当地具有特色的经济内容良好地结合起来,阻碍了专业的发展。

三、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的构建思路

(一)面向职业岗位的中职电子商务能力结构构建

从内容角度来说,商务、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物流管理成为电子商务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据相关的专业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众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实际管理应用能力更为看重。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次,学校可以在固定时间内安排过程考核,改变学生原本单纯追求考试成绩的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新电子商务课程的魅力。最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不断完善过程考核评估体系的内容。

(二)面对职业创业能力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现阶段,中职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构建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将应用技术与电子商务进行良好地结合。其中广泛的涵盖内容以及丰富的技术含量,要求电子商务学生应该主动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创业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就业难的困境,因此学校应该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举办大量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将原本存在的传统升学性质的培养目标,转变成创业就业的培养导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和实际的应用水平,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质量。

(三)基于工学过程的专业课程优化设置与结合

学校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吸收先进的管理观念,制定明确的教学方案,并将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良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模式,帮助学生全方面地掌握知识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由此可见,以工作过程作为设置课程的主要优化原则,对整个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整合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设置规律,将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全方面地进行融合,让学生不仅学习到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能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应该将技术与商务进行有效的衔接,为两者的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网店经营的课程时,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培养网店运营和管理能力。

四、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措施

(一)工学结合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首先,从实际角度出发,加大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力度,并把学校作为主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基地,而企业作为实践应用的学习基地,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帮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与商业运作的环境变化。其次,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条互动的桥梁,可以通过企业教师或者是管理人员讲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工作的内容,掌握实际操作步骤,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最后,学校应该将课堂教学与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如安排学生进入企业的信息产业园或者是软件开发部门进行授课,从企业产品开发和研制角度进行具体的商务活动运作学习,将企业实际的业务内容与学校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学校还可以通过实际的实践应用,了解企业未来招聘人才的趋势,并及时调整培养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应用水平和就业率。

(二)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实践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当作课程教育的主体,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规律、强项和弱项、兴趣爱好等客观因素,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其次,应该对整个电子商务的书本教材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地整改,主要采取校企合作的教育培养模式,将理论安排在学校课程教学,将实践安排到企业,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将自己在学校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区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对电子商务进行全方面地认识,并及时对未来的就业情况有个直观的认识。要在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教学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提高文化内容的掌握程度,如可以用校园超市和网上超市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的区别。

五、总结

现阶段,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出现了就业难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如何加大专业课程的改革力度成为现阶段学校需要面对解决的难题。中职电子商务课程的设置应以工学岗位职业能力内容为指导原则,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完整地结合起来。本文对基于工学岗位职业能力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的构建与实施内容进行了简要研究,希望能够发挥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建华,方荣华.基于创业实战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03):14-19.

[2]朱腊云.浅析深圳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50-53.

[3]姜建华,王勤.实战模式下中职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开发的需求调查[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7):6-12.

[4]朱微微,任新磊.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虚实结合,分级递进”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J].电子商务,2013(06):79-80.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误区与发展思路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