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指导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6-22 01:06周廷贵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体育院校

周廷贵

【摘 要】本文通过对体育院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指导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试图为推动体育院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指导活动、促进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做出初步探索。

【关键词】体育院校    社会体育指导     社会实践

一、引言

体育院校在全民健身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地位。由于体育院校拥有一流的体育设备、场地、人才、知识、技术,体育院校学生以体育专业为主且具有体育特长,因而体育院校的学生参与全民健身的社会体育指导活动,不但可以解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紧缺问题,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研究体育院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指导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体育院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指导活动的现状

目前,体育院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多采用专业型社会实践模式。它是指体育院校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开展与本专业学习相关的指导活动,旨在参加与所学专业性质相关的体育锻炼指导活动,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它是将自身专业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其次,体育院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指导还较多的采用服务型社会实践模式,它依托于在一定时间或特定阶段由学校集中性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每年暑期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党员义工日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体育院校学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对服务群体进行体育方面的指导。

三、体育院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指导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体育院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指导活动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由于学校社会实践考评体系不完备,造成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不高,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体育指导的意愿不强。其次是社会保障条件不足,如存在提供岗位少、无经费来源、人身财产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大部分学生没有利用或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失去了通过社会实践这个平台进行社会体育指导锻炼的机会。再次,社会实践活动时间较短,如每年“三下乡”活动大约都在一周左右,很多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实践活动就结束了,造成社会实践中的体育指导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失去了连续性、实效性。

四、体育院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指导活动的路径选择

(一)体育院校应加大社会体育指导活动的投入

目前,体育院校学生进行社会体育指导活动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投入不足。首先,学校的培养目标中没有关于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指导的明确规定,导致学生在认识上无法将专业学习及社会体育指导联系起来,学生对专业学习和参与社会体育指导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因此学校应将社会体育指导明确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其次,学生专业特长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实践类和操作类课程较少,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设置适应全民健身需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课程体系,并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再次,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纽带,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难以在培养、需求、实践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为此,学校应建立“教学—实践”平台为学生学以致用提供机会。总之,由于学校对社会体育指导投入不足,没有对社会体育指导活动进行积极地引导,造成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首先应从学校高度重视、大力投入做起。

(二)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

高校教师是学生社会体育指导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具体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高校教师自身具备的素质和知识储备,决定了社会体育指导活动的质量。因此,要提高学生社会体育指导的能力,首先要建设好社会体育指导的师资队伍,下大力气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身服务社会的专业能力。教师也要对学生具体的社会体育指导活动不断总结,经过“实践—学习—实践”的模式不断自我提升,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服务于社会。

(三)建立有特色的社会体育指导团队和基地

体育院校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组建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体育指导团队,这是保证活动取得实效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体育院校可以组建一支由学校学工部、团委等部门统一领导社会体育指导团队,根据各个专业特点,按比例组合。各个院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组建有特色的社会体育指导团队。同时,社会体育指导可以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依托于建立在城市的街道、社区,农村乡镇、行政村、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对群众进行社会体育指导。

(四)丰富社会体育指导的形式和内容

社会体育指导在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各种活动相结合。例如,与每年的“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组成不同的小分队,深入实践基地,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指导。在内容上也应丰富多彩,贴近民众。随着全民健身时代的到来,广场舞、街舞等广泛流行于社区、街道,体育院校学生可以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探索,如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一些体育舞蹈的培训。针对当今人们日益关注身体健康的问题,体育院校学生也可以利用专业知识,举行一些关于膳食营养、健身健美、疾病预防的专题宣传和讲座。

(五)提高社会体育指导的实效性

任何社会实践的目的达到与否,在于其实际效果。体育院校学生通过社会体育指导社会实践,如能使群众真实地感受到服务带来的效果,将会大大提升社会对体育院校学生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因此,在进行社会体育指导的过程中,应建立健全跟踪与回访机制,定期回收反馈信息,做好调研工作,以此做出准确评价,从而改进工作,提高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体育院校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