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对我国经济的现实影响及建议

2015-06-23 13:55
唐山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现实大学

周 勇

(1.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博士后工作站,长沙 410005;2.长沙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长沙 410100)

大学生就业对我国经济的现实影响及建议

周 勇1,2

(1.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博士后工作站,长沙 410005;2.长沙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长沙 410100)

人力资本理论创立以来,教育对经济的未来影响显著而现实影响不明显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在经济增量、家庭教育投资、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均衡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当期影响。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与现实经济的关系,建立健康的就业环境,依据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从而建立高等教育与现实经济的匹配关系,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经济发展;现实影响;建议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规模屡创新高,并且还将保持一定的增长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现实影响,形成了不同于经典理论的社会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扩招奠定大学生就业对经济的现实影响

教育对经济的现实影响,或者说教育对现实经济的影响,是教育对于经济的当期影响,而不是教育对于经济的长期影响。这种看似生硬的称谓涉及到的,不仅是教育经济功能的基本形态问题,更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模式问题。

受经典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对经济的长期影响显著,而其当期影响则不明显,即所谓“教育只管经济的明天,不管经济的今天”。之所以认为教育对经济的当期影响不明显,主要受制于两个条件。第一,是社会实践的制约,即经典人力资本理论诞生时的历史背景制约。经典人力资本理论诞生之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远不如今天这样密切。也就是说,教育在当时对经济的当期影响本身就是不显著的。第二,是研究范式的制约。在当时教育对经济的当期影响不明显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学的理论探讨并不能超越现实。经典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研究范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者只能关注教育的经济增量作用,也注定了研究者不能有效分析教育的当期影响。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石,也是今天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经典人力资本理论在论及人力资本概念时,虽然区分了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但更加看重后者[1]6。劳动者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教育,依赖于技术的积累,因而教育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作用。更进一步,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通过促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作用;第二是通过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作用[1]61。前者代表的是人力资本质的积累,这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因而人力资本质的积累表现为纵向特征。与后者相关的是人力资本量的积累,它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只要达到一定量级就能形成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形成横向积累效应,即人力资本在短期内形成积累,必然使教育对经济的当期影响得以显现。

经典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以人力资本积累为核心的计量教育“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范式,主要考量劳动者质量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种研究范式主要分析人力资本质的积累,而这种积累又主要表现为纵向特征,从而其研究在实质上属于人力纵向积累模式的范畴。这样,在经典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范式中,教育对经济的长期影响显著而当期影响不显著就理所当然了。今天教育经济学基础研究严重不足的事实足以表明,对于考察教育经济功能的方式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然而,经典人力资本理论并未彻底否定教育对经济的当期影响,只是阈于当时教育与经济关系而未能形成充分的认识。诚然,人力资本理论创立时的高等教育规模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因此它所提供的劳动力资源未能显现出明显的当期经济影响。与此异曲同工的是,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攀升。近5年来,大学毕业生占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一半以上。在这种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作为高端劳动力资源,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举足轻重的生产要素,能够形成人力资本的横向积累,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当期影响。这种影响的产生不再遵循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的法则,而是劳动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市场经济学等经济学分支的法则。高校扩招的社会现实,已经用事实证明,“教育不仅管经济的明天,也管经济的今天”。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实经济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

一般而言,大学毕业生作为高端的劳动力资源,如果能够实现充分就业,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就业往往是不充分的,由此产生了一个GDP损失率问题。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大多是结构性失业,要么是因为就业的地域原因或工作环境原因,能就业而不愿就业;要么就是自身智能与现实需求不匹配,想就业而不能就业。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概括起来讲就是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供给与现实经济提供的劳动需求之间的互相不匹配造成的。如果高等教育和现实经济环境都能实施有效调整,则可大大降低失业率。就微观层面而言,诸如大学生就业所形成的人力资源供给对各地支柱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学生村官带来的经济增长效益等现象,都能够说明大学生就业对现实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计算大学生就业率降低带来的GDP损失率是有现实依据的。如果说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技术路线不能很好地解释教育对现实经济的影响,那么,大学生未充分就业带来GDP损失率则为我们观察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至今人们尚未找到一种方法能清晰地说明教育对现实经济增长的贡献,如果现实经济环境中减少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可能性存在,那么计算其中的GDP损失率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虽然目前相关研究还非常少,粗略统计只有三篇论文(其中核心刊物两篇),但麟光片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有研究者发现,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每增加1个单位的大学生就业将带来642.752个单位的GDP增长,初始就业率不高所导致的潜在GDP年均损失率高达27%,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将会直接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2]。关于海南省高校毕业生未充分就业现象的研究表明,未就业毕业生必然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如果社会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让所有高校毕业生实现全部就业,那么海南省的GDP总量将会有12%以上的增长[3]。此外,有研究者指出,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增加与失业时间加长,必然会对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新的压力,导致经济资源的再分配,对经济增长不利[4]。

(二)大学生就业与家庭教育投资意向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果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或者就业质量偏低,那么家庭教育投资意向必然大受影响。现阶段我国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但用于子女教育的支出在其总收入中比例较高,且他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较高,而社会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大学生面对就业难题时会更加艰难,其结果必将对其他农村家庭投资子女教育的意向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出现对子女教育投入不够的恶性循环。基于类似的原因,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也会出现教育投资意向弱化的现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的调查研究表明:2010年全国约有80万学生放弃高考;近年,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2013年全国弃考学生约100万。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这100万学生中出国留学的不超过20万,其他80多万名弃考学生大多选择了就业,其中农村孩子占了绝大多数。值得注意的是,受就业形势影响,弃考现象在农村部分地区已经“关口前移”,不少学生高二、高一甚至初中毕业就离开了校园[5]。

(三)大学生就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首先,大学毕业生是提高城镇化率的重要力量。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进城意愿显然很强烈,尽管曾出现“逃离北上广”的现象,但“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思想仍然很有市场,这可以从各一线城市为数众多的蚁族群体中得到印证[6]。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指标,我国以常住人口为计算标准的城市化率在2020年将达到60%左右,当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为53.7%。据统计,当前我国总人口数约为13.6亿[7]。我国高校学生中农户子弟(上大学前户籍为农业户口)比例为63.3%[8]。鉴于未来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还会有一定的增幅,以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规模为参照作保守估计,将2014-2020年期间的年均毕业生人数设定为727万,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大学毕业生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分量。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2014-2020年大学毕业生与城市新增常住人口的年均比例

注:本表由作者根据相关数据编制。

由表1可知,大学生在新增城市常住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学生就业质量严重影响到农户子弟大学毕业生的城市进入和城市融入。

其次,大学毕业生是影响城镇化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影响其进入城市和融入城市的关键,不是进城意愿而是进城能力,也就是实际的收入水平。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低端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如果广大的农户子弟大学毕业进城后只能“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生活境遇同样是在城乡之间漂浮”[9],那么,城镇化质量必然会存在较大的问题。目前,各一线城市中的大学毕业生“蚁族”聚落,虽然还不至于成为贫民窟,但也算是一种城市病。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作为高端人力资源,具有较强的舒尔茨所说的“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即有意识地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重新分配自己的财产、劳动、金钱和时间等资源的能力,这是教育经济功能的重要体现[1]29-30。与通过打工或经商进入城市的其他农村转移人口不同,大学毕业生进入城市以后面对各种经济环境的变化,其适应能力肯定要强些,因而扎根下来并融入城市的可能性就高很多。但是,当大学毕业生就业大面积低端化出现时,这一切都将成为泡影。

(四)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均衡发展

大学生就业对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就业的区域分布和城乡分布产生的。首先,大学生就业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据统计,东部地区生源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仅有2.5%在中西部地区就业,而同期中西部生源大学毕业生在东部地区就业的比例高达35.3%[10]。大学毕业生流动的孔雀东南飞现象,使得中西部地区出现大面积的人才短缺与人才流失,导致发展环境不利,进而促使更多的人才外流并最终形成恶性循环[11]。其次,大学生就业分布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样有重大影响,一项针对广东梅州地区的调查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该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外流造成的人才瓶颈,使企业创新和发展能力严重不足,缺少核心竞争力,经济效益低下[12]。可见,在最初的宏观政策安排中本来应该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地方高校,如果毕业生大面积外流,将会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再次,大学生就业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也有重要影响。这一点可以从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上体现出来。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30万人,目前在岗21.2万人,覆盖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全国有3万名大学生村官创办致富项目2万多个,总投资60.8亿元,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6 451个,为24.3万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13]。实践表明,大学生村官作为高端人力资源,不仅发挥了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而且在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不少自发到农村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不时见诸媒体。可见,大学毕业生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实现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本质上讲是高等教育与现实经济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相互匹配关系。因此,解决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其措施要围绕建立这一关系展开。

(一)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与现实经济发展的关系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对现实经济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教育不仅“影响经济的明天,而且影响经济的今天”的趋势日益显现。大学生就业对现实经济发展的影响,正是这种趋势的比较突出的表现。如前所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具体措施显然是正确的,且开始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对现实经济发展的影响。然而,其基本取向主要还是把大学生就业当做一个社会问题来被动应对,而未从促进现实经济发展的视角去主动谋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对大学生就业与现实经济发展的关系缺乏清晰认识。

其次,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与现实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大学生就业与现实经济的关系,是教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的集中体现。一方面,教育不仅在数量上、质量上和层次结构上,而且在指导思想、培养模式、宗旨和目标上,都要与其依托或关联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这样才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教育的高速发展与经济持续萧条并存的现象就证明了这一点[14]。另一方面,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又是教育经济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考察,对教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关注较多,而对经济社会是否为教育经济功能发挥提供了良好环境则关注甚少。教育专家胡瑞文主持的一项研究显示,2010年至2020年,中国将新增9 400万大学毕业生,而白领岗位只有4 600万,过半数的大学毕业生将入职蓝领行业[15]。尽管拥有大学生身份并不意味着不能从事蓝领职业,但如果过半大学生入职蓝领,则会清晰地表明社会经济环境同样可以因为不匹配而影响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不仅仅是教育不匹配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因此,要促进大学生就业,就不能一味指责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当然也不能单纯关注社会经济环境的好坏,而是要依据一定的发展目标建立二者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

(二)建立大学毕业生融入现实经济的健康环境

从为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创造有利条件出发,建立大学毕业生融入现实经济的健康环境,需要建立和完善以下三种机制。

首先,要建立促进就业的信息机制,即基于现实经济运行的需要建立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平台和预警机制。关于这一点,在国办发[2011]16号和国办发[2013]35号两个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文件中均有明确要求。近年来。虽然市场上出现了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报告,比如麦可思研究院的中国大学生年度就业报告,相关的媒体在高考季和高校毕业季也会对此类信息作出报道和引导,但严格地说目前尚未建立完整、权威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信息平台和预警机制。高考志愿填报和大学生毕业求职,基本上还是在凭着感觉走。因此,依据国情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和预警机制,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其次,要发展促进就业的调节机制。如前所述,市场消化不了占人口比例并不高的大学毕业生,说明经济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具有反作用,而对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作出调整以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正是这种反作用的一种表现。因此,有必要落实国家“结合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开发就业岗位”的政策(国办发[2013]35号文件),并借以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调节机制,不仅可以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容量,而且以此促进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在这一点上,相关的政策是清晰的,关键在于落实。

再次,要完善促进就业的保障机制。与往年相比,国办发[2013]35号文件突出了促进就业公平问题。这既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进步,也说明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的重要性。相关规定虽然面面俱到,但基本上是原则性的,这是由文件的性质决定的,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在实际中具体落实。比如:各一线城市为数众多的“蚁族”现象表明,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未能很好地适应非正规就业的现实要求,而现行的《就业促进法》对此也无明确规定。因此,需要在实践中落实和完善促进就业的保障机制。

(三)根据现实经济发展需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国发[2011]16号文件第七条详细阐述了“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政策主张,因此,这里的关键同样是如何在实践中落实。一方面,各高校应积极主动地根据现实经济发展需要,切实做好提升教育质量的工作,而不是等、靠、要,更不能漠不关心。另一方面,在具体操作上,应遵循“先治标,后治本”的原则。依据现实经济发展需要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涉及高等教育的具体问题,也涉及公共教育决策和宏观教育体制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项针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显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问题依次是:实习实践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16]。因此,各高校可以从这些毕业生身上反映出来的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着手,循序渐进地提高教育质量。

[1] 靳希斌.人力资本学说与教育经济学的新进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孙立成,李群.大学生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统计预测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1(2):90-93.

[3] 肖瑶,吴灵均.海南大学生就业对国际旅游岛经济增长的影响[J].企业技术开发,2012(5):32-33.

[4] 沈亚芳,张锦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经济影响与政策调整[J].教育评论,2010(1):20-22.

[5] 陈灏.今年百万人弃高考多是农村娃[N].新华每日电讯,2013-06-09.

[6] 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统计,2014(3):6-14.

[8] 清华大学课题组.让每个学生拥有公平的机会[J].新华文摘,2012(20):116-119.

[9] 刘健,李亚彪.大学生农民工调查:论知识是大学生,讲身份是农民工[J].半月谈,2011(2):14-15.

[10] 常俊红.大学生就业流向研究:基于ERG视角[J].学理论,2012(13):124-125.

[11] 夏鲁惠.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中国发展观察,2009(2):18-19.

[12] 尚志海,欧先交,曾兰华,等.大学生就业空间选择偏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初探[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77-81.

[13] 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关于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N].光明日报,2012-07-31.

[14] 曲恒昌.教育一定能促进经济增长吗——日本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0(3):14-18.

[15] 大学生就业蓝领化 整整一代人的挑战[EB/OL].(2013-06-13).http://news.ifeng.com/opinion/society/detail_2013_06/12/26331784_0.shtml.

[16] 张芳.从“蚁族”群体看大学生就业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2):108-109.

(责任编校:夏玉玲)

The Immediate Impact of College Graduate Employment on Economy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ZHOU Yong1,2

(1. Postdoctoral Workstation, Hunan Provincial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Changsha 410005; 2.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00)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human capital theory, it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on the future economy is significant while the immediate effect is not obvious. But with the expans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increment, family education investment,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significant to the quality enhancement of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urrent economy, build a healthy employment environment, enhanc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y.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conomic development; immediate impact; suggestion

G40-054;C913.2

A

1672-349X(2015)01-0100-05

10.16160/j.cnki.tsxyxb.2015.01.026

猜你喜欢
毕业生现实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漫画:现实背后(下)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