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临床分析*

2015-06-23 16:22高本林
河北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影像学

高本林

(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德州253014)

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临床分析*

高本林

(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德州25301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4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行神经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手术方法和适应症以及手术效果。结果:本组的46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造痿术,术后住院时间为7~13d,平均住院时间为(8.4±1.2)d。术后4例出现发热,均经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眼睛神经麻痹,并经过对症的处理症状消失。术后1周的影像学检查患者的囊肿张力均消失,且囊腔也明显的缩小。术后3~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8±1.3)个月。影像学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且术后无1例出现复发。结论:临床中对于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应用神经内镜治疗是可行的,创伤小,临床中应加强适应症的掌握,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颅内蛛网膜囊肿;神经内镜;临床疗效

颅内蛛网膜囊肿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之一,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属于良性病变,临床中常常采取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技术逐渐的应用临床中,并且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1]。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4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行神经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手术方法和适应症以及手术效果,为临床中治疗该病提供参考,具体的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

2012年3 月间4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为3个月至44岁,平均年龄为(18.3±2.1)岁。病程时间为1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时间为(6.2±1.2)月。头痛患者11例,恶心与呕吐患者14例,癫痫患者12例,头昏患者10例。

1.2 影像学表现:本组的患者均经过MR和CT检查分析,影像学检查分析,蛛网膜囊肿主要位于外侧裂区、侧脑室、鞍上区和第三脑室以及顶部等,具体的数据分析,见表1。

表1 46例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囊肿部位情况分析

1.3 手术治疗方法:本组的患者均取全麻醉,并采取6.5mm的硬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首先,应依据影像学的定位,并在距离囊肿比较近的部位进行钻孔处理,并有效的切开患者的硬膜,且需要电凝切开囊肿的外壁。然后,将带有导芯的镜鞘进行置于患者的囊肿腔中,并拔除其导芯,密切的观察囊腔内的基本情况。同时,在囊腔的内壁采取球囊导管或者双极电凝造一个痿孔,直径大小为10.0mm。紧接着进行内壁部分的切除处理,从而有效的使得囊肿腔和周围脑室的充分交通。紧接着采取双极电凝囊壁,减低术后粘连的几率。手术过程中伴有脑积水的患者,需要先行第三脑室底造痿术处理,术后给予37℃的林格氏液进行冲洗处理。对于手术过程中出现有少量的渗血患者,一般可继续冲洗,直至出血停止。最后,手术后给予骨蜡进行封闭骨孔[2]。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本组的46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造痿术,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住院时间为7~13d,平均住院时间为(8.4±1.2)d。术后4例出现发热,均经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眼睛神经麻痹,并经过对症的处理症状消失。术后1周的影像学检查患者的囊肿张力均消失,且囊腔也明显的缩小。

2.2 随访观察:通过术后3~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8±1.3)个月。影像学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且术后无1例出现复发。

3 讨论

颅内蛛网膜囊肿在颅内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般主要发生在外侧裂。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认为蛛网膜先天性异常而导致的,临床中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常常给予定期的随访观察,并不实施手术治疗。但是临床中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实施手术治疗,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3]。临床资料显示,多数的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先采取的是不干预,主要是由于一些微小或者无症状的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常常到成年其囊肿也无明显的变化[4]。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对于无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的颅内蛛网膜囊肿需要尽早的手术治疗,从而有效的改善脑组织的发育状况。同时,资料显示,对于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尽早的实施手术治疗能够较好的改善脑部组织的血供与脑功能[5]。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应实施手术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总体效果。但是,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大,且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6]。因此,如何选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成为医师们关注的重点。

临床中对于颅内蛛网膜囊肿实施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有效的为囊肿和蛛网膜下腔与脑池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从而较好的消除囊肿的张力,减少脑组织的受压状况[7]。但是临床中在实施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术方式,开颅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囊肿壁和囊肿-腹腔分流术以及神经内镜下手术与其他等[8]。临床中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不同的效果,均是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并较好的恢复神经生理功能。随着临床中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技术逐渐的应用临床中,这种手术方法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效果明显,且术后的并发症也比较少[9]。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比较,神经内镜手术属于微创,能够较好的贯通囊肿和脑池的沟通。并且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神经内镜手术对该病的治疗越来越多,且效果明显[10]。

通过此次的临床研究分析,临床中对于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实施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有效的改善周围脑组织的发育,并且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但是临床中在实施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严密的掌握手术适应症,从而有效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一般对于临床中颅内压增高和颅内出血以及局部病灶功能缺陷与癫痫药物不能控制的症状均是手术的绝对指征。但是临床中出现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1]:①临床中出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临床症状与颅内蛛网膜囊肿具有明显的相关性;②在随访期间其颅内蛛网膜囊肿出现增多的情况;③颅骨出现有变形,或者颅骨受压变薄;④颅内蛛网膜囊肿出现张力性囊肿,且对周围的组织出现明显的压力或者患者大脑中线出现移位;⑤对于年龄不足10岁的患儿;⑥经过CT或者MR检查囊肿直径在3.0cm以上的患者。因此,临床中对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应有效的掌握手术适应症。同时,临床中在实施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2]:①对于囊肿比较大的患者,在选取钻孔时应选取颞部偏上的位置,且需要尽可能的靠近前颅窝底水平的位置,从而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生,也使得造痿安全;②在对囊肿内侧壁进行剥离的过程中,注意动作轻缓,避免损伤的情况发生;③规范手术的操作,在患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医师应进一步的规范手术操作,从而避免术后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发生,提高总体效果;④合理的掌握手术适应症,临床医师在对患者实施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病情的了解与分析,充分的了解神经内镜手术的适应症,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⑤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医师在手术操作中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并给予常规并发症的预防。患者一旦出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的给予处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应用神经内镜治疗是可行的,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较好的建立囊肿和蛛网膜下腔与脑池之间有效的沟通。整个手术操作简单,且创伤也比较小,临床中应加强手术适应证的掌握,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1]黄庆锋,施炜,苏星,等.症状性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8):796~798.

[2]宗绪毅,李储忠,姜之全,等.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3):222~224.

[3]唐秀文,肖泉,叶劲,等.内镜辅助锁孔手术切除颅内蛛网膜囊肿[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9~40.

[4]吴震,张锋.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临床体会[J].中国医刊,2012,47(8):65~66.

[5]Daniel,Castro-Bouzas,Carla,Frieiro-Dantas,Ramón,Serramito-García,Miguel,Gelabert-González.Post-traumatic resolution of an 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J].Revista Deneurologia,2012,54(6):380~381.

[6]曹楚南,桂松柏,甘鸿川,等.大脑半球凸面蛛网膜囊肿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1): 1052~1053.

[7]Volker,Maus,Athanasios K,Petridis,Alexandros,Doukas,Hubertus Maximilian,Mehdorn.Isolated facial palsy as a hallmark of CSF overdrainage in shunted 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J].Acta Neurochirurgica,2011,153(5):1141~ 1142.

[8]徐春华,黄海波,曾而明,等.神经内镜治疗颅内幕上蛛网膜囊肿[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104~105.

[9]王新生,桂松柏,宗绪毅,等.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9):1447~1450.

[10]Kensuke,Murakami,Hidefumi,et al.Development of intratumoral cyst or extratumoral arachnoid cyst in intracranial schwannomas following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J].Acta neurochirurgica,2011,153(6):1201~1202.

[11]Anninos A,Kotini D,Tamiolakis P,et al.Evaluation of an 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 with MEG after magnetic stimulation[J].Journal of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2007,6(2): 227~232.

[12]王鹏,詹升全,李昭杰,等.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10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2):82~84.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7.021

1006-6233(2015)07-1123-03

山东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HZ104)

猜你喜欢
蛛网膜囊肿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