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双桥区2012年国家级暗娼哨点监测调查分析

2015-06-23 16:22吴铁男刘彩双
河北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哨点安全套性病

吴铁男,刘彩双

(1.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承德067000 2.河北省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承德市双桥区2012年国家级暗娼哨点监测调查分析

吴铁男1,刘彩双2

(1.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承德067000 2.河北省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目的:通过对承德市双桥区内重点娱乐、洗浴场所中从事暗娼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双桥区暗娼人员的部分基本情况,宣传艾滋病(AIDS)和性病防治措施,从而遏制艾滋病(AIDS)和性病通过性服务途径传播蔓延。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双桥区400位从事性服务工作的女性发放调查问卷,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人群中艾滋病(AIDS)基本知识知晓率为94.75%,部分指标如安全套使用率等还有待提高。通过对暗娼工作人员年龄、文化程度和安全套使用率等指标的具体分析,总结双桥区国家级暗娼哨点监测工作的不足与进展。

艾滋病(AIDS);性病;暗娼哨点监测

双桥区自2010年成为国家级暗娼哨点监测工作点以来,对辖区内暗娼人员进行定期监测筛查,并积极宣传艾滋病防治措施,旨在提高辖区内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进一步了解暗娼人群的基本情况,从而制定合理措施对辖区内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有效遏制艾滋病、性病在暗娼人员中的传播蔓延。

1 监测对象

承德市双桥区辖区范围内的22家娱乐场所400位女性性服务工作者,其中高档场所5家,调查人数125人,占总人数的31.25%;中档场所12家,调查人数212人,占总人数的53%;低档场所5家,调查人数63人,占总人数的15.75%。

2 监测方法

2.1 首先,于2012年3月对辖区内各休闲娱乐场所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到双桥区有KTV、洗浴等娱乐场所46家,其中涉性服务的39家约3000余人。调查组按照国家级(暗娼)哨点监测要求,将涉及有高危行为服务人员的娱乐场所分为高档、中档、低档三个层次,绘制出承德市双桥区娱乐场所分布图,根据中等层次场所的暗娼人群不得低于监测样本量的40%,低等层次场所的暗娼不得低于监测样本量的10%的要求,采用了随机抽取样本的方法[1],共抽取调查了监测场所22家。

2.2 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于4~7月份对22家场所进行走访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且400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采集血液样本400份[2]。走访期间,对辖区内参与问卷调查的高危人群进行了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鼓励辖区内暗娼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2.3 最后,分析信息,总结资料。本次国家级暗娼哨点监测调查统一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信息数据整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总体结论:本次对400份合格问卷进行整理,400份血样均为合格血样。参与调查的暗娼高危人群以20~30岁为主,共379人,占总人数的94.75%。婚姻状况主要为未婚人员369人,占总人数的92.25%;在婚人员1人,占总人数的0.25%;同居者30人,占总人数的7.50%。被调查人员中本省人员共382人,占总人数的95.50%;外省人员18人,占总人数的4.50%。被调查对象以汉族为主,360人,占总人数的90%;满族33人,占总人数的8.25%;回族4人,占总人数的1%;蒙族3人,占总人数的0.75%。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或中专文化为主,349人,占总人数的87.25%。61%的被调查人员从事暗娼工作一年以上。检测的400份样本血清中,HIV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丙肝阳性结果血清2人份,梅毒阳性结果血清2人份。

3.2 年龄分析:从事暗娼工作的女性性服务工作者以年轻女性为主,年龄20~30岁,参与调查的全体被干预人员中年龄20~25岁197人,占总人数的49.25%,年龄25-30岁共182人,占总人数的45.50%,年龄30岁以上的共21人,占总人数的5.25%(20~25岁人群中包括20岁,不包括25岁,25~30岁人群中包括25岁,不包括30岁)。

3.3 文化程度分析[3]:近年来,暗娼的文化程度有逐年增高趋势,2012年所有被调查人员中文盲11人,占总人数的2.75%;小学文化40人,占总人数的10%;初中文化219人,占总人数的54.75%;高中或中专130人,占总人数的32.50%;无大专以上学历人员。通过调查了解,文化程度较低的暗娼人员对安全套使用的注重程度明显小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暗娼人员。

3.4 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安全套正确有效的使用,有利于防止艾滋病和性病的传播。通过调查,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364人,占总人数的91%;而未使用安全套的共36人,占总人数的9%。最近一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有时使用安全套的共54人,占总人数的13.50%,每次都用安全套的共346人,占总人数的86.50%。(见表1)[4]。

表1 双桥区2012年国家级暗娼哨点监测安全套使用情况

4 讨论

4.1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暗娼人员以青年女性为主,文化程度偏低,经过分析,年龄和文化程度与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与自我保护意识成正比,低档场所文化程度较低的暗娼人员安全套的使用率明显低于文化程度偏高的暗娼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的暗娼人员对性病、艾滋病的知晓率偏低,对安全套的使用重视程度不够,通过交谈可以了解到文化程度较低的女性性工作者不重视性病防范措施,存在侥幸心理,或者毫无防范意识。文化程度的差异使得该类人群对性病、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存在偏差,工作人员在干预现场讲解艾滋病基础知识及预防措施时,有现场提问环节,文化程度较高的暗娼人员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尤其是曾经接受过性病、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的人员对安全套的使用很重视,对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认知程度很高,部分人员甚至曾自主进行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由此可见,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的高危人群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显得尤为重要。

4.2 通过日常开展的外展宣传工作,暗娼人群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有了大幅度提高,达到94.75%,安全套使用率也有了显著提高。国家级暗娼哨点监测工作任务量较大,加之部分业主对此项工作的不理解,政府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不够紧凑,使得监测工作难度增加,此项工作还需细化,特别是低档场所的发现和干预,低档场所中暗娼人群普遍文化程度较低,自我保护意识较薄弱,相较于高档场所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可能性更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对此类人群的宣传力度,取得业主积极的配合,进一步提高高危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增强辖区内暗娼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从源头控制性病、艾滋病的传播蔓延。

本次国家级暗娼哨点监测的结果为辖区内实施高效的外展干预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在今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只有进一步扩大干预覆盖面,加大干预力度,保持高危行为干预工作的可持续性,着重提高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和自愿咨询检测意识,大力推广100%使用安全套策略,才能促进我辖区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1]郝晓刚,王炜.2011年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暗娼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4):300~303.

[2]刘玮,高宪社,许雷涛,等.2010年至2012年华阴市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4,25 (1):86~88.

[3]刘红新,马树波,李芬,等.昌平区2005年至2010年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5):579~580.

[4]贵蔷,曾志刚,王立亚,等.常德市武陵区2010年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 (10):701~702.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7.063

1006-6233(2015)07-1227-03

猜你喜欢
哨点安全套性病
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运行情况分析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求
振聋发聩·合力助推接触镜安全 2017全国接触镜安全监控峰会暨全国角膜塑形安全监控哨点单位第二届联席会圆满召开
新型女用安全套的使用及综合咨询
拉萨市2010~2014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非法行医监督哨点管理探讨
怎样戴安全套才能防艾滋
安全使用“安全套”
揭穿男人的7个性谎言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