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从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起——浅谈对苏教版化学教材的教学理解

2015-06-24 01:39陈荣明
亚太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物质教材探究

文/陈荣明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将知识内化建构的过程,在知识体系不断建立的过程中,能力也在不断地培养和发展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而且还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即内容和方法得以付诸实现的过程。如果抛开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对教学对象进行假设,则会使整个教学设计仿佛空中楼阁,难以真正有效地实施。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 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1]。除此之外,还要设立多样化的课程模块,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断发展。1、感知觉不断地发展,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知觉的有意性及目的性明显发展,对研究对象特征的区分及辨别能力也不断加强,逐渐具备研究事物的能力。2、高中生注意的目的性及指向性更加明确,注意的品质不断提高,能够长时间地关注某件事物,在学习过程中表现更为明显。3、高中生的记忆能力不断发展,逐渐从无意记忆转变为有意记忆,简单的机械记忆的比例逐渐减少。4、思维能力不断发展,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等,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5、语言表达更加生动、连贯和多样化,对具体的现象能进行概括总结。6、想象力更加丰富。这些能力的发展,意味着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目的性更强,也就注定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的教学更多地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而教师则应该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对复杂现象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应该首先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掌握研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能用科学的方法将探究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

一、厚积薄发,重视基础

学生的认知规律总是遵从有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同样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不断总结发展的过程。元素周期律在无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总领性的规律,与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转变与性质比较、原电池及电解池中的放电顺序等知识学习过程中,都具有指导性作用。而元素周期律的提出,是基于大量的实验事实及一定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的,是组成物质元素原子的微观结构变化的结果。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并能进行比较总结,其次,还要让学生了解物质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如果没有必修一中各类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研究及原子结构的学习,是无法对性质的递变规律有深刻的印象,也就不可能得出普遍性的规律。同时,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将所学的知识拓展到其他的元素化合物,对一些现象进行解释。一个规律的得出,往往都伴随着大量事实的积累,要完成对规律的探究,就必须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材中如此安排,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方法引领,事半功倍

由于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在必修模块中在强调知识广度的同时必然削弱知识的深度,对于学科专业性的知识,将其放在相对应的选修模块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而在必修知识的学习中,将化学研究中的各类思想、方法融入其中,成为高中学生今后的学习一大助力。如在必修一中,首先介绍了分类的思想,不仅从具体的物质着手,还拓展到抽象的反应类型的分类,而且在后续的教学中,一直不断渗透,从物质的提取和性质研究,到物质间的作用力及物质的多样性,特别是在有机的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当然,类比及比较的方法也使得物质之间的性质差异在微观结构上找到依据。

三、培养能力,力求创新

知识和思想方法要实现质的升华,还要通过学生能力的培养得以实现,没有对思想的应用,没有对知识的总结,都不可能产生创新的火花。教材对实验能力的培养首先从物质的分离提纯着手,通过联系初中的食盐精制过程并介绍其他的提纯分离提纯方法,作为专题二、三中的物质的提取预备知识,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工具。而在接下来的物质检验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应过程中的产生气体、沉淀、颜色变化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掌握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并在后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创造学生运用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能力。

四、知识拓展,发展个性

必修模块的学习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初中化学的适当深化和细化,是为了广大学生在完成高中学习以后为走上社会所需要具备的化学素养服务的,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涉及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却没有进行更多的细化。如对化学键的学习中,只是简单介绍了离子键及共价键的形成及区别,而对化学键的键能、键角、饱和性及强弱的影响因素都没有进行过多的拓展。为满足个别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分别编写了《化学反应原理》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电化学、反应速率及限度以及溶液中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进行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质》对原子的微观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对化学键和晶体的结构从微观入手,用数据使得比较更加地科学化; 《化学与技术》和《化学与生活》则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化学的联系来阐述更加细化的内容,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要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刻理解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好教材这一个材料,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物质教材探究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