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压力与网络依赖相关关系探究

2015-06-24 01:39张东宁
亚太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人际校园差异

文/张东宁

高等教育成为全民教育的同时,也使得高校学生中的竞争更加强烈,学校中的竞争,以及大量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压力,使得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源。压力一方面督促着我们进一步的向前迈进,长时间的压力带给我们不适也在损害着我们的健康。

网络在方便大学生生活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些学生沉迷网络,在网络中迷失自我,学业下降、人际关系、时间管理、身体健康等出现问题,根据我国学者的样本为大学生的研究,我国大学生网络网络依赖群体占学生总群体的约25%,严重网络依赖群体占学生群体5%。

大学生们面对着相对较多的压力,网络作为一种方便进行休闲活动的载体,是否成为大学生压力的缓解处,大学生校园压力与网络依赖的关系值得进行研究。

1. 校园压力

“压力”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其早期的使用是作为物理学概念在进行使用,进行心理学领域进行使用后,压力的英文“stress”在中文中翻译为应激或压力,压力作为一个重要概念被使用,但并没有准确定义。

虽然压力在学界还没有准确定义但我们不难发现压力的一些特性。首先,压力是一种情绪反应。其次,压力的来源是刺激事件的发生。可以说,压力是人面对压力事件而产生威胁感的心理与生理状态。则校园压力可以简单定义为学生面对发生在校园的压力事件产生威胁感的心理与生理状态。

2. 网络依赖

关于网络依赖的定义,学界定义比较模糊,有部分学者将网络成瘾与网络以来等同起来,认为网络依赖就是网络成瘾。

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交互性、内容信息的极大丰富使得个人在网络中实现很多需求的满足,网络本身的特性为网瘾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大学校园中网络使用的方便性,以及CNNIC 统计资料显示的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使用使得我们不得不关注网络使用的危害。

3. 大学生校园压力年级、性别、专业差异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大学生校园压力年级、性别、专业并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本此研究的样本、地域问题,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现在大学中的一种现实。

对男女期待的一种平等,以及男女对自身定位的一种接近,整体社会对男女平等观念的接受,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男女的平等,尤其在大学校园这种思想的前沿,男生女生区别在弱化。

而年级的差异的减少,各年级具体的压力对象可能在变化,如人际关系,大一学生入校不久,面临着要新认识同学,结交新朋友,建立感情的过程,大二学生在朋友层面可能问题较少,大二一般是学生在各类学生组织中的关键期,与学生组织人员的人际关系成为大二人际关系的压力源,大三则面临考研就业的问题,未来人际的一种投资给成为大三学生的人际压力源。就业压力的差异不显著,也与整个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担忧,以及大学生就业情况的严峻,使得其对不同年级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异。

大学生校园压力的专业差异总体虽然也没有显著,但体能与生活压力理科显著高与文科,体能与生活压力的问卷题目为“感到全身软弱无力、猜疑自己的身体有病、感到适应不了生活方式的变化、担心还不了欠别人的钱、感到跟不上生活的节奏、因自己的精力下降而发愁”,文理科在体能与生活压力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在一般情形下理科的在学业要求较高,虽然文理科在学习压力上并无显著差异,但学业任务较重,如兰州大学理科生一般课程设置较多,周末也多有实验课,使得理科学生的体能与生活压力显著的高于文科。

4. 大学生校园压力与网络依赖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校园压力及其各因素都与网络依赖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与我国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可能有较大关系,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面对压力主要以情绪性应对为主,而且对情绪性应对的具体问题分析时,发现我国大学生情绪应对的分散注意力与发泄多采用听音乐、看电影、找朋友聊天、写博客、睡觉、哭一场等,总处理方式中做其他的事排第一、听歌排第二、与朋友倾诉排第六。

而上述应对方式多可以用网络来实现。本次调查中,所有学生都拥有手机与电脑中至少一件可上网设备,网络使用的方便性,以及大学生的情绪应对方式,使得大学生面临压力时,网络可以成为一种方便的工具。

5.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应对方式

从大学生校园压力及其各因素与网络依赖的回归分析来看,减少大学生校园压力,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网络依赖,且大学生校园压力与网络依赖的回归模型解释力相对较强,其中经济与地位压力与就业压力的减轻对减少大学生校园压力的作用较大。从问卷我们可以看出这两者都涉及着人际中的地位,以及就业。

对于人际中的地位问题,这需要我们大学生自身的努力,通过学习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建立信赖的亲密关系,从中得到缓解,学会合理应对,以及处理人际问题。

对于就业,我们首先需要摆正观念,大学本科教育不是职业技术培训,我们来大学不是培训大学生就业的地方,高职类院校虽说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但本此研究未涉及高职。同时,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的确十分严峻,许多高校也开设了职业生涯课程,以及就业指导类机构,由本次研究成果表明就业压力的减轻可以减少大学生网络依赖,为了应对网络依赖,我们可以继续加强就业指导,多方面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使大学生面对就业更加从容。

猜你喜欢
人际校园差异
相似与差异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