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外国文学作品的优势探究

2015-06-26 11:31凌云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优势教材

凌云

[摘 要]重视民族文化传统与加强多元文化意识并不冲突。外国文学作品进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极大地丰富了教材内容,有利于弘扬人类的优秀文化,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完善教材的知识系统,目的明确,意义明显,有较为突出的优势。

[关键词]外国文学 教材 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01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同时,强调“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由此可见,重视民族文化传统与加强多元文化意识并不冲突。外国文学作品进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极大地丰富了教材内容,开拓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同时,增添了教材多样化文化选择,完善了教材知识系统,练习设计得以创新,目的明确,意义明显,有较为突出的优势。

一、弘扬人类的优秀文化

异域文化作为一种不同于本土文化的异质文化,它有着与本土文化迥然相异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在外国文学作品的熏陶中我们能了解其他国家人民的心声,也能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进行思考,教会学生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来看待世界、人生、社会等问题;随之,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及文化间的平等和相互影响,追求多样文化的共同发展,尊重和欣赏多样性的人类文化,学会对人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持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从选编文章来看,确实弘扬着整个人类的优秀文化:《七颗钻石》教人要有爱心,《皇帝的新装》教人要诚实地做人做事,《最后一课》教人要有爱国之心,《父母的心》教人要珍惜亲情,《威尼斯商人》教人品味友情,《论美》教人追求内在美……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为了培养素质更加高的人,不管是文化素养还是人文素养。

二、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

我们要通过对范文的学习来引导学生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思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这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

谈到这,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外国文学作品都为译作,不是原版异域文字。它们是翻译学者经过反复钻研原文,用心推敲译文,借助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才展现出来的一篇篇的外国文学佳作。译者在翻译时必定遵循中国人说话的习惯和理解标准,但它不影响外国文学作品的典范性。《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通过人物动作描写,我们感受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感染力;《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两段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让我们知道了自然环境对渲染特定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有重要作用。范文的典范性,就是在于这些文章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当然,这里所说的时代性也是相对的,不可能要求教材选文像报纸杂志,随时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而关键的是为教材注入现代的理念。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当代外国文学作品可能还没成为经典,却同样睿智。如《创造学思想录》用思想录的形式,借助实例和名人名言阐述创造性思维的一些特点,主张在自由的状态中发挥想象,打破习惯的思维方式。

三、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外国文学作品选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切实做到了适合学生心理,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呈现循序渐进的特点。

七年级学生会时不时表现出小学生的特点,一般来说,他们还比较幼稚,定力不够,思考问题停留在直观和感性的层面,理性思维浅显。因此,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编者把故事性较强的小说《安恩和奶牛》放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近文学”,以期学生感受文学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具有“大爱”的品质。童话更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六册书中仅有的两篇童话(《七颗钻石》《皇帝的新装》)就相继出现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奇思妙想”中。

八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承上启下的年级。学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思想易受影响,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对善恶美丑有辨析能力。苏教版八年级九篇外国文学作品,四篇是小说(《最后一课》《父母的心》《变色龙》《窗》),引导学生了解人生百态,识别高尚情操,体味亲情、友情、爱国情,感谢生活的美好;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引导人,促成学生价值观、人生目标的形成。

九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空前提高,但要有好的思考方法。如《创造学思想录》启迪学生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熊熊大火。与此同时,他们又直面中考,学习压力可想而知。苏教版九年级教材让学生去欣赏《林中小溪》,融入和谐的大自然,好好热爱生命、享受生活(《热爱生命》

《享受生活》),坚强乐观,积极进取。在追求学业有成时,也提醒学生不忘感恩——享受人间的真情实感(《送行》)、塑造内在美(《论美》),争取提升个人素质。

四、完善教材的知识系统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阅读和解读文本,指导学生应用与实践,教材编者编排了一系列相关材料。

苏教版教材每册编者语被命名为“致同学”,改变了以往沉闷俗套的形式,体现了教材编者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对话关系,让人耳目一新。

苏教版教材每单元的单元说明主要是对单元所包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还点明单元的主题,另外在单元说明部分设置了相关图片作为背景。

苏教版课文注释一律采用脚注的形式予以呈现。从注释的内容来看,主要提示文章的出处、作者生平简介、作品写作背景,还有生字注音注释、人名、地名、官职等内容。但苏教版教材注释的数量较之其他版本是最少的。编者洪宗礼对此如是说:“凡学生可以通过工具书或资料书自己查到的字词一般不加注;凡根据上下文语境学生通过推导或与同学合作研究能弄懂的词语一般不加注;凡不影响对教材整体理解的生冷词语一般不加注;较深、较难而学生目前尚不需要掌握的词语一般不加注;凡应在其他科学习中解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专用词语一般也不加注。”简化注释,目的是为了摒弃死记硬背注释的弊端,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当然,这会给一些教师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同时又为教师提高独立教学的能力、提高备课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契机。

五、创新课后的练习设计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虽然舍弃了老版的预习提示,但课后“探究·练习” 有所创新突破,更加注重“以生为本”的编写理念。以《窗》为例,原先版本编写的四个题目无论是对内容的理解还是语言的分析,都有固定答案。现在仍是四个题目,但其中两题是开放式的。第二题:“好的作品结尾,往往不是思绪的终结,而是思绪更加激越腾飞。‘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读到结尾这一句,你是不是受到心灵的震撼?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和同学交流交流。”参考答案上如此提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感受,不求答案一致,只要言之成理。第四题更是选做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教学情况决定做与否。它其实也是第二题的延续:“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象力,续写一段情节。看看哪位同学写得最有创意,而又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这种题型不再拘泥于统一答案,而是挖掘学生想象创造能力,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们有言可发、有话可写,降低开口说话和拿笔写作的害怕程度,更期待自创作品得到他人的肯定。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优势教材
教材精读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画与话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ThePatriarchalSocietyofChinatowninEataBowlofTea
ContrapuntalReadingofJaneEyreandWildSargassoSea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
《外国文学动态》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