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教材为依托进行高中写作教学

2015-06-26 11:39周晶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写作手法教材

周晶

[摘 要]教学实践中注重让学生用心细读教材,体悟总结教材,从教材的课文中学一点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教材 写作手法 写作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13

利用教材进行写作教学,其实是一个简单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学好课文也可以妙笔生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用心细读教材,体悟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从课文中掌握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

一、钻研教材,学习写作手法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有对江山多娇的赞颂,有对生命之歌的赞美,有对和平的祈祷,有对青春的礼赞,有对经典的传播,有对自然的感悟。每一类课文都有要学习的东西,从思想主题到写作手法,从布局谋篇到表达效果都是很好的典范。学习这些精心选进教材中的课文,对学生的写作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帮助。

1.从课文中学结构。如《荷塘月色》的圆形结构,《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的“总―分―总”结构,《触龙说赵太后》的层层深入结构等。学好了文章的结构并能学而用之,才能在作文之前有一个清晰的结构盘亘于心。

2.从课文中学表现手法。如《逍遥游》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叙议结合写作方法,比喻修辞、对比写法的运用,使文章丰富多彩,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兰亭集序》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使文章讨论的生死问题“死生亦大,岂不痛哉”并不觉得唐突。不同类型的文章其写作手法不尽相同,选择适合自己作文的写作手法,兼而用之,对展现文章主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白描细描、铺垫悬念的写法;《祝福》中悬念照应、烘托渲染、动静相衬、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林黛玉进贾府》中正侧面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结合等。每一篇文章中的不同表现手法,都会丰富我们的行文。

3.从课文中学思想情感。如《我与地坛》中那种困境中的痛苦和崛起,《品质》中那穷且益坚的精神,《陈情表》中那拳拳的赤子之心,《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真善美的流露。情感是一根牵动心灵的线,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使读者跟着作品或哭或笑,深入感受并努力品味课文中的情感,才能丰富自己写作中的情感。

4.从课文中学语言风格。如《拿来主义》的语言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蜀道难》的一唱三咏;《南州六月荔枝丹》科学小品的严谨和知识性。不同的文章适合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文章幽默,有的文章清新,有的文章严谨,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需要选择不同的语言。

5.从课文中获得生活体验。如《论厄运》《直面苦难》教会人们在生活的苦难、厄运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强;《我为什么活着》中生活教给了人们许多责任和义务,要好好活着,一直大步走下去;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中“我思故我在”。有些磨难不需要亲身经历,但可以读懂作者心中的痛,从书本中获得对生活的间接经验,拓宽眼界,提升理论高度。

二、以具体课文为例,传授写作经验

了解教材中的写作手法是写作的第一步,重要的是要立足于课堂,给学生传授写作的实战经验。下面以必修三课文《老王》为例来展示笔者在教学中是如何利用教材进行写作教学的。《老王》是一篇叙事散文,是“时代事件中的小插曲”,作者通过写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展示了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淳朴天性的美好品德。全文是围绕着“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这句话来展开的。全文以这句议论结尾,它是全文情感的最高升华。从结构上来说,这篇文章采用了分总的结构。幸运的人是作者,不幸的人是老王。

学生可以很快从文字中体悟到老王的不幸、作者的幸运、幸运的作者对不幸的老王的照顾、关怀。但通过更深层的分析便知,“文化大革命”中杨绛女士和钱钟书先生遭受迫害,被批斗,物质匮乏,精神更饱受折磨。这是一种比老王的贫穷、疾病更大的不幸,但是作者在这样的不幸中照顾老王的生意乃至生活,在那样的一个艰难岁月中,可以说老王又是幸运的,作者反而是不幸的。幸运的老王送不幸的作者看病不收钱,送香油和鸡蛋,和不幸的作者一家保持交往,并没划清界限,这才是人世间的大爱、真爱。这些可贵的交往让我们知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文章细腻的结构安排,很精当地体现着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作者的布局谋篇看似很随意,但实则精心雕琢。作者对老王的刻画不刻意,不做作,却棱角分明,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关于老王的点点滴滴,展示给读者一个孤独病痛却仁爱慈祥的老人形象。综合观之,无论从结构,还是表现手法,这篇文章都给我们做了一次很好的写作范例。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一个感人至深的老王。

文章最精彩的是第八自然节对老王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或抱着冰伛着身子”,“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作者运用了夸张、比喻、细节表现手法,将老王在弥留之际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悟的东西,用善良的心体察他人,用感恩的心对待世界。

从这些年的高考作文看,当今高中生作文有一个通病,就是笔下的人物都是古今中外或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名人,动辄屈原、司马迁、史铁生、海伦·凯勒,于是华而不实、意识流一般的文字满天飞,不是说名人不能写,只是他们离我们很遥远,有距离感和时空感,不真实。高中生很少写自己,很少写自己的现实生活。所以我们强调,高中作文教学回到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的大地,多写高中生自己的或者平凡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小人物身上流淌着大智慧,用心去写,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人物身上寻找灵感。

《老王》带给我们的写作启示,作文究竟该写些什么?

1.写流淌着情感热血的普通人和事。

2.写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现实人和事。

3.写蕴含着深邃思想的平凡人和事。

这篇叙事散文,人物形象并不复杂,但是作者寄寓的情感凝重深厚,展现了底层小人物的人格魅力。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写得简约清淡,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是人物的形象就隐含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对人物刻画着笔不多,真实生动,对话描写展示了人物内心世界,凸显了人物性格,结尾处的议论内涵极为丰富,发人深思。这种叙事写人散文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另外,作文题目的拟定,要简结明了,不矫揉造作,又要表达情感,概括中心。如《想北平》《祖国山川颂》《相信未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与地坛》这些文题既表达了如痴如醉的情感走向,又展示了文章所要书写的内容;《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江南的冬景》《长江三峡》《肖邦故园》《项脊轩志》这些文题直接展示景物,从文题中就可能知道写的是景,但写景也是为了某些情感作铺垫;《老王》《五人墓碑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渔父》《记念刘和珍君》《罗密欧与朱丽叶》《金岳霖先生》从文题上看都是写人的,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展示人物所具有的品质;《始得西山宴游记》《亡人逸事》《林黛玉进贾府》《兰亭集序》是写事的,但写事的终结是要通过事件塑造人物的形象。所以文题的拟定,即要彰显情感,表达事件,又要兼顾线索。将标题具体到一人一物一事,或起到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作用,或成为线索,贯穿全篇。一个意味深长又饱满的文题可引人入胜,吸引人阅读。

当然,每篇文章中的精髓很多,从不同的文章中学习不同的写作套路,那将对学生的写作有莫大的帮助。细读教材,借鉴经典,从教材中学写作,是快速高效地提升写作水平的好办法。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写作手法教材
教材精读
我多想……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比研究——兼谈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论《在地铁车站》中的“意象”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黄雀记》写作手法及当代启示
对《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写作手法的分析
《格列佛游记》中讽刺手法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