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最香的学校

2015-06-29 14:14张锦荣
中小学德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香山学校学生

张锦荣 珠海市香山学校校长,珠海市香洲区小学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珠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省级骨干校长培养对象。主持的课题曾获广东省学校德育优秀成果展示三等奖,学校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倡导实施的“芳香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与模式在珠海市香洲区全区中小学推行。

2014年12月30日,对珠海市香山学校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两年前的这一天,张锦荣校长走马上任,翻开了这所老旧校的新篇章;两年后的这一天,香洲区教育局在香山学校召开文化建设现场会,向全区推广“芳香校园”建设成果与经验。会上,张锦荣校长向与会者分享了“办一所最香的学校”的心路历程和经验做法,被区教育局领导评价为是一场“精神盛宴”,认为该校的文化建设走在了珠海的最前列。自此,香山学校开始在全区中小学中脱颖而出,绽放“香气”。

寻香:一所老旧校的历史选择

香山学校是珠海主城区最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学校,张锦荣是区域内最年轻的校长,两者之间此前并无交集,联结他们在一起的,只是一纸任命书。香山学校能走出怎样的新路子,人们拭目以待。

张锦荣经历丰富,在同龄人中算得上是“传奇”:1999年师范毕业后,从粤北山区只身来到珠海特区,先后在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小学和初中,基层一线和政府机关任职,教过语文数学,当过代课教师,担任过班主任、大队辅导员、科组长、副校长等职务。任职香山学校之前,他是区教育局中层干部。对于他的选择,很多人难以理解,然而他了解自己——到学校去追求教育理想。

香山学校正是张锦荣教育理想的出发地。然而,当他怀揣梦想走马上任之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学校创办于1947年,原为村集体办的山场小学,2009年搬入现址。学校占地四万平米,在全区公办小学中占地最大,设备设施比较先进,校园文化有特色,可以说机遇前所未有。然而,好的办学条件意味着被寄予了更高期望、更高要求。另外,学校原本底子薄、基础弱、包袱大。可以说,挑战也前所未有。

上任后,张锦荣在教师会上坦言:“香山学校好比是一艘‘航空母舰’,可惜没有舰载机,因此也就没有战斗力。”他是想提醒老师们,学校建得再漂亮,如果内涵不发展,也成不了名校。

当时,学校声誉不佳,学区优质生源纷纷外流,整体办学质量排在全区后三位。面对如此现实,张锦荣时常思考:香山学校到底香在哪里?这不仅是个问题,更是个难题。

为了改变现状,张锦荣几乎天天泡在学校,连周末和节假日都如此。他心里很清楚,一所学校要茁壮成长,必须有自己的“根”。而香山学校“根”系何方?他遍览史册,寻寻觅觅,最后发现学校所在地——山场,正是香山文化的发祥地。

张锦荣追溯历史发现,香山文化与岭南文化同源,在近代同步发展,为岭南文化增添了色彩。张锦荣一时豁然领悟:传承香山文化不正是香山学校历史底蕴、文化承载、特色发展所赋予的办学价值追求吗?正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寻香而来,谋而后动。经过反复思考研究,张锦荣确立了“闻香向雅”的核心办学理念,提出“办一所最香的学校”,努力创建芳香校园,培养博雅少年,提升办学水平,彰显学校品牌。

“芳香校园”从此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成了一所老旧校的历史选择,成了张锦荣和全校师生们心中的蓝图。

筑香:一所新建校的华丽转身

在张锦荣看来,“办一所最香的学校”须以“闻香悟道,书山启智”为灵魂,据此“闻香而立,向雅而行”,培养“学高质雅,德香才芳”的学子。经过一番仔细的“顶层设计”后,香山学校的特色文化之路徐徐铺开。

花香,让师生在“画”中共同成长

“四季花开,鸟鸣蝶舞。”张锦荣心中的香山校园,犹如一幅画,更像一首诗。他希望每一个孩子的童年时光,都能在香山校园像花朵一样绽放。他设想从净化、绿化、彩化三个层次来打造极具个性的学校环境,让师生的思想观念、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得到熏陶和影响。

张锦荣特别重视培育“种植文化”,要求所有栽种的苗木品种都须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关。据此,学校通过一人一票选出香樟为校树,寓意“大有文章”,更代表着“香得益樟”的文化交融。学校设立了“香山植树日”,倡导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如今,连续两届的“香山植树日”上有超过1000个家庭参与,总共栽种了价值23万元的苗木。

在香山学校还有52块菜地,张锦荣校长把它命名为“犁园”。园子里,孩子们通过和父母的亲子种植、管理、收获,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改掉了城里孩子常有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毛病。而珠海主城区可谓寸土寸金,能在这儿申领一块“自留地”,无怪乎家长要赞叹:“每一块菜地都是一个‘生态课堂’和‘劳技课程’。”

珠海地处祖国南端,每到夏季,难免高温酷热。香山学校建校初期,校门口的绿化尚未完善,因此经常有老人家为在校门口接送孩子没有大树遮荫而头痛。得知情况后,张锦荣争取到开发商的支持,对校门口的景观进行了改造。如今,学校门口的景观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10棵香樟树寓意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3棵凤凰树代表着学校“人才辈出,凤凰展翅”。经过这一番改造后,学校办学品味提升,家长和学生愉悦满意,“芳香校园”更增添了一道风景。

墨香,让师生在“静”中陶冶性情

但凡参观过香山学校的人,无不对其书法教育特色赞不绝口。学校因此还营建了“书法十景”,为学生创设了学习书法的浓厚氛围。

“练字练心,立字立人。”张锦荣特别重视传承书法教育的传统,他认为教学生写好字是每一位老师的天职。他不遗余力推动书法教育,让其进课程、进课表、进课堂。

很多来访者都会提到一个问题:“书法进课堂为什么难以落实?”张锦荣认为原因主要是师资匮乏。香山学校拥有两名专职书法教师,但他仍不满足,认为书法教育不能仅靠几名书法老师,而必须培养更多的专兼职的热心参与者,如此才能确保书法教育落到实处。

在香山学校,每两周都会开展一次全体教师书法校本培训,老师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报基础班或提高班。每逢双周周一下午,书法教室里总会坐满了老师,无论是教语文的,还是教数学的,或是教英语的……此时他们的身份都是“学生”。在悠扬的古典音乐乐声中,老师们一笔一画、一点一捺地临摹,那么认真,那么专注,那么投入……既修身养性,又提高了育人水平。

在张锦荣的推动下,香山学校连续两年与市水务集团联合开展节水宣传现场挥毫大赛。看着“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之源”等等一幅幅出自香山孩童之手的作品,或清新飘逸、风姿翩翩,或苍劲有力、一笔而下,或力透纸背、方圆兼备……路人忍不住驻足欣赏,并竖起大拇指称赞:“香山学子书法太值得点赞了!”近三年,香山学校学生在全国各级书法大赛中获得250余项表彰奖励,被当地媒体誉为“名符其实的获奖大户和获奖专业户”。更可喜的是,在全国规格最高的第八届中国中小学生书法节书法大赛上,香山学校3名学生夺得最高奖,刷新了珠海学生参加书法大赛的获奖纪录。

书香,让师生在“阅”中增长智慧

“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书;学生可以什么都不做,但是不能不读书。”张锦荣非常认同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观点,并身体力行。他期望校园是这样一种境界:“满园尽是书,悦读越精彩。”

有一段时间,张锦荣注意到学校虽建有图书馆,但因诸多条件限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于是,他提议建立开放式走廊书吧,并带领男老师利用周末时间,把图书馆里的书架一一搬到走廊里,变成了一个个简易的书吧。有老师担心书会流失,张锦荣笑言:“这恰恰是检验学生文明程度的试金石。只要教育引导得好,我相信香山学子不仅爱阅读,而且会爱惜书。”

如今,学生常常利用课间或午后,到书吧里品书。在那儿自由阅读,已成了他们最期待、最骄傲、最幸福的事。

让学生爱上阅读,光有书吧还不够,张锦荣还希望把每间教室都变成阅览室,让学生目之所及伸手所触全是书,让学生在校的每一天都徜徉在书海之中。有梦想就有行动,他倡议家长“捐1本读2000本”,以“来吧,让我们一起沐浴书香”为题作为学校2015年的新年献词,提出了打造书香校园的一连串口号。

他还一连6个晚上召开家长会,给每位家长作了《阅读,遇见更加美好的未来》的专题讲座,从多个方面宣扬阅读的价值,呼吁家长珍视孩子阅读的“黄金期”。在他的感召下,家长们纷纷行动起来——读书,筑造孩子终身的素养。

三年级李泰宇的爸爸还因此发来短信说:“校长,您倡导大家开展海量阅读,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如果一个家长行动了,那就是一个家庭受益;如果一群家长行动了,那就是一批家庭受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爱阅读的香山孩童未来发展不可估量。”

如今,香山学校37个班都实现了人均藏书10本的目标,每一间教室都成了学生的阅览室。爱阅读,已经成为香山学子最显著的标志。

韵香,让师生在“美”中提升气质

“学校的办学品质在于质量,学校的办学气质在于艺术。”张锦荣立志把香山学校办成一所有“气质”的学校。

来自阳江实验小学的陈凤娟副校长曾在香山学校挂职半年,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香山一年四季都有艺术盛宴”。

确实,每年春天,香山学校都要举办为期一周的“迎春音乐会”,让孩子们人人登上“梦想舞台”,个个展示“才艺绝活”。每年夏天,则举办“香山合唱节”,让每个班集体亮相,既展示歌喉,又检阅班风。每年秋天,“校园十大歌手”大赛会准时开锣,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艺术苗子。每年冬天,以摄影比赛、美术作品展览等为主题的艺术周,使校园艺术活动更为蓬勃多彩。

在张锦荣的亲自推动下,香山学校还组建了管乐团。虽然在全市建团最晚,却发展迅猛。添置乐器经费不足,他们就用鼓号队的乐器“凑合”,甚至连参赛也是借用兄弟学校的乐器。就是这样的条件,管乐团一经亮相即一炮打响,在香洲区第21届青少儿艺术花会比赛中一举夺得金奖,震撼全场。同样的,学校合唱团刚成立不久即征战少儿花会,就连钢琴伴奏都是请家长临时客串,却同样摘得了第四名的佳绩。

比赛结束后,张锦荣在欣慰之余,找到了取得这些成绩的答案:是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蓬勃发展的艺术活力,让孩子们好风借力,直上青云。

健香,让师生在“动”中增强体魄

谈到体育,香山人心中有个永远的痛。那是2009年新校启用后不久,作为全市体育场馆和设施最好的公办小学,香山学校承办了全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然而,运动会结束后,香山学校团体总分却是零分。这简直就是“耻辱”!这份“耻辱”就像是一座大山,把每一位体育老师都压得抬不起头来。

张锦荣上任后,召开的第一个小组会议就是体育科组会议。会上,他给大家鼓劲、加油,并承诺一定做好他们的“后勤部长”。他虽然没有过多要求,甚至故意放任不管,但体育老师们却悄然行动起来,上课更实了,训练更早了,假期更忙了。

2013年,在香洲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香山学校打破了“零”的纪录,挺进了前十名。2014年,在香洲区中小学田径年度赛上,香山学校以超出第二名158分的绝对优势,一举夺得了团体冠军。仅仅两年时间,香山学校就实现了从“0”到“1”的飞跃!这些成绩的取得,鼓舞了全体师生,体育科组长黄俊毫老师更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终于扬眉吐气了!”

说起体育成绩缘何突飞猛进,张锦荣认为并没有什么秘方,靠的是“三管齐下”。

这“三管”之一是阳光体育活动,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全校动起来,做“七彩阳光”广播操和“香山童韵”自编操,下午则坚持800米跑步和分年级活动。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开学还是期末,全校师生一起做操、集体跑步、共同锻炼,一时成为校园风景。

“三管”之二是科学的运动训练。学校成立了体育运动队,认真研制训练方案,精心挑选体育苗子,持之以恒抓好训练,终使香山体育校队训练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三管”之三是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要出成绩,根基在于体育课堂,抓好了教学常规管理,结合课外活动及训练比赛,要不出体育成绩都难。

强健的体魄,让香山学子散发出生命的芬芳。

礼香,让师生在“雅”中和谐共生

四川凉山的勒则都且校长曾在香山学校跟岗交流一个月,他在总结中写道:“香山学子阳光自信,健康活泼。见到老师和客人,会毕恭毕敬地鞠躬问好,展示出彬彬有礼、优雅大方的良好素质。”

张锦荣认为,文明礼貌是学生素养的应有之义。他常常引用古训“礼多人不怪”来强调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今天是你们成长的庆典,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铭记。祝福十岁的你们健康成长!”在今年的5月17日,一场主题为“明心性·知礼仪·当自强”的“男孩礼·女孩礼”在香山学校拉开帷幕。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特色体验课程和专题礼仪讲座,让这些十岁的三年级同学明心性,懂得与异性同学相处;知礼仪,让孩子举止文明,形象大方优雅;当自强,增强孩子的自立、自强意识,告别稚嫩逐步走向成熟,体验成长的快乐。”张锦荣介绍了举办这次礼仪活动的真正目的。

当天,礼仪教育讲师做了专题讲座,还让同学通过游戏、互动、演示等,加深了对文明礼仪的深层次理解。学校还设立了特色体验课程,主讲为家长志愿者及社会热心人士,包括两位警察、两位医生、两位形体导师等,他们分别为男孩和女孩讲解了护身、卫生及形体知识。

除了日常的雅行教育,香山学校还为每个年级的学生开设了特色礼仪庆典和特色教育课程,比如入学礼、入队礼、男孩礼·女孩礼、香山礼、少年礼和毕业礼等等。

张锦荣说:“举办这些礼仪的目的,是让学生铭记成长路上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学会感恩,担当责任,自信成长。”

格香:一所特色校的优雅绽放

“格高志远,香飘四溢。”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入,张锦荣逐渐领悟到,学校特色的最终沉淀,是一些蕴蓄在学校行为后面的文化因子,而不是表面热闹的种种活动。循着这种思路,他提炼出学校发展的四个“格”。

学生成长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张锦荣首先关注的自然是学生。“学生每天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而学生在校的六分之五时间在教室度过。教室是否温馨决定着学生的精神发育是否健全。”在这一思想的推动下,张锦荣倡导建设“博雅教室”。由此,全校掀起了以“博雅教室”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高潮,教室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生活场、教育场和实验场。张锦荣认为,博雅教室文化,将大大提高学生的优秀品格。

张锦荣常说:“优秀是少数人的专利,而优雅是每个人都可以习得的。因此,学校希望每个老师成为优雅教师。”打造教师的魅力人格,是香山学校从更深层次改变教师评价的做法,因此而改变了教师们的人际生态,减少了内耗,打造了合心、合力、合拍、合作的教师团队。

在这方面,从本区拱北小学调来香山学校的梁泳怡老师感触良多:“学校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让教师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决定权,使教师处处感受到学校的信任和自我成长的愉悦。在这里,我再次点燃起教育激情,去迎接课堂的挑战。在这里,以文化人,应当培育出博雅的香山学子;在这里,应当开放出我们行业里的优秀之花,应当生长出我们事业里的参天大树。”

张锦荣主张开门办学,经常邀请家长担任课堂巡视员、安全检查员、考风监督员、多元评价测试员等等,每学期累计有超过500人次家长参与学校志愿服务。在他看来,“现代教育已经迈入了家校互动时代,没有家长参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他的鼓励下,各班积极挖掘家长资源,邀请家长到校开设“讲坛”,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家校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的局面彻底扭转,家校互助合作培养了家长知礼博雅的性格。

张锦荣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有智慧的校长。他提出“办一所最香的学校”的愿景,是对学校的清晰定位,是对教师的使命鞭策,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是对家长的庄重承诺,是对社会的自觉教化。这一愿景来自他内心崇高的使命感,来自他对学校师资实力的信心,也来自他脚踏实地的追求,来自香山学校海纳百川的胸怀。

他特别重视“顶层设计”,将学校发展的美好蓝图变成师生共同的理想追求。因此他逐渐转变着学校部门的职能,将办公室定位为后勤服务中心、文化建设中心、香云建设中心;将教导处定位为教学服务中心、教研指导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将德育处定位为学生发展中心、安全管理中心、家校互动中心。这种全新的整体构建,从环境、队伍、文化、质量等方面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形成学校独特的风格。

“格调”的改变,让香山学校绽放出优雅的馨香。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珠海团市委联合香山学校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当参加活动的领导嘉宾迈入校门时,意外发现迎接他们的主角不是校长,而是一个个学生。每到一处校园的文化景点,这些“香山文化形象大使”就会落落大方地向客人们绘声绘色地讲解介绍。

“在我们学校的正门旁边,您可以看到刻有‘闻香悟道,书山启智’的石头,这是我们的校训,体现了学校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让我们能在最香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成为脚踏实地、追求理想的博雅少年。瞧,那块石头上刻有学校的办学愿景——办一所最香的学校。清晨,我们沐浴着阳光,朝气蓬勃地走进校园,都会看到这些醒目的文化石,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每天做最好、最香的自己!”

当五年级的陈子祺介绍完学校理念石后,团市委王小彬书记带头鼓起掌来,连声说“好”,并一再夸赞:“香山学子讲得比导游精彩!”

今年初,香山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小学“百个优秀德育案例”三等奖。同时,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委员会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获此殊荣在广东省单位仅有6个,其中学校仅有2所。这些荣誉,凝聚着全体香山人的智慧和汗水,是学校办学理念生发出的一丛艳丽花朵。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这些年,张锦荣带领师生们思变谋变求变,寻香识香造香,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我们相信,有着追寻愿景,更有着踏实足迹的香山学校,明天一定会更香!

猜你喜欢
香山学校学生
缤纷四季在香山
香山名字的由来
一纸红叶映香山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香山二老
聪明的学生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