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水意象描写

2015-07-01 14:51陶莉
文艺争鸣 2015年1期
关键词:水城大运河古城

陶莉

从地理环境来说,苏州沿江临海,是著名的水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小桥水巷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苏州文化的重要特色就是水文化,水文化是苏州文化的鲜明特征和个性标志。水的兼容并蓄、刚柔并济都在苏州传统文化中充分体现。

2014年6月,包括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四条运河故道,山塘历史文化街区、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四个运河相关遗产和盘门、宝带桥、吴江古纤道三个运河水工遗存在内的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故道和点段,是以苏州古城为核心的完整遗产体系,苏州古城之所以能成功申遗,在于其独具特色,特色之一便是古城水系独特。2500年来,大运河从郊外流入苏州城区后形成了完整、网状的水系网络,古城内外水系通过环古城河相互联通,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而且至今仍在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堪称中国大运河水道的奇观;在大运河沿线所有城市中,苏州古城与大运河的关联度极其紧密,独特特色和典型性:作为大运河江南段的重要节点,苏州古城段的各类文化遗产较为集中、真实地展现了运河地域文化的精华。

一、苏州古城的独特性城市意象元素首推水意象

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经典方法,是通过城市意象来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而关于城市意象研究,普遍认同的是以林奇为代表的结构性城市意象研究,以五大意象要素为基础,即标志、道路、边界、区域、节点。“任何一个城市似乎都有一个集体的意象,它是由许多个别的意象重叠而成。”这种相对传统且经典的研究方法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以及环境行为等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苏州古城的标志就是其水。而作为城市意象组成内容的城市意象个性,即独特性城市意象研究,强调事物自身特征和在城市象征系统中被认同程度的城市意象研究。沈益人建议的新的城市意象分类关系表中,独特性城市意象元素,是指那些城市景观和社会意义特征鲜明,并能在城市结构性要素中作为图形凸显出来的要素。他提出城市意象元素包括物质性城市意象元素和非物质性城市意象元素,其中物质性城市意象元素的独特性城市意象元素包括:自然环境特征、历史环境特征、城市格局、建筑风格与色彩、城市轮廓景观与标志性建筑、公共空间与设施。非物质性城市意象元素包括:城市活动、地方传统产业、民俗风情、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基于地方特色的城市意象结构研究不仅重视对独特性城市意象要素的研究,还重视对非物质性的意象要素的研究。充分挖掘地方城市特色的构成要素有利于提升和凸显城市特色、指导城市规划和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和明显的意义。

苏州古城的地理位置占尽优势,濒临长江和太湖。浩瀚的太湖,如范仲淹《太湖》一诗所描述的“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城周河湖密布,群山高低延绵,其城址自伍子胥构筑阖间大城后,历经2500多年未曾发生大的变动。城市格局至今亦保持着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形成的“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式水城格局,古城以水为中心,水陆城门八座、内外护城河、河道与街巷平行相邻又纵横交织,这样的城市格局在《平江图》中得以清晰体现,在全国范围内其独特性亦首屈一指。水在古城中萦回贯穿,千姿百态地与居住街坊、街巷、民居、园林、寺庙、官署、府学、馆驿等建筑相融合、相渗透,创造出水与城市浑然一体的空间,构成众多优美动人的水景观、水环境,使苏州成为玲珑秀丽、晶莹、妩媚、亲切的水之都。历代文人笔下的苏州古城充满诗情画意,“春城三百七十桥,夹岸朱楼夹柳条”(刘禹锡),“万家前后皆临水,四槛高低尽见山”(张祜),“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白居易),“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碧寺烟中静,红桥柳际明。登临岂刘白,满目见诗情”(范仲淹)。诗人们无不以优美的文字和意象描绘苏州独特的水城风貌。

苏州古城水意象不仅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城市格局以及所构成的水景观、风格雅致精细的园林等建筑文化,在明清时期更以其“鱼米之乡”的经济中心优势孕育了异彩纷呈的工艺美术、文人书画、曲苑奇葩等文化遗产,如苏绣、吴门画派、昆曲、评弹等。这些文化遗产,追根溯源都与苏州水不无关系。因此,“自来言吴地者,称其水胜”,苏州水是古城风貌的独特基调,是苏州文化发生之根,发展之流。

二、苏州水意象表现形态之一——大运河

明“前七子”之一的王廷相在《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中说:“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黏着。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是求实也。……言征实则寡余味,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邀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他强调诗的意象不宜过于质实直露,应含蓄蕴藉,方能玩味无穷。

水是流动的、开放的、动静结合的、形态多样的,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描述的:“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苏州的水更是灵动博大的,具有灵秀和动态之美,开放宽阔者如太湖、运河、护城河,紧致蕴秀者如园林中潺潺流水、寻常人家房前屋后的小河小泾。

苏州古城内数以百计、纵横交织的河道,形成如方格棋盘状并与道路相平行的河网,以及其形成的水巷,绕城西、城南而过的京杭大运河、至虎丘的山塘河、至寒山寺的枫桥河等系列水景观,城周濒临的太湖、古城内外环绕的护城河,都是苏州水意象的各类表现,从点、线、面的角度呈现苏州水的各类形态。苏州水意象的表现形态以太湖为首,仅姑苏诗太守之一的白居易就有多首描写太湖水之美的诗句,“最爱晓亭东望好,太湖烟水绿沉沉”“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清波浩渺的太湖孕育包括盛况空前的地方文学在内的内涵丰富的地方文化及苏州各类文化遗迹。

作为苏州水意象形态之一的大运河绕城南、城西而过。大运河苏州段北起苏州与无锡交接的望亭镇五七桥,南至江浙交界处的吴江鸭子坝,穿越苏州相城区、高新区、姑苏区、吴中区,全长82.35公里,是江南运河重要的一段,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大运河苏州段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98处,此外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9项,数量之多、密度之大、价值之高,在运河沿线的同类城市中是非常突出的。苏州运河全线以及沿线文化遗存保存的状态比较完整,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虽有两次改道,但原有水系仍然畅通完整,沿线文物遗存、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保护状况良好。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并有着鲜明的特色。其文化遗产类型多样,既有丰富的物质遗产,又有丰厚的非物质遗产。其功能还具有活态性,大运河苏州段承载着货物运输超过一半的份额,其中煤炭、原油以及建筑材料约占七成,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运河宽阔壮丽,绕城而过,但又与古城内外护城河、大小河流相连相通,运河之水渗透到大街小巷的各个河道。这些河道又大多狭窄悠长,苏州水的雄厚、开阔、婉约、灵秀、雅致在这大运河与小河道的贯通中培育了雅致中又不失生活气息的苏州传统本土文化。

三、苏州水意象与苏州文化

苏州作为典型的水城,从城周的太湖、大运河以及20余处大小湖泊,到城内的河道、各类水景观,无处不在的水对苏州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士,苏州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水环境造就了苏州精耕细作的农作文化、心灵手巧的苏州人民、独有特色的民风民俗。

(一)水城环境造就苏州经济繁荣

水城苏州是我国栽培水稻的地区,先进的农作水平带来了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盛景。苏州是我国养蚕业、纺织业的发源地之一,吴地人民依靠着优越的水土自然条件种桑养蚕织绸,成就了精美绝伦的苏绣。苏州一地多水,人们出行需要舟楫,造船业便有着悠久的历史,先进的造船技术推动了捕鱼业、航海业的发展,也扩大了吴地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苏州水城环境优越,物产丰富,航运业发达,为城市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必要条件。明清时期,苏州是全国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是传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成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这些都为苏州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积淀了优厚的经济基础。

(二)水意象的特征与苏州传统文化特点相契合

有了水,苏州古城有了神韵:有了水的特色,苏州传统文化有了坚韧柔雅、包容并蓄、厚积薄发、敏锐灵活、刚柔相济、动静和谐的特点。“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苏州这座水城,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仁人智士,伍子胥自楚地而来,受阖闯委托,“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孙武逃齐奔吴,僻隐深居,经伍子胥推荐,以《兵法十三篇》见于吴王阖闾。这部凝聚着人类对战争深刻理解和智慧的兵家巨著,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并拓展到经济、商业、外交、体育等领域,成为商场、赛场诸多战术的智慧源泉,也促使苏州成为“智慧之城”,众多科技文化精英汇聚苏州。

水的包容并蓄塑造了苏州地区救人危难、乐善好施的优秀传统。从泰伯的谦让奔吴、季札数次退让王位不受“弃其室而耕”到自奉俭约,却对贫窭之人慷慨解囊,从不吝惜的范仲淹,到明清时期非常兴盛的慈善救助事业,这些无不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中的温和谦让、乐善好施的美德。

苏州水的灵秀、紧致还体现在集精致典雅特色的苏州园林、昆曲、评弹、吴门画派等艺术类型之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以拙政园、留园为首的九大苏州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注重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在设计构筑中无一不运用水元素,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艺术效果。如此造园艺术都充分运用水意象的特色,并与古代吴地贤者追求精致浪漫和精确的精神息息相关。苏州的水,数千年来造就了苏州人民清丽秀美的审美心态。有百戏奶姆之称的昆曲的艺术风格婉约清丽、细腻动人,带有鲜明的水意象特征。

水贯穿古城内外,苏州人民的生活直接或间接地与水相关联。水乡农作物丰富,食物种类繁多,食品加工、烹饪技术发达,形成了苏州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特色。居住方面,苏州传统民居保持与园林建筑大致协调的江南水乡风格,与河型、栏杆、驳岸、踏步等水城细微元素相联系,粉墙黛瓦,前街后河,建筑飞临水面,造型轻巧简洁、结构紧凑、轮廓柔和、古朴淡雅,尽显“小桥流水人家”的审美之趣。特殊的水城环境,对苏州民众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乃至性格气质等都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与北方粗犷豪放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苏州人民大多情态温和谦逊,话语软糯婉转。

苏州古城之水,这一独特意象,在苏州传统本土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水的清秀亦不失豪壮、温婉亦不失坚韧,与建筑、街道、景观等城市意象元素构建了苏州自然环境,使其充满灵秀与动态美,表征一种幽雅、含蓄、精细的城市独特魅力。这些充满诗意的审美符号和山水园林城市的审美形象下所蕴含的审美意蕴,在城市的传统文化中逐一体现,从“鱼米之乡”“状元、院士之乡”“丝绸之府”“园林之城”“文物之邦”到“中国最适宜人居城市”,再到古城申遗成功,苏州水意象的魅力彰显无遗。

(责任编辑:孟春蕊)

猜你喜欢
水城大运河古城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水城扬州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安居古城
水城绍兴
放歌大运河
春秋古城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