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呼唤教师不断丰富写作经验

2015-07-02 23:43王永方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经验课文文章

王永方

【关键词】语文教师 写作经验丰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14-02

《孟子·尽心下》有一句名言:“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要先弄明白才能使别人明白。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课程,语文教师若缺乏写作经验,就很难引领学生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篇章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巧妙,也很难将自己较好的写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个人写作经验

语文教学与教师个人的写作经验密不可分,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需要教师个人写作经验的参与。

(一)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写作经验

1.深入解读文本需要借助个人写作经验

写作与阅读具有密切的联系:“写”是作者在一定“情境”下,生发特定的“心境”,并通过构筑“语境”抒发感悟的过程;“读”即通过文字还原“情境”与“心境”的过程。教师若有写的体验,就会将作者的创作意图视为重点关注的对象,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境与心境下写的文章。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写道:“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作为诗人、学者、战士的闻一多,他有这样的心境:用实际行动研究学问,通过文化振兴民族。于是课文出现这样的语境就很合理了:“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文化药方。”教师引导学生还原闻一多先生的“情境”与“心境”,就能让学生体会到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感。

2.理顺文章逻辑结构需要借助个人写作经验

目前,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写作体会和经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对文章的谋篇布局把握不准的情况。如果教师有丰富的写作体会和经验,就不会把美好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是作出清晰、完整地讲解,从而提升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紫藤萝瀑布》中,在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片段,作者写作的层次很值得我们玩味。作者既做到综观景物的总体,又细察景物的局部,观察得十分细致。首先,作者从花形、花色、花态三个方面总体描绘了一树盛开着的藤萝:“像一条瀑布”,“深深浅浅的紫,泛着点点银光”,“在流动,在欢笑”,“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其次,作者从细处落笔,描写组成那神奇瀑布的每一朵小花,“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写出了小花的形态,“彼此推着挤着”写出了花的神态,做到形神兼备。教师这样进行解读,就能引导学生感受到文章谋篇布局的妙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语言魅力需要借助个人写作经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形成鉴赏能力。在品读《次北固山下》中的“悬”字时,教师可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进行如下拓展:第一,“悬”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第二,诗人之所以用“风正”与“悬”搭配,而不用“风顺”与“悬”搭配,妙处在于:光是“风顺”还不足以保证“帆悬”。假设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所以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可见作者在写这句诗时是经过认真推敲的。第三,正如王夫之指出的“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教师若在平时的写作中也注意字词推敲,在教学中就会非常关注字、词、句的锤炼,就会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很快找到值得鉴赏的内容和鉴赏的方法。在教师举一反三的训练中,学生的鉴赏水平就会提高,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写作教学更离不开教师的写作经验

古语云:“名师出高徒。”这句话道出了教师个人素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作文教学实践表明,一位写作水平高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能够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也很突出。语文教师若缺乏写作经验,就很难指导学生写出好文章。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写作的基本章法,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公正评价作文的好坏。教师要与学生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与视角,体会学生写作的不易,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不断激励学生;在学生苦思冥想的时候,教师不能做居高临下的旁观者,而应做身体力行的陪伴者,这样的作文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要不断丰富写作经验

既然语文教学与教师的个人写作经验密不可分,语文教师就要以教学为目的,经常性地动笔写作,丰富自身的写作经验。

(一)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教师要想写出一手好文章,平常就要勤学多练,不断积累写作经验,探索写作技巧。教师要抓住各种写作机会,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下水作文、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工作日记等,尽可能做到主题突出、立意新颖、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文辞简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在微博、微信上记录工作、生活中的事情,抒发内心感受。

(二)写“下水文”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涉及各种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教师要分清各种文体写作的特点,亲自动笔写一写,这样才能在学生写作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达到目标要求。

(三)参照范文,领悟手法

教师可将自己写好的文章与同题材范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领悟写作的方法与规律。文章的题目、开篇、结构等都可以拿来作比较。通过比较与反思,教师自然就能悟出写作技巧与写作规律了。

(四)反复推敲锤炼

佳作大多是通过反复推敲修改而成的。杜甫曾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无论是古代的著名诗人、文学家还是现当代文学大师,都非常重视文字的推敲和语言的锤炼。例如,叶圣陶曾把《多收了三五斗》中具有贬义色彩的“嘴脸”改为“神色”,把具有褒义色彩的“坚强”改为“强硬”,如此一改,更准确地显出作者对“旧毡帽朋友”和“账房先生”的态度与情感。教师对自己的文章也要有不断修改的意识和耐心,通过反复修改,认真琢磨,文章就会显得更为生动传神。

综上所述,写作经验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语文课堂呼唤教师不断丰富写作经验,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经验,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经验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