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审美教育策略初探

2015-07-02 22:09陈婉恩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知人论世审美教育古诗词

陈婉恩

【关键词】古诗词 审美教育 知人论世 把握修辞 细分类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99-01

古诗词在中国文学等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语文把古诗词纳入课程里,使学生有一定的诗词积累,提升语文素养。对于诗歌这种极具抒情性和美感的文学样式,教师在讲解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体味其中的情与美,带领学生经历一场美的历程。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古诗词审美教育策略。

一、知人论世,领略诗美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意思是说,文学作品与作家本人的思想情感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因此,教师在讲解古诗歌时,在梳理了基本的字、词、句后,还要让学生“知人论世”。

对于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泊秦淮》(杜牧)来说,字词句梳理是相对简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体味蕴藏于诗中的美感。要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的美,其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这首诗背后的深意,这就得让学生了解杜牧其人,对杜牧其人“知人论世”。因此,在讲解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杜牧生于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背景,并介绍《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学生很容易就能感悟到蕴藏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深切忧虑,体会到诗中悲凉深沉的意境、精当锤炼的语言表达,以及曲笔的巧妙运用,从而领会到这首七言绝句的艺术感染力。

二、把握修辞,发现诗美

有人曾说:“修辞是古诗传情达意的主要倚仗方式之一。古诗倚重修辞,借助修辞进行语言舞蹈,让诗的精神魂灵飘升。”要想让学生在古代诗词赏析中发现、领略诗美,除了“知人论世”,指导学生把握诗词的修辞手法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从诗歌的修辞方面去把握诗词的美感,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感受诗美。

古诗常见修辞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排比、互文、顶针、反问等等。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中的《春望》(杜甫)为例,在讲解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时,教师应说明这里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所形成的反差效果。本来,春天是草木繁茂的季节,可是由于国都沦陷,春天也失去了光彩。在讲解颈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时,教师应给学生讲解这里使用了对偶及互文的修辞手法。首先,这一句对仗非常工整,“感时”对“恨别”,“花溅泪”对“鸟惊心”,工稳的对仗使这首诗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其次,这首诗还巧妙地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本来应该是“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通过互文的手法,诗歌更具有凝练美了。另外,““溅”“惊”体现了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三、细分类别,感受诗美

古代诗词类别很多,各类诗词风格各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古代诗词时,要引导学生细分诗词的类别,大致把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细分诗词类别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的主旨。

诗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别:例如,按照题材分,可分成送别诗、边塞诗、闺怨诗等类别:送别诗,如《别董大》(高适),这一类诗或者表达了作者在离别时的不舍,或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祝福、鼓励等;边塞诗,如《出塞》(王昌龄),这类诗大都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希望早日结束战乱,与亲人团聚等思想感情;闺怨诗:如《闺怨》(王昌龄),这类诗大都抒写古代妇女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咏物诗,如《梅花》(王安石),这类诗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咏叹来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中之物往往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因此在描摹事物中,诗人或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表露了自己的人生态度、美好愿望,或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或表达自己的生活情趣等等。此外,还有怀古诗、羁旅诗、山水诗、田园诗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分出不同的诗词类别,同时让他们大体把握了各类诗词主要的表情达意的技巧和特点,学生对于各类诗词的审美表达方式的把握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以上笔者从知人论世、把握修辞、细分类别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当然,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美还有很多方法,例如熟读成诵、分析意象、联系现实等,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古诗词中发现美,领略美,继而创造美,来一场美的历程。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知人论世审美教育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知人论世——知杜甫其人,赏杜甫诗歌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知人吟咏悟人生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散文教学要做到“知人论世”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