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音和句法的视角下对幽默的分析

2015-07-03 10:49邓冶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歧义句法语音

邓冶

摘 要:幽默由来已久,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各种幽默的语言层出不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幽默的内容多种多样,幽默的形式也有很多种。在其中,语音和句法层面是幽默产生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这两个元语言的角度对幽默进行分析。

关键词:幽默;语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6-02

一、幽默的形成

Chiaro 曾经说过 “任何一个幽默,无论是否包含有双关语,从语言表达来看,都是对语言的一种巧妙利用。这其中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利用了某个模糊成分,也可能是对其表达过程的利用,比如口音,语调,甚至口误、手势和动作模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对幽默进行研究。 但最近几年,经过不断的研究,我们对幽默的研究已经突破了释放论,不协调论的框架,优越论,已经对幽默进行全方位去研究。有不少的成果,幽默当然涉及很多方面,也有很多学者已经做了很多方面的归类和研究,比如幽默的普遍理论和语义脚本理论。但从语言本身的研究幽默的比较少。本文从语音和句法两个元语言角度分析幽默的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元语言功能,所以言语幽默成为我们主要关注的对象。因为有些句子为了取得幽默的效果在语音和句法上用的非常的巧妙,而这些恰恰都是需要本文要去探讨的去研究的。因此,本文重点就是从语音和句法的这两个元语言的两个角度来探讨幽默是如何形成的。

二、幽默的语音表达手段

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语音是用来表达语言的手段,某种特定的语音必然语特定的意义是相联系的,在特定的语境中,交谈着会有意利用语音要素,会有意打破常规语音来表达一种幽默的效果。我们常称之为“弦外之音”。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即同音异形,是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特点,使某一词语“言此”而“意彼”。谐音双关一般都是出自口语的,当我们把它们写下来的时候,两个词的词形是很不相同的,相谐的词语仅仅在读音上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没有一点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发音相同或相近时,意义却没有一点关系,从而产生出幽默效果。如:江南一妓有殊色,且通文。滁州胡尚书于学士席上见之,问其名,曰:“齐下秀。”胡公戏曰:“脐下央”妓聪曰:“尚书可谓闻人”。胡怒日:“此妓山玲”。妓聪曰:“环滁皆山也”。为之哄席。(《江南妓》)这里作者连续运用了谐音双关:胡尚书说“脐下奥”跟“齐下秀”语音相近(“奥”文言读“xiu”,表气味,既可指香气,也可指奥气),从表面上看胡尚书是在重复齐下秀这个名字,而实际上是在骂他身体不干净。聪明伶俐的齐下秀决定反击,没有对他的侮辱沉默。他说对方是“文人”,其实是在骂对方“脐下奥”,蔑称其为“闻人”胡尚书生气了。骂她是“山野”时,她马上用《醉翁亭记》中的首句“环滁皆山也”,这同样是谐音双关,即“环滁皆山野”,来回击他的“山野”小人。

2、语音仿拟

语音仿拟,是对现成的词语在语音上改动个别成分后,临时仿造出一种新的词语,仿拟出的新词语只在语音上与原来的词相近,而意义内容则相去甚远,人们通过过两者的对比,觉察这种矛盾和不和谐产生的妙趣。如《“币”超歌》:“币超”“币超”,一大创造,上要计生,下有”高招“。你给我”币”,我让你“超”。天大难事,就此私了。“币超”“币超”,此法甚好。我出钞票,你给指标。上有政策,下有妙招。多少好事,这样办糟。这里的“币超”是模仿“B超”得来的。“B超”是医疗设备,是用来对怀孕妇女做检查的。而与它音相近的“币超”则是指那种出“币”可“超”的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是一种社会“病毒”。

3、利用方音

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语音存在着声韵调方面的差异,各种文艺作品常利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同音异义现象制造笑料。我在北京要吃水饺,到店里坐了下来,那个服务员走过来,对我很客气:“同志,你要什么?”我说:“我要睡觉”。“同志,你要什么?”“我要睡—觉!”那服务员说了:“同志,这儿是管吃的,没有睡觉”。(选自杨华生:相声《方言杂谈》)“水饺”与“睡觉”音素相同,只有声调上的差别,前者两字均读上声,后者两字均读去声。但“我”受方音影响,声调读不准,便闹出笑话。

4、换置首音

换置首音是一种将两个或更多的词的第一个音节互换误置,从而造成一种怪诞的滑稽效果。英语中将这种现象称为Spoonerism。例如,有一次有一位绅士在向维多利亚女王敬酒时,竟然这样说道:“Three cheers for our queer old dean”(敬我们年迈的同性恋教长三杯)(本应为“three cheers for our dear old queen”(敬我们年高德勋的女王三杯)。

5、巧用声调和重音

利用词或句子重音和声调的变化,可以表示大相径庭或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如:How do you make a cat drink? Easy.Put it in the liquidizer.本来, “cat drink=drink for a cat(猫的饮料)or cat drink sth.(猫饮水等)”问者很可能问的是“怎样制作猫饮料?”或“怎样让猫喝水?”,但答句却是“很容易,把它放在榨汁机里。”显然,后者答非所问,把“cat drink”换成了“cat drink=drink out of a cat(用猫制的饮料)”。这里重音的转移,直接导致了句法结构改变并进而引起语义的变化。

三、幽默的句法表达手段

句法一般指的是句子中词与词如何组合起来表达意义的方式,它包括词组成词组以及词组组成句子的方式"这些组合方式的数量虽然有限,然而它们表达的语义内容却是极为丰富的。变异组合方式或非常规的组合是我们经常碰到的语言现象,而这两种方法也是幽默的表达方法之一。

1、句法歧义

句法形式的种类是有限的,而需要表达的意义则是无限多样的,这样就势必会出现一种句法形式表达多种意义的情况,(当然有时也有一种意义用多种形式表达的情况),这就给人们利用句法歧义创造幽默提供了条件"对于表达相对简略的报刊标题和广告语,读者在没有具体的认知语境的情况下,往往会对其中的句法结构产生一种以上的解读,很多幽默也不例外,这和前面的词语歧解类似。

(1)修饰语+中心语

修饰语+中心语这种语法结构,往往由于修饰语的修饰限制范围可以有所不同,或者可以表达不同的语义关系和语义指向,从而导致双关或歧异"如:

We will sell gasoline to anyone in a glass container.

这里,歧义之处就在于in a glass container既可能修饰gasoline,又可能修饰/助anyone(后者显然是一种令人发笑的非常态)甚至,有人可能理解为in a glass container修饰we,有的人则认为它修饰整句.这样以来,上面的句子翻译成汉语可以有四种译法,:

a.我们用玻璃容器盛汽油卖给任何人。

b.我们卖汽油给玻璃容器里的任何人。

c.在玻璃容器的我们卖给任何人汽油。

d.我们在玻璃容器里卖给任何人汽油。

下面的terrible既可以修饰accident,表示交通事故可怕(发话者的本意),也可以修饰road,指路况糟糕(答话者的理解)。

Our son was involved in a terrible road accident.

Yes,the roads are terrible round here.(Hale and Pace)

(译: “我们的儿子卷入了一场可怕的交通事故。” “是的,这里的路况非常可怕。

有一位坚决反对画裸体画的画家,在自己的一幅画上,画了一个有钱的太太和一位穷画家"有钱的太太正在脱衣服,旁边有文字表明她在说:“先生,你可反对裸体画?”画家说:“呵,不,不反对,如果你允许我穿袜子的话。因为我总要有个什么地方来插画笔啊!”

这里,首先“裸体画”这个短语的结构存在两种不同语法结构解读:a.(裸体)画(定中结构的名词性短语)b.(裸体)画(状中结构的动词性短语)。与此相联系,也就出现了画家作画时模特裸体(常规认知)被画和画家裸体作画(变异认知)的两种解释,令人发笑的当然是画家对“裸体画”的超常理解。

会计课老师提了几个概念问题,学生回答很不理想,老师不高兴他说:“概念如此差。将来毕业后如何胜任会计工作,更谈不上当老板了。”不料,有个女同学说:“我可以当老板娘嘛。”全班哄然。突然又传来一位女同学的声音:“当老板的娘也可以。”

“老板的娘”和“老板娘”尽管在句法上都是偏正结构,然而有无“的”字所表示的身份,辈分,地位却大不相同。又如:

“Have you heard the one about the man who bought a paper shop?”

“It blew away.”

尽管”paper shop”就句法结构而言是确定的定中结构,然而却存在着语义上歧解:它的意思可能是”卖纸的商店”,还有可能是“纸做的商店”,两种商店的质地,价值等均不可同日而语。问话者指的大体更应该是前者,而答话者指的则是后者。

三阁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将来国文语法发展完备,总有一天可以明白地分开“老的科学家”和“老科学的家”,或者说“科学老家”和“老科学家。" (钱钟书:《围城》)

“老科学家”这个词组,本来意义是很明确的,指年纪较大,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时间较长的科学家。然而,作者故意对这个定中结构大加研讨,对“老”的修饰作用不厌其详地进行分析,把词组分为“老~科学家”和“老科学~家”两解,先是将“老科学家”这一词组别出心裁地曲解为“老科学的家”,接着又将它与“老的科学家”分开,滑稽地创造出一个与“老科学家”对应的“科学老家”。 利用这种特殊的解释和变异,使读者在会意的笑中自然领会这位三间大学的校长究竟是位“老科学家”还是位“科学老家”。

(2)中补结构

英语中的中补结构也是常常产生歧义的结构之一。 “find”这个词的补语就是如此。

She found him a pig.

此例可以反映她对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她为他找到了猪/她发现他是头猪。又如:

Police found drunk in shop window.

此例则反映出警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誉察在商店橱窗内发现了一个醉汉/警察被发现醉倒在商店橱窗里再看一例:甲乙二人正在争论,甲说:“铁锤锤蛋锤不破。”乙说:“锤得破!”甲说:“锤不破!”乙取来一锤,用锤一击,蛋碎,乙指寿碎蛋对甲说:“这不是破了吗?”甲说:“蛋是破了,可我说的是锤不破呀。” (陈克守:《幽段与逻辑》)从语音角度看,是由于重音产生的歧义。实际上,即使没有重音的措呈不同,仍然会存在歧义,关键就在于对“铁锤锤蛋锤不破”中“锤不破”的语法结构如何分析"按乙根据常识的判断和理解,“锤不破”是一种中补结构;按甲的狡辩,“锤不破”当然是一种主谓结构。当然这里的结构分析是首先墓于对“锤”的词性分析和认定的,在中补结构中它是动词,在主谓结构中它是名词,如果原句是“铁锤,锤蛋,蛋不破”就没有这种歧义了。因此,很多幽默仅就语言层面的手段或表现而言,往往是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交叉并存的"如果进一步上升到思维层面从逻辑上来看,上面的甲实际上是利用语言上的重音措置或语法岐异偷换了论题,把“蛋”换成了“锤”。之所以此前很多幽默研究没有为幽默进行一个系统全面的分类,恐怕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幽默语篇在表达手段上的这种多面性和交叉性。

(3)词句异序

词句异序是通过在词组或者在句中变换词序,形成迥然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幽默效果。我们且看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记载的一则趣闻:一位学政大人到某县选拔人才时,发现生员水平太低,于是就在前三名的试卷上分别批了一句话:“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县官诚性诚恐,问:“卑职斗胆请教大人,不知此三名有何差异?”学政大人回答说:“怎么没差异?这第一名还算个人,只是放了一通构屁;第二名简直成了狗,在那里放屁;第三名更糟,是一条除了放屁之外什么也不会的构,故曰‘放屁狗!“放”“狗”“屁”三个词顺序改变,导致了句法结构上的改变:“放狗屁”的结构是动宾结构:放,(狗)屁;“狗放屁”的结构是主谓结构:狗,放,屁;而“放屁狗”的结构是偏正的定中结构:(放,屁)狗。进而,句法结构上的不同,造成了意义上的反差。学政大人这种三字轮转的机智和解释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又如:小岳到副食店买成带鱼,对售货员说:“成带鱼你给我称三斤”。售货员一听发火道:“你才是咸带鱼呢!”...如果小岳说:“你给我称三斤咸带鱼”售货员是没有理由发火的。而把“咸带鱼”提前后,变成“咸带鱼你给我称三斤”后,“咸带鱼”既可以理解为话题充当句子的大主语(通常的理解),也可理解为和“你”作同位主语(反常的理解),售货员自然不乐意被称为又干又硬的“咸带鱼”了,但它其实有“找碴”的味道。

本文主要从语音和句法两个元语言的角度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幽默的言语做了一些分析。探讨了幽默产生成因的两个方面。但众所周知,幽默是由很多方面造成的,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并结合很多不同的理论去做进一步的分析。但是因为本人的研究能力所限,上述结论可能不能穷尽。以后还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Fauconnier, G. 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 白春仁 文化的符号学透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2004, (6).

[3] 伯格森.笑[M]. 徐继曾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5.

[4] 陈 星.互文性[J].外国文学, 2003, (1).

猜你喜欢
歧义句法语音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eUCP条款歧义剖析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English Jokes: Homonyms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角——兼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