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变悦读

2015-07-03 18:07钱乐燕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研读品读诵读

钱乐燕

摘 要:“读”是阅读教学的本色,语文课要多读。时下的语文教学不注重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书理解,泛化读书的感悟与体验。如何让学生读得扎实有效,本文就此从初读、研读、诵读、品读四方面谈谈对此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读;研读;诵读;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03-01

语文教学就要充分体现“读”的特点。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书声,一如鱼儿离不开水。然而,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自由读课文,刚粗粗地读了一遍,有些句子还来不及读通顺,教师就让学生交流读书理解体会;有的教师在学生读课文时,每段必问:“你知道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感悟与体验的主要手段。不仅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书理解,还泛化了读书感悟与体验。

一、初读是基础点,应扎实有效

1、注重初读导入

进入初读第一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积极拨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阅读全篇的情趣,把学生带入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入自主的阅读过程。学生在初次接触阅读材料时尤其是低年级我们更需要从开始就把学生引入阅读状态。如果“初读”给学生的是轻松、愉快、美感化的心态,感受到生动而富有的情趣,强烈而明确的阅读期待,那就必将会使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态势。不用说,这将会极大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初读进入的方式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情境,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描绘画面,可以提示实物,可以联系儿童儿童的已有经验,可以补充介绍有关教材内容的背景、人物导入新课,做到简洁有效。

2、注重初读指导

初读,应该是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不注重指导作用,弃之不顾。

我们看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初读教师引导:“大家打开课本把课文默读一遍。读书要学会思考,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作上记号。”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发现多数学生把第三段画下来了,开始能注意写一些批注,教师引导:对,为什么画这一段,写一写你的理解和体会,这才叫会读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注重读书方法和态度的引导,学生的初读是全身投入的。

接着在下面的过程中,教师也没有不注重自己的指导作用,在一个学生读书拿腔拿调,语速很慢时,教师引导“读书要有节奏”,并亲自示范;当学生读书出错时,于老师又及时纠错,并适时点拨,指导字词的音和形。

学习语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流畅,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畅,才有可能把课文那些规范的比较优秀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否则,怎么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語言。我们应该重视初读的指导,读前有预设性任务的指导,读中又有生成性问题的指导,这样的初读会更扎实有效。

二、研读是重点,应找准切入点

一个好的切入点如同打开了语文阅读的一扇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去感悟、发现。一堂好的阅读课,除了多方面的准备以外,更重要的是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研读。有效的阅读教学切入点,切入应该精当、适度、到位,切入后要能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可以从一篇文章的题目、中心句、重点词句、课文的插图等切入。

如《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草船借箭》一课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周瑜为什么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回答这个问题,是要牵动全文的,需要循果索因,即从事情的结果入手,激发学生去探索事情的来龙去脉。诸葛亮的“神”是料事如神:他预知三天后有大雾;深知周瑜的性格、才智;深知鲁肃的为人;深知曹操的性格和用兵的特点。“妙”在短短的三天之内智取了十万枝箭;“妙”在不费吹灰之力粉碎了周瑜企图陷害他的阴谋。这些内容覆盖全篇课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抓周瑜的一句话,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句、段的学习,诸葛亮的形象很鲜明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选好切入点,进行有效研读,用较少的时间,花较少的精力,走较短的路程,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有效阅读。

三、品读是支点,应悟情到位

“以语言文字学习为抓手,以朗读训练为桥梁”是当今阅读教学的一个新理念。语言文字训练,就必须重抓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必须做到“识字不离词、学词不离句、析句不离段及篇章”的整体教学。在教学中,要想把词、句品析到位,自然离不开“品读”。“品读”教学的重点在于“以读为本”,做到读实、读活、读好;难点在于如何做到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品读是悟情的支点。

在“以读悟语,以读悟情”的教学中,一是应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去“悟情”,二是从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去领悟语气,学生才能“悟”出情来,才能较好地去读准句子。

四、诵读是关键,应情感激荡

语文课就是要强调富有情感,要让丰富的情感激荡于课堂。文中,那令人留连忘返的美景、壮观独特的神奇,都将读者带进如诗如画的意境,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那些或悲壮、或可亲、或歌颂、或哀叹的人物形象,一个个走进学生的心中,不由让人去感悟、去思索。

小学生受阅历不深、年龄小,对教材的理解有局限,尤其是有关历史方面的事与物。其实,文章并不是无情物,它是将语言文字形式和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的学习,从而把“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陈进勇.《“三个维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 谢 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阅读的实践与探索》

猜你喜欢
研读品读诵读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